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材目录课题一管理学概论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征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作用三、管理的特征四、管理的职能五、管理的原则第二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管理者的分类与要求一、管理者的分类二、对管理者的要求三、管理工作的对象与范围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二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一、产业革命前管理思想的萌芽二、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思想一、泰勒的科学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三、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三节近代管理思想一、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思想一、管理理论丛林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三计划第一节计划的性质一、计划的含义二、计划的性质三、计划的作用四、计划的表现形式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按时间跨度分类二、按计划的层次分类第三节制定计划的步骤一、环境分析二、确定目标三、拟定各种可行性计划方案四、对各种可行必方案进行评估五、选择最优计划方案六、拟定政策七、制定引申计划第四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定义二、目标管理的性质三、目标设立的原则四、目标管理的程序五、目标管理的分析第五节计划方法一、滚动计划法二、盈亏平衡分析法三、网络计划技术四、线性规划法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四组织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及组织工作二、组织工作的原理三、组织工作的理论第二节组织结构一、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二、部门的划分三、组织结构的类型第三节组织关系一、授权二、职权三、集权与分权第四节组织协调与变革一、组织协调二、组织变革第五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二、组织文化的类型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五控制第一节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二、控制的特点三、控制的作用四、控制的手段第二节控制的类型一、控制的分类二、关键控制点第三节管理控制过程一、建立标准二、绩效衡量三、采取纠正措施第四节有效控制的建立一、控制系统的概念二、有效控制的特征三、有效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四、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五、提高控制效率的措施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六领导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三、领导的作用第二节领导用权一、权威的形成二、权威的来源三、权力的运用第三节关于人性的假高一、从“经济人”到“复杂人”二、X理论三、Y理论四、超Y理论和Z理论五、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第四节领导理论一、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二、领导特质理论三、领导行为理论四、领导权变理论五、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七激励第一节激励的含义和作用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的作用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实务一、激励原则二、物质激励三、精神激励四、激励策略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八沟通第一节沟通及其过程一、沟通的含义二、沟通过程三、沟通的目的和作用第二节沟通的类型一、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类二、按沟通流动的方向分类三、按沟通的方法分类四、按沟通渠道所形成的网络分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一、沟通的障碍二、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三、有效沟通的实现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九企业与生产管理概论第一节现代企业一、企业的概念二、现代企业概念三、现代企业制度四、现代企业的法律形式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第二节生产管理概述一、现代生产的形式与特点二、管理的内容和任务第三节生产过程组织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三、生产类型四、基本生产车间的组织形式五、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六、流水生产的组织第四节生产计划与控制一、生产计划的概念与作用二、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与原则三、年度生产计划四、生产作业计划第五节生产控制与现场管理一、生产调度与控制二、定置管理三、5S活动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课题一管理学概述[学习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管理者的类型、对管理者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概念和职能,了解管理的性质和原则,熟悉管理的层次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管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它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掀起了管理的热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实务人员和理论界专业人士也对管理越来越感兴趣。现在大多数人都已懂得,只要人们参与团体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管理就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不仅适用于营利性企业,也同样适用于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或公共事业单位,无论是什么组织,若没有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性一、管理的概念现在人们把管理和技术并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的两大车轮。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任何组织走向成功的基础,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种制度能像管理那样迅速兴起并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到150年的近代历史里,管理已改变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管理有许多特殊的领域,例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各行各业、各部门和过程的管理。这些领域都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专门的学科有许多共性的内容。如人、财、物的组织与计划问题,对人进行领导和激励的问题,等等。一般地说,这些专门的学科都有管理这一含义。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一般意义的管理。什么是管理?虽然管理活动历史悠久,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管理一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原因很简单,不同的人在研究管理时的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下面是一些中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强调工作任务的人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这种定义的出发点为:在社会中人们之所以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和集团,是由于集体劳动所能取得的效果是个人劳动无法取得的,或者仅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花很长的时间取得。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曾经聚集了几万名科学家、几千家企业为其研究、设计和制造。这样巨大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是任何个人都无法全面掌握的,更谈不上具体地实现这项计划。即使是像建造住房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工作,单凭个人去做也仅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规模上,而且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方有可能完成。总之,组织活动扩大了人类的能力范围。然而要真正收到这种集体劳动的效果,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集体成员的活动必须协调一致,为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活动来促成这强调管理者个人领导艺术的人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该定义的出发点为: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结构,而在结构的各个关键点上是不同的职位,占据这些职位的是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品质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领导者。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是在不同层次的领导者的领导之下进行的,组织活动是否有效,取决强调决策作用的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狭义地说,决策就是做出决定的意思。广义地说,决策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收集各种必要的资料,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找出最佳方案,以及跟踪检查。该定义的提出者强调,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组织是由一些决策者所构成的系统;任务或工作都必须经过这一决策才能完成。如果决策错误,执行得越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任何一项组织工作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他们认为管理就管理定义的多样化,反映了人们对管理的多种理解,以及各管理学派的研究重点与特色。但是,也应看到,不同的定义,只是观察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在总体上对管理实质的认识还是共通的。为了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①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没有共同劳动,人们就不会结成配合与协作关系,也不存在组织的共同目标,管理工作就成为多余。有了共同劳动,就必然存在着从事共同劳动的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管理人员及其管理活动就有存在的②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劳动,也就不需要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就会无③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任何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与过程,这些,是一切管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要实现目标,就必须使资源与职能活动协调,所有的管⑤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它强调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资源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二、管理的作用英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创办人托马斯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深入浅出地有一个男孩子第一次得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他请奶奶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说,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子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要去约会,而且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非常失望,担心明天穿不上这条裤子,他就带着这种奶奶忙完家务事,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可能会互相抵触。即使目标一致,由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国外一些学者的调查统计证实了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英国专家小组去美国学习工业方面的经验,他们很快就发现,英国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并不比美国落后很多,然而英国的生产率水平同美国相比为什么如此悬殊呢?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英国工业在生产率水平方面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的组织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而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快,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依靠较高的管理水平。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美国经济上的强大竞争力与美国在管理科学上的突飞猛进显然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美国的邓思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在研究管理作用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他们对破产企业进行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松的道路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地研究、改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是根本出路。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1996年7月前总理朱镕基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对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得还太少,要大力宣传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大力提倡振兴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总结中国管理实践的经验。”他又说:“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这个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管理科学。现在,确实三、管理的特性(一)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作为共同劳动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而抽象地存在,也就是说,一定社会的管理无不具有科学技术的和上层建筑的二重特征,这就是所谓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一般性质——自然属性,这种性质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它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并不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实行的,是这个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这个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两方面的属性即管理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它的主要表现是,管理权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所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管理是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的一种手段。现代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其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的做法,但这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同样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决定的。它的主要表现是,管理的权力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