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作总结及今后5年工作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十一五”民政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民政事业规划云龙区民政局“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云龙区民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立足民生,创新发展,整体推进,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双拥优抚、福利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区先后荣获“江苏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江苏省双拥模范区”四连冠等荣誉。区民政局被评为2006—2009年“江苏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徐州市“先进集体”,荣获2008、2009年“徐州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2008、2009年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和谐社区建设一等奖,荣获2008年全市五区中唯一“民政工作创新奖”。一、“十一五”工作回顾(一)初步建立和基本完善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初步建立到基本2完善,经历了由城市救助到城乡并举,由特困救助到基本生活保障,不断发展创新、规范完善的过程。全区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三项救助为辅助、优惠政策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全区共有城市低保878户、1851人,农村低保146户,297人,农村五保户74人、60年代精简老职工8人。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五年来,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74.7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86.9万元。救助范围由过去的以“三无对象”为主逐步扩大到覆盖下岗失业人员、在职职工、退休人员等所有类型人员。全面落实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标准由150元提高到283元,农村低保标准由60元提高到130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不断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积极推进“分类施保”向“分类救助”方向发展。一是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强低保审核工作,对全区城市低保户逐户进行重新申请、审核、审批,做到“人员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二是推进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不断的探索,在低保审批工作上推行了“一看、二问、三听、四填、五审、六核、七批”的七步核查法,形成“公正公平、廉洁诚信、程序规范、管理动态”的云龙区城乡低保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云龙、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9月,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12月,国家民政部来我区调研低保工作3规范化建设。2009年12月,我区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的做法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代表全市各县市(区)作经验交流,彭城街道办事处和黄山街道店子社区分别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街道”和“全国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区民政局长高璐同志被评为“全国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三是在全市率先推行低保听证和双承诺制度。2006年5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民政局创新推行低保听证制度,并从2007年开始,在全区全面推行了低保听证制度,有效地避免了人情保、关系保及骗保、错保等现象的发生,使低保审批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这一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徐州广播电台等中央、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群众比较满意,社会反映良好。2007年7月,与区监察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推行低保工作廉洁诚信双承诺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了区、街道、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在办理低保过程中实行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廉洁自律、优质服务等承诺,对低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低保对象能进能出、保障标准能升能降,按程序申报,依法审批,规范操作,动态管理等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该做法被刊登在江苏省民政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处编制的《社会救助工作简报》上。2、完善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1)全力开展普惠性节日慰问工作。每年春节、中秋、八一、国庆等节日期间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建4国前老党员等困难群众实施普惠性节日慰问,2006年以来,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83万人,发放各类慰问品、慰问金168.74万元。(2)完善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云龙区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健全完善了救灾应急救援机制。建立了救灾工作规章制度,指导各街道和社区完成了应急预案制定工作,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确定了避难场所。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五年来,发放各类救灾资金55.206万元,救助因灾受困群众5876人次,改造农村危房20间,有效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4)建立三项救助制度。建立临时生活救助、重残生活救助和城乡医疗救助三项制度,为全区31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重残生活救助金72万元,为292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36.53万元,全区共有各类困难群众11074人次享受到医疗救助,救助金额137.88万元。(5)积极做好慈善救助工作。创办了“云龙区慈善超市”,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低保外救助,构建了集募捐、变现和助困于一体的慈善救助平台,为低保困难家庭发放各类救助物品43.2万元,接收、发放捐赠物品4803件。完成13个社区慈善超市建设任务。组织开展扶贫救助“一日捐”活动,募集捐款59万元,全部用于区级慈善超市为低保户发放救助物品。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区干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5捐赠,区民政局累计接收捐款703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建设。(6)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工作供养条例》,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保、应保尽保,建立农村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五年来,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7.64万元。