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说明书编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全名称)XX公司(主体)XX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批准能力院长(或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全名称)(盖设计资质章)二00X年X月前言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第二节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第二章兼并重组的条件第一节资源条件第二节外部条件第三节兼并重组条件综合评述及可行性分析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节井田开拓第四节井筒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第四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第二节矿车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式第二节采区布置第三节巷道掘进第六章通风和安全第一节矿井通风条件该矿第二节矿井通风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第七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第一节提升设备第二节通风设备第三节排水设备第四节压缩空气设备第八章地面生产系统第一节煤质及其用途第二节煤的加工第三节生产系统第四节辅助设施第九章地面运输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场外公路第三节其他运输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平面布置第三节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第四节场内运输第五节矿井其他工业场地布置第六节防洪排涝第十一章电气第一节供电电源第二节电力负荷第三节变送电第四节地面供配电第五节井下供配电第六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第七节通信第十二章地面建筑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第二节工业建筑与构筑物第三节行政、生活福利建筑第十三章给水排水第一节给水第二节排水第三节室内给排水第四节消防及洒水第十四章采暖、通风及供热第一节采暖与制冷第二节井筒防冻第三节锅炉房设备第四节室外热力管网第十五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三节地表塌陷治理第四节结构设置及专项投资第十六章节能节水第十七章职业卫生第十八章建井工期第一节建井工期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第十九章技术经济第一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概算第三节原煤生产成本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第五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录:1、设计委托书2、兼并重组批文3、换发的新的有效的采矿许可证4、重组前主体矿井原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矿方签章确认)5、企业名称预核准文件6、重组前属建设矿井的符重组前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文件7、设计单位评价可利用的地质报告批复文件及评审意见8、重组前各矿井瓦斯签定批复文件9、高瓦斯矿井及瓦斯与煤岩突出矿井的有资质单位出具的预测报告10、需瓦斯抽放站的矿井附瓦斯抽放初设批文11、煤层煤样监测报告12、矿井供电、供水、土地征用协议及证明文件】13、矿井救护协议1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文件(或附排污总量批准指标)15、各主要环节生产能力核定表附件:1、设备清册2、概算书附图前言一、xx煤矿兼并重组整合的批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各矿井名称(企业成文构成)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后矿名及隶属关系。二、编制兼并重组设计的依据、项目由来及矿井生产建设设计过程。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四、兼并重组设计的特点。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需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解决或提请审批机关决定和有关单位注意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矿区、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及隶属关系。插图: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三、河流:河流的分布、范围、流量、流速,水深及最高洪水位等。四、气象及地震情况:气象资料来源及其完整性,矿区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雨季时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年蒸发量。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结深度,平均积雪厚度。最大和最小频率风向和最大风速。地震情况及地震烈度。第二节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各矿生产建设情况,开采方式,主要装备和能力。(分矿叙述)插图:各矿井田范围及采掘实测图(标明采空区、老空区、火区和四邻关系)附表:各矿现有的井巷断面特征表,能利用的主要设备明细表。第二章兼并重组的条件第一节资源条件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对现有地质资料进行评述,按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相关规定明确现有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要求,进一步提出下一步地质工作要求。二、地质构造:地质年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煤田和井田地质构造及其相互关系,断层和皱褶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煤系地层走向、倾斜、律,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陷落柱、剥蚀带等其它构造情况。附表:主要断层特征表。2-2-1井田断层一览表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度)落差(m)备注三、煤层及煤质:含煤层数、煤层厚度、层间距、顶底板岩性、物理学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与顶板管理有关的实测指标、参数,煤层硬度和节理发育情况;煤层结构,夹石的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结核伴生情况;煤层露头及风氧化带。煤质概述。附表:可采煤层特征表。各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含煤地层煤层号见煤点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见煤点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夹石层数结构稳定性可采性倾角(度)顶底板岩性容重(t/m3)四、瓦斯赋存状况及其涌水量,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性及发火期,地温情况。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五、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含水层的富水性(水位、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补给来源及其与地表水的联系;井田内小窑及采空区积水情况,断层、陷落柱等裂隙导水性,钻孔封孔情况。矿井涌水量预测(正常、最大涌水量)。六、对井田地质勘探程度的评述1、对勘探类型和勘探基本网度的评价。2、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的分析。