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第二章内容提要:12、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3、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教育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一)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对人的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格拉)人是政治的产物(亚里士多德)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狄德罗)人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人是自己的活动的产物,人在创造生活资料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人又自主性和创造性;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人具有发展的潜质;人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一、人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概述种系的发展------即人类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个体的发展:广义的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是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教育学:关于“人的发展”从出生到成熟期间人的身心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即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过程。(0岁—18岁)1、从混沌向分化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4、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二)人的发展的内容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认识能力的发展机体体质的增强意向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知识与文化掌握社会关系与行为规范习得人的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物质基础相互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所以,人的发展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与“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三)人的发展的特点1)未完成性(未成熟状态)蕴含了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2)实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3)能动性人的发展的能动性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互补性6.整体性7.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表现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生理:头尾律、近远律、粗细律等。心理: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思考:幼儿阶段能否把识字、拼音教学作为最主要的学习任务?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体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做好教育的衔接性和过渡性。“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的孩子叫大大”不能“一刀切、一锅煮”3、不平衡性(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发展有两个高峰期和危险期(2)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做到“抓住关键期”关键期:身体或心里的某一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印刻现象”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刺激或对象,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刺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1—3岁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的关键期5岁前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期3—8岁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1岁以前依恋2岁以前感知3岁独立性4-6岁社会性4、个别差异性表现:发展方向、发展速度、达到高度等。要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早慧”与“大器晚成”气质类型感知差别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长善救失”5、互补性表现:生理、生理与心理、生理与社会等。要求: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6、整体性表现:生理、心理、社会等。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和完善的人。7、稳定性与可变性1、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中国】孟子:性善论【西方】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性本能(美国)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一)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主要理论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英国)高尔顿:强调遗传,“名人家谱的调查”“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美国)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评价: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养育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力量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代表人物:【中国】荀子:“性恶论”【西方】(英国)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我保证能把他们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美国)斯金纳:刺激—反应评价: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动性,陷入了机械主义。3、二因素与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论一种观点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划分。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多因素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评价: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论。同时,二因素论同样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的。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遗传的基因、孕期情况、生产方式等。(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外在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制约性大IQ之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间的相似性存在相关。一般来说智商,男孩受母亲的影响大,女孩受父亲的影响大。孩子接受的谁的遗传多,长相像谁,他们的智商越相近。启示:优生优育人的智力遗传占60%。“神童的悲剧”、“印度的狼孩”“《伤仲永》”图2.1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平均进入盲路的次数图2.1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平均进入盲路的次数案例1:神童的悲剧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他被称为“神童”。但最终他了断尘缘,出家当了和尚。而另外两位神童:谢彦波和于政一个“自我封闭”,一个有“心理问题”。问题: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在一个的成长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孩子聪敏与否的父母因素:1)父母智力正常2)远血缘通婚3)春季出生4)母乳喂养5)睡眠充足6)勤于运动7)体重适中8)吃好早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表现:器官的形态、结构及机能的变化与完善。成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上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的孩子叫大大”——反映了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格塞尔“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思考:早期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到底应该有多早?如果让小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可行吗?为什么?为什么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定为6周岁左右?小资料:人的思维发展与脑的重量发展是密切相联的。据研究,人脑平均重量发展的趋势是:新生儿为390克,8-9个月的乳儿为660克,2-3岁的婴儿为990-1011克,6-7岁的幼儿为1280克,9岁的儿童为1350克,12-13岁的少年儿童大脑平均重量已和成人差不多了,即达到1400克。小结: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机能提供可能。(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活动的类型上(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身高(爸爸35%+妈妈35%+孩子30%)但是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生而知之”、“天才论”、“血统论”等。案例1:低智商的指挥家——舟舟全名叫胡忆舟,已经20多岁岁了,但其智力仅相当于三四岁儿童的智力水平。正确认识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力不同。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经研究发现,年龄越小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越大,至学龄中期,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方式,遗传已几乎没有影响。绝大部分人的遗传素质都是常态的。环境是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制约作用没有社会环境影响,生物人不可能获得人的社会发展。例子:兽孩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虽然生活在社会中,但被别人实行了“环境剥夺”,也同样失去了人的社会发展。例子:卡斯.豪瑟(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进程它对人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孟母三迁”;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墨子:“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启示: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和容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选择性但不能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大家来思考下面四个问题:1、为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一定赤吗?近墨者一定黑吗?2、孟母为何要三迁?“孟母三迁”在孟子的发展中的作用真的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吗?(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施加影响的活动。(2)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3)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的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集中体现——教育的异化1.教育的效率化压抑个体发展;2.教育的社会适应使教育具有保守性,不利于个体批判精神的培养;3.教育者的局限性对个体发展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4.功利性的教育导向和“过度”的教育活动使个体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歌词新编“在我心中,老爸最凶,经常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常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在我心中,老妈最凶,成天把我骂得头晕脑疼”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真心英雄》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乌鸦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同学都说好,点燃后,快快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上学歌》《中国青年报》有关师生关系的调查表明:有近60%的老师说自己爱自己的学生,而感到这种爱的只有5.6%。另有47%的学生没注意到。而学生说自己爱自己的老师只有20%。教育不能、也不应包揽儿童的发展,但也不应当否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所以,教育应当依据社会对人的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儿童个人的特点与志趣,引导、激励、带领儿童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积极成员。主观能动性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