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动物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我给它安了个名字叫。它的毛是,尾巴,眼睛,它长得非常,最喜欢吃的是。当我抚摸着(或抱着)(或跟它玩耍)它的时候,觉得我喜欢它的原因是。我喜欢的小狗我喜欢的小动物是一只小狗,它全身长满白色的毛,像一团棉花糖;眼睛是圆溜溜的,像两颗宝石;耳朵是半圆形,鼻子是黑色,尾巴短短的,很可爱。我给它爱吃的骨头,它会一块一块,一小段一小段地啃。它啃完骨头后,就会汪汪地叫几声,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每当我去上学,她总是会送我一段路程,直到我假装生气打它两三下,它才乖乖地跑回家去。它不但会送我去上学,还喜欢和我一起赛跑,跑得十分快,有时,把我落了一段路程。平时,它看起来很胆小,但看见陌生人时,却又不失威猛地睁着双眼紧盯着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关键时还会大声叫,它真是一只机灵又尽忠职守的小狗啊!我放学回家时,可算是小狗最开心的时候。只要小狗在家,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离家门口还有一段路总可看见小狗在门前等着我。它看见了我,就会摇着尾巴往我这里飞奔而来,然后在我人前人后蹦来蹦去。这么机灵的小狗能不讨人喜欢吗?我很希望把这只小狗养得白白胖胖,因为它实在太可爱了。大公鸡外婆家养着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十分讨人喜爱。你瞧!鲜红的鸡冠竖在头顶上,像戴着一顶小红帽,又像一朵鸡冠花。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动着。脖子上的羽毛金灿灿的,像是耀眼的锦缎,又像是黄色的围巾。身上的羽毛就像雪白的棉袄,黑色的尾巴向上翘着。它走起路总是昂着头,显得十分威武。古代没有时钟,只能靠公鸡的啼叫早起,读书的人听到啼叫,就要起来复习功课,练武的人“闻鸡起舞”,农民们听到“喔喔”声就要起床烧饭、干活。这只公鸡也天天报晓。有一天,公鸡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地走着好像在说:“瞧!我的衣裳多美丽。”我看见了它那美丽的羽毛,就躲在老树下,准备拔一根羽毛当作书签。这时,它从老树旁走过,我突然冲过去拔了一根毛,公鸡吓得慌忙地跑开。从此以后,我给它吃东西,它都不敢吃,以为它吃东西时,我会拔它的羽毛。在晚上十二点时,我学着公鸡“喔喔”叫,公鸡以为自己睡过头了,忘了报晓,也跟着“喔喔”地叫了起来,其它的公鸡也跟着“喔喔”地叫起来。我觉得十分有趣,“哈哈”地大笑起来。我喜欢这只大公鸡,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小乌龟在我家的鱼缸里养着一只小乌龟,因为它整天懒洋洋的,所以我给它起名叫懒龟龟,我很喜欢懒龟龟。懒龟龟穿着绿盔甲,在壳上有十三片大鳞,外面有一圈小鳞,它的头有上两条橙色的花纹,两只眼睛小小的,很可爱。懒龟龟爱吃的东西很多,小鱼、小虾、水草、水果……它都爱吃,每当我从鱼缸前走过,它都会用四肢拼命的向我游来,好像在说:“小主人,快给我点吃的吧!饿死我了。”懒龟龟刚来我家的时候很胆小,一看见人来了,就把头缩进壳里,慢慢地它就不再胆小了。小乌龟走路的时候也很有趣,先把小脑袋伸出来,仔细打量,确定没有危险了再一步一步地向前爬去。后来我发现懒龟龟还是个电视迷呢!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它就爬上石头,把头伸到缸外,盯着电视一动不动,那呆呆的样子,好像它也看得懂似的。不过,过不了多久,它就进入了甜密的梦乡。我家的小乌龟可爱极了,我非常喜欢它。一年新春,解缙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哪能让他借用呢?于是他命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更生气了,马上命令人把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1.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zhāo)对镜见颜回。(子路、颜回是孔子的两名弟子。又指下棋的路数和人的脸。)2.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和尚即佛印;东坡即苏东坡。)3.莲(连)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4.佛印水边寻蚌(棒)吃,东坡河上带家(枷)来。5.刘伶饮尽不刘伶(留零),贾岛醉来非贾岛(假倒)。(刘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喜好喝酒。贾岛,唐朝著名诗人。)6.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