(二)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区以“服务群众、凝聚社会、促进和谐”为目标,创新思路、创新载体、创新举措、创新机制,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两级平台,完善三大体系,积极打造“四化四统一”云龙社区建设发展模式,全区社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自治规范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现有1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1个“全国和谐示范社区”,7个省级“和谐示范社区”,1个省级“民主管理示范村”,32个市级“和谐示范社区”。一是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创建。2007—2009年,全区投入社区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32个“和谐示范社区”,新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0000多平方米。二是高标准建设民生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有序推进一批、补充完善一批”的原则,推进“社区服务平台化、公共服务社区化、便民服务社会化”,使分散在不同区域的民生服务中心实现“统一理念、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工作”,全区现已建成18个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四是设施配置标准化。各社区统一悬挂江苏社区标志,统一制作服务大厅的主题墙、上墙板块;6统一配备服务台、办公桌椅、档案柜、资料架等设施;统一印制十大类面向群众直接提供服务事项的服务指南彩页资料8万份,印制了“便民联系卡”;统一配置图书阅览室、文娱室、多功能室的内部设施。2、坚持依法选举,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一是依法完成换届选举。圆满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等机构和成员,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成功举办了310人参加的全区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培训班,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二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以换届选举为契机,认真组织做好社区居委会的建章立制工作,各社区及时召开新一届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成立了下属各工作委员会,制订了三年任期目标,修订了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居民自治得到进一步加强。统一印制了社区自治工作台帐,将社区组织建设及各项社区自治工作开展情况编成制式内容,指导各社区规范填写。并先后组织了3次社区自治工作台帐培训班,对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三是进一步强化社区监督。在农村社区继续坚持开展勤廉双月述,对村委会两套班子和党员干部进行考评监督,在城市社区,推行了双述双评三公示制度,每半年组织召开居代表大会,采取社区干部述职、居民评议、组织评议的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全区所有社区(村)居委会都设立了固定的公开栏,一般7的事项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四是改革人员组成,提高补贴标准。社区换届选举完成后,我区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补充录用大专以上文凭的专职社工108人,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提高了人员素质。将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列入财政预算,从2007年起,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全市在岗职工最低平均工资标准,每年对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进行及时调整,同时按照每个社区每年8000元的标准提高了社区办公经费。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建立了区集中培训、街道日常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坚持每年举办全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培训班。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组织53人参加全国首届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全市88人通过考试,我区就占18人,通过率和通过人数均列各县市(区)第一。3、建设服务平台,全面深化为民服务以构建社区服务平台为抓手,逐步建立了社区党建、社区劳动保障、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志愿者等8大服务平台,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一是高标准建设社区。通过新建、整合、租用、转型等渠道和方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需求设立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站、调解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全民健身点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社区。二是高质量服8务社区。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和规范驻社区单位的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企业化运作和志愿者参与相结合,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动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三是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努力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10分钟卫生服务圈”、“10分钟文体活动圈”。2008年,在晓光社区完成“为老服务一键通”的试点工作,实现了社区服务信息化的新突破。2009年,率先在“中国社区在线”开通社区网页,社区居民咨询政策、享受服务、参与社区活动更加方便。4、创新活动载体,丰富社区建设内涵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精品社区,做到“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两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四届社区风采大赛,组织开展了“和谐云龙一家亲”等活动。广泛组织各类社区公益活动,建设特色社区,连续举办了18年的铁桥社区饺子宴、6年的圆梦社区邻里节、下洪社区的“寿糕宴”等成为远近闻名的社区活动品牌。民健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子房社区的儿童画展、东方社区的刺绣培训班、塘坊社区的个体业主经济协会、开文书屋、孙店社区的农民培训大学等一大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社区特色活动逐步形成。(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绩突出,军地共建和谐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91、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全区现有优抚对象1182人,其中享受抚恤补助516人。“十一五”以来,共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397.81万元,其中:定期抚恤补助金185.52万元,伤残金596.29万元,义务兵优待金379万元,一次性抚恤237万元。一是全面落实优抚抚恤自然增长机制,切实关心优抚对象生活。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和驻区部队领导分别走访慰问了全区军烈属、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建国60周年前夕,区政府专门下拨7万余元慰问了全区139名老优抚对象。近年来,为全区各类优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