39681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蚌埠第五中学季长征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政府的重视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2.过程(1)拉开序幕A.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育;B.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C.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2)制定方针一是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二是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大大促进民族地区的建设。3.成果(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二、动乱中教育1.原因:——曲折发展“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1)大跃进年月,各地不顾客观条件大办学校,同时大量增加学生的体力劳动,大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3)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改造,高考废除。2.概况: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1)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2)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了。3.影响:0102030405060708090初中及以下高中高等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年美国1999日本1999英国1999德国1999中国2000中国及部分国家25至64岁人口受教育状况三、教育的复兴1.文革”后教育措施邓小平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领导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教育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2.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1)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促进了教育改革步伐。3.迎接挑战(1)背景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2)措施(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教育在当今科教兴国中的作用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2.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掘劳动力的巨大智力资源;3.教育致力于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4.教育依赖社会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教育也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形成规模,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5.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后发型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结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211工程”实施以来,推动了()A.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B.职业教育的发展C.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D.基础教育的发展A2.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A.“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文革”的发生D.“大跃进”运动展开A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