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风及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三、如何科学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党风及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一)党风的概念: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党的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核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作风。(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提高,都有赖于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抓紧解决党的组织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备的形象,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一、党风及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一)党的作风问题的提出最早使用“作风”一词是思格斯,他在谈论党的建设书信中、对一些党员阿谀奉承、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他在这里谈的是个人作风问题。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苏联共产党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这里谈的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在1941年9月10日所作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最早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在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地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党风的含义: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强调“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地总结作风建没的经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作风”。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我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八大上,总结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后,为解决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克服执政中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于是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块定以此为指导思想,采用民主的方式开展党内整风(后发展为反右斗争和反右斗争扩大化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的优良作风遭到了严重破坏。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党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同时把端正党风、恢复优良传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平反冤假错案,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作风得到了恢复。邓小平、陈云等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在l980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提出了:“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五种革命精神。(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十二大之后集中开展了整党工作。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有制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反对不正之风,开展廉政建设。邓小平对党风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提一系列要求,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针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强调反腐败是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讲”教育。与此同时,中央制定了许多党规党法,使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世纪之交,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使我们党在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不仅在十五大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不仅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政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著名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到西柏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强调:“要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个优良作风”:(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一)三大作风的科学内涵1、理论联系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能否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能否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从反面讲,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就会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理论就会与现实脱节,我们的决策就会发生失误,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失败。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一)三大作风的科学内涵2、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最重要的工作作风,用毛王席的话说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党的宗旨任务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讲,群众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立场和观点,它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紧密联系群众,核心问题是群众观点即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落脚点是群众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维护群众利益,并充分调动和凝聚群众的力量,是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不仅会一事无成、而且是极为危险的。3、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斗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党组织的统一和团结,保持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和思想武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所要求的正如毛王席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所说,为人民的利益坚持正确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误的,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品格,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扬弃”观点的具体运用,只有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使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才能使党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一)三大作风的科学内涵党的三大作风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其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的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没有三大作风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二)三大作风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我们党的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理论脱离实际,我们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反右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等,都是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作祟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改革开放路线方针的确立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这些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用铁的事实验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其次,坚持群众路线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党为什么能有今天,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从国共第一次合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为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失败后保存的几百人的队伍上了井冈山,之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8千多人的队伍,全国的革命队伍不到3万人,而在其后不到7年的时间,共产党员由几万人迅速发展到七大时的120多万人,拥有九千多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发展到200多万(包括游击队),还有,我们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三大战役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一是我们的军队,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的支持。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二)三大作风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轮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而参加支前的老百姓就有500多万人三、如何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二)三大作风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我国建国后之所以能够迅速掀起社会主义建没的新高潮,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改变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