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建议陈莹峰【摘要】我国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是科学规划,精心布置、高瞻远瞩,求实创新、强化意识,推进建设、突出重点,强基固本、区域一体,构建体系、生态移民,输出劳力、大力扶持,奋发图强、创新思路,生态旅游、提升服务,提高质量、发展产业,文明生态、以人为本,生态村屯、文化生态,民主生态、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创新管理,长效机制等。【关键词】生态与扶贫建设开发建议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严峻形势,不仅严重影响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安全,也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是的,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是改变落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项汇合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几乎涵盖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方方面面。而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正日益为人们所共识。因此,在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建设好文明生态村,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要明确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即生态承载功能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明显进步;要遵循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变化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一是生态至上、绿色发展,区域一体、优势发展的原则;二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原则;三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三是“五个统一”: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改革动力与精神动力相统一,试验性与示范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开放性相统一。【1】二、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这就要求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区域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适度开发、发展生态经济、加大智力与科技扶贫力度和重视生态文化等策略,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握节奏,循序渐进。(一)科学规划,精心布置。科学种田,越种越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走向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做好与区位、区情、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发展规划。一是因地制宜。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基础条件差异大,在制定乡村发展规划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二是深谋远虑。要完成和完善村级道路、供水、通电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乡村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和卫生达标建设等公共资源。循序渐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建设,在规划与建设中增加乡村休闲功能、配套建设服务设施和增加项目建设。(二)高瞻远瞩,求实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以生态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前提,做到寓生态建设于扶贫开发之中,实现“开发扶贫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良性循环。一是系统而超前。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走一步而活全盘;要远见卓识,即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超前;二是求实而创新。实情要看得准,吃得透,要尊重群众的实践,抓实施见实效;三是多措而并举。实行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与计划生育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通过科技扶贫,改变贫困地区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等。(三)强化意识,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以往文明的反思和扬弃。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要强化生态立村意识,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是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向群众宣传并解释贫困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广大儿童、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环保教育,牢固树立他们“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和观念;二是增强生态防护型观念。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防护型发展理念,建设宜居生态乡村,打造和谐幸福家园;三是增强经济效益型观念。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工程,走综合开发、生态养殖之路;四是增强景观休闲型观念。开展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创建活动,推进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游,建设观光自采果园生态村。将创建工作定位在森林旅游产业型文明生态村。(四)突出重点,强基固本。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合的过程中的扩展与延伸,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一要加快以土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特色农业、旅游业和生态基地,为跨越发展提供产业支撑;【2】二要坚持扶贫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发展后劲。(五)区域一体,构建体系。一是以生态规划为纲领,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从保护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出发,以统筹编制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力争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经济区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二是以园区经济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支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探索拓展新型农业形态;三是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六)生态移民,输出劳力。“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一是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当收发室和传声筒,不照本宣科和照搬照转,本着有利于促进“进退还”战略的实施来开展工作;【3】二是支持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地区的贫困农户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开发。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解决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相结合,开辟解决温饱的新途径。除享受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外,各地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确保搬迁一户解决一户温饱;三是组织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充分就业并增加收入。(七)大力扶持,奋发图强。要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和建设生态,确保投入,将封山育林纳入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一是倾力相助。要固本强基。以工代赈资金,鼓励、支持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公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坚持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基本生产条件,开发基础产业;要以优惠的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应的加工业项目,促进增产增收;二是独立自主。找准自身优势,确立兴农富民发展战略。倡导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贫困农户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八)创新思路,生态旅游。要转变观念,把生态建设置于“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去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绿色的消费观。而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就是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把农村潜在资源转化成实用资源的过程。一是将生态资源转化成为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要广开思路,依靠市场运作筹措资金,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二是政府部门除积极引导和宣传外,通过文艺演出、墙报、标语、培训、组织参观、印发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联动开发好处,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两个建设”的热情;【4】三是疏堵结合,处理好封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九)提升服务,提高质量。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发展。一是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如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完善信息通讯网络等;【5】三是发展公共服务产品。以均衡共享为导向,着力发展公共服务产品。全面加快建设水利、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形成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十)发展产业,文明生态。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绿色品牌为主题,鼓励文明生态村发展生态型农业。强化产业发展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新跨越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与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协调发展。(十一)以人为本,生态村屯。“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要加强公民教育,培养生态文明意识。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增强等方面入手,弘扬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前提与保障。一要强化生态文化意识,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要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引导农民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步推进。重视科技教育扶贫,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十二)文化生态,民主生态。“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要坚持保住青山绿水,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一是弘扬生态文化。要完善文化设施,强化生态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就要增强生态文化意识,积极发展群众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繁