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课前热身我国的使用,可以一直上溯到晚期。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这项发明,比欧洲早以上。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这部著作记述了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铁器西周春秋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两千年《考工记》齐国官营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他主张的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典型例题【例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1)铁制农具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牛耕的普遍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例题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必然性。【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促使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地主和农民阶级逐渐形成。随着地主阶级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用地主阶级专政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商鞅等一些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确立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促成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例题3】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解析】(1)背景:①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所代替。②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和原来奴隶主贵族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2)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3)主要变法:①李悝在魏国的变法。②吴起在楚国的变法。③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④邹忌在齐国改革。⑤商鞅在秦国的变法。(4)结果:封建制度在各国的确立。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5)对战国时期变法的认识:战国初年由魏国发其端的各国变法、改革,尽管它们的目的、规模、结果和影响不尽一致,但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形成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因此,战国初年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例题4】春秋时期的改革与战国时期的变法在目的、内容、特点等方面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解析】不同:①目的。前者是为了争做霸主;后者则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②内容。前者主要是重用有才干的人,通过改革积聚力量使国家具备充当霸主的实力;后者则主要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贵族特权以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③特点。前者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维护的是旧的奴隶制;而后者则用封建制代替了落后的奴隶制。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前者处于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比较巩固,到春秋末年战国初年时新的剥削方式才出现;后者处于战国时期,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已经很强大。【例题5】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有什么异同点?【解析】(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到了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的基础上进行的。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③措施相同: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④性质相同:都是封建化的运动。⑤结果和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时期。(2)不同点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更加深刻的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例6】【解析】(1)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革: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至宋金对峙时期的契丹人、党项人(2)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19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潮流的推动下,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明治天皇于1868年开始进行明治维新运动;1898【例题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经济、政治上有哪些反映?其内在联系如何?【解析】(1)特征: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2)反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开垦增多,井田制日益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在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地主阶级势力强大,要求取得政权。各诸侯国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先后展开了变法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逐步确立起来。战国时期在经济上除了封建农业、手工业发展外,商业兴盛起来,在商业兴盛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封建城市。(3)联系: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与进步,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例题8】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各种力量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时期。历史在动荡中前进。当时历史发展有三条主线:一是从分裂到统一。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前者为争霸而战,后者为统一而战。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诸侯国的数目由多变少,其规模由小变大,最后由秦国统一全国。二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在战争环境中,华夏族同其他各民族接触频繁,缩小了各民族的差异和隔阂,客观上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三是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在错综复杂的战争和动荡下,贯穿着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交替变革和为之斗争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三条主线互相交织在一起,又相互促进,互相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上述三条主线就是对秦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这三个定语来历的解释。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