3、煤层对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及对开采的影响。4、能利用资源/储量的复核、验算,高级资源/储量的范围、储量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5、水文地质。瓦斯等级、煤质分析等资料的精确程度及对开采的影响。6、对地质资料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补充勘探工作的建议。第二节外部条件一、外运条件分析二、水源情况三、电源情况四、征购地情况五、市场分析第三节兼并重组条件综合评述及可行性分析第三章井田开拓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确定井田境界的依据、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及井田面积。与四邻矿井及小窑的关系。二、资源/储量: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开采技术经济等因素,提出经济可采储量的范围和界限。计算资源/储量的煤层最小可采厚度、最高灰分、最高硫分、夹石剔除厚度。计算井田内保有能利用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储量和设计可采储量。(分水平和分煤层统计计算,全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占工业的百分数)附表:矿井保有能利用资源/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矿井设计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按煤层、牌号、级别、水平分别列出)。表3-2-1井田保有资源/储量计算汇总表单位Mt煤层水平资源/储量类别331+332煤种331332333331+332331+332+333331+330+333(%)合计表3-2-2矿井设计储量表单位Mt煤层编号水平工业资源/储量331+332+333永久煤柱损失设计储量井田境界铁路村庄断层小计合计表3-2-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表单位Mt煤层编号水平设计储量开采煤柱损失开采损失设计可采储量工业场地大巷小计合计三、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设计年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二、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依据。三、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及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采用的储量备用系数。第三节井田开拓一、井田内地质构造、老窑范围、火区、煤层及水文条件、兼并重组各矿采空区等对井田开拓开采的影响。二、井田开拓方案:开拓布置时,在不影响总体布置的合理性和设计并型、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列举各主要开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阐述选定方案的理由(对已有井筒和场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三、井口熟路和位置的选择插图:各主要开拓方案平、剖面图。四、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的确定。各水平之间的连接方式。五、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道达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六、矿井各水平、煤层、上下山和采区的开采顺序,第一水平采区划分和配采关系。七、低于受开采影响的建(构)筑物、水体、铁路,论述哪些搬迁,哪些留设煤柱,哪些进行“三下”开采。需要搬迁的村庄的数目、面积和人口,并提出安排意见。第四节井筒一、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对改造利用的井筒,应明确如何改造)。附表:井筒特征表表3-5-1井筒特征表序号井筒特征井筒名称主井副井回风井1井口坐标(m)纬距(X)2经距(Y)3井口标高(m)4方位角(度)5井筒倾角(度)6落底水平标高(m)7井底垂深或斜长(m)井筒净径或净宽(m)8井筒支护支护形式表土段基岩支护厚度(m)表土段基岩9断面积(m2)断面形状净掘进表土段基岩10井筒装备11备注兼并重组后井田内不利用井筒体征表插图:井筒断面图(1:50)二、井壁结构利用井筒井壁结构。新开井筒井筒检查孔资料,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岩层的性质及井壁结构。第五节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的选定个(利用或改造利用的,应阐明如何利用和改造)。二、空重车线长度的确定、列车运行及调车方式、车场通过能力的计算(采用矿车做主运输时计算)。插图:井底车场线路图。三、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井底煤仓的形式、容量、清理撒煤方式。水仓布置及容量计算,水仓的清理方式。井下爆破材料库(或发放硐室)的形式、容量及通风系统。四、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的支护方式及支护材料。查表: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量表。序号巷道及硐室名称半煤岩比倾角(度)支护形式巷道长度断面积(m2)掘进体积(m3)备注净掘进井巷硐室计合计第四章大巷运输及设备第一节运输方式的选择一、结合矿井设计井型和兼并重组前各矿的煤炭及辅助运输方式,对矿井煤炭及运输方式进行选定,煤、矸、材料、设备的运输系统和转载站的布置,人员运送方式和系统。二、确定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第二节矿车一、矿车选型(应考虑兼并重组前各矿已有矿车情况)。二、各类矿车和运人助行设备的数量计算(利用的、新增的)。附表:矿车规格特征表。附表: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时的各类矿车数量表。表4-2-1达产时各类矿车规格特征表矿车名称矿车型号容积(m3)名义载重(t)外形尺寸(mm)轨距(mm)轴距(mm)自重(kg)长宽高固定箱式矿车矿用材料车矿用平板车重型平板车翻转箱式矿车斜井人车表4-2-2达产时各类矿车规格特征表矿车名称矿车型号矿车数量备注生产备用合计固定箱式矿车矿用材料车矿用平板车重型平板车翻转箱式矿车斜井人车第三节运输设备选型一、设计依据(列出选型计算中需要的原始依据);二、选型计算。当采用电机车时,应包括(1)列车组成及机车类型和数量的确定;(2)整流设备;(3)接触线网;(4)大巷运输以外的机车型号、数量。当采用胶带输送机时,应包括输送机型号、长度、宽度、运输速度、运输能力、输送机功率以及驱动装置等的选择和计算。并附胶带输送机规格特征及数量表。第五章采区布置及装备第一节采煤方式一、根据地质构造,煤层的稳定性及开采条件,具体分析适用于各种采煤设备的块段及储量。说明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二、工作面采煤、装煤、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三、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护设备选型。四、工作面回采方向与超前关系。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月进度、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各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及倒替接续关系。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第二节采区布置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能力时的采区数目,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二、煤层分组、分层关系和开采顺序。三、采区尺寸、巷道布置,沿煤层的、集中的和岩石集中巷道的数目、作用及其联络巷的布置形式。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大巷主运输为矿车时设计)。五、采区煤、矸运输和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选型。采区通风和排水。附表:达到设计能力时采区工作面特征表。表5-2-1达到设计能力时采区工作面特征表采区名称采煤工作面个数装备煤层平均采高平均采高长度年推进度年生产能力(m)(m)(m)(m)(kt)第三节巷道掘进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