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审核性评估自评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12月目录1定位与目标……………………………………………………………………………21.1针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办学定位………………………………………………………21.2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3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52师资队伍保障度分析………………………………………………………………………72.1数量与结构…………………………………………………………………………72.2教育教学水平………………………………………………………………………72.3教师教学投入………………………………………………………………………82.4教师发展与服务……………………………………………………………………93教学资源保障度分析………………………………………………………………………93.1教学经费……………………………………………………………………………93.2教学设施……………………………………………………………………………10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13.4课程资源……………………………………………………………………………113.5社会资源……………………………………………………………………………144教学和教改的有效度分析…………………………………………………………………154.1教学改革……………………………………………………………………………154.2课堂教学……………………………………………………………………………194.3实践教学……………………………………………………………………………204.4第二课堂……………………………………………………………………………255学生发展………………………………………………………………………………315.1招生及生源情况……………………………………………………………………315.2学生指导与服务……………………………………………………………………315.3学风与学习效果……………………………………………………………………325.4就业与发展…………………………………………………………………………325.5优秀毕业生代表………………………………………………………………………336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36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366.2质量监控……………………………………………………………………………38南开大学环境学科始建于1973年。1983年成立环境科学系,这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之一。1998年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并取得了重要成效:1981年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招收首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1986年获首批环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环境科学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1998年招收首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环境科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设立“环境管理与经济”二级学科;2011年招收首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2013年设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多年来一直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单位。学院现有双聘/兼职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含海外)获得者4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10余名教师进入天津市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包括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的中青年学术团队和具有学科特色的学术梯队。1.定位与目标1.1针对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办学定位(1)人才培养战略作为研究型大学,我们根据环境学科特点、学科发展趋势及我国国情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类专业本科人才需求状况,将人才培养战略定为: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环境学科理工文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坚持“知识、素质、能力”并重的教育模式,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要科学协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急需“公能兼备、知行合一”的环境类专业人才。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形势下普通高等教育环境科学专业人才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自2007年1月,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背景下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环境科学专业“公能”素质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改革,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校园文化提出“公能”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新时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打造精品化的“公能”素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公能”素质人才培养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优势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到高素质人才培养上,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起到了示范作用。(2)教育改革思路学院在发展规划中,不断优化以‘公能’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基于校园文化提出“公能”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打造精品化的“公能”素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实践平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公能”素质人才培养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在办学中,将当前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与环境科学问题导向的科学本质及南开大学校园文化相结合,提出环境科学专业“公能”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定位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不断探索“公能”素质人才培养方式,依托学科优势,围绕精品化,搭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解决了如何打造、打造什么样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公能”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改革,强调以教学管理之“公”影响学生之“公”,服务学生之“能”,围绕“以学生为本”、“为‘公能’人才培养服务”、“突出效果”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培养目标——培养平台——管理机制”有机结合的环境类专业“公能素质人才培养”系统。(3)问题分析目前环境学科办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符合把握环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和南开大学办学特色之间的之间的矛盾;二是在设计知识体系时如何解决厚基础和重专业之间的矛盾。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环境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合理区分专业共性知识要求和特色培养要求,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特别重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的设计与课程体系的配置。通过规范各知识领域的最低学分要求,保障本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1.2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1)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①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尤其污染物迁移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系统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潜力,能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工作或可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工程尤其环境资源利用及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具备工程技能与实践能力,能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工作或可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能从事相关科学研究、规划管理、技术研发或可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2)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要求①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法制意识强;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了解中华文明和外国历史文化,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具有现代意识和传统美德。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求实的专业精神、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身心素质: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不畏艰难的气魄,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②能力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领域内综合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③知识要求: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基础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工程技术科学:了解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包括环境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业知。(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依据环境问题的典型特征是综合性、复杂性,由此产生的环境学科就具有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两个特征。环境学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用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包括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等。环境技术科学是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运用技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认识环境、解决环境问题,主要分支学科包括环境监测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评价学等。环境人文社会科学是环境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运用法律、政策、管理、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手段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主要包括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环境科学针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复杂环境体系方法论、环境质量全过程系统控制方法论、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论。(4)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存在问题——如何使学生把环境科学理论、中国国情、环境保护实践与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实践紧密结合,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办法——一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特征,环境问题的产生、演变和消除过程都是由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要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环境问题产生和演化规律的认识必须采取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多要素的五律解析方法,为了寻求解决环境问题可行的最优策略,必须对自然-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五律协同的系统综合,以实现科学决策。二要切实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学院的教育发展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法实验、实习、科研实践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①以“注重基础训练、强化教学实践、突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构建三个本科专业“公能”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在组织对教学计划的评估和优化完善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设计,注重分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一致性和特殊性,每一门课程既注意自身内容上的合理性,又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的协调和配合。②构建以《环境化学》、《环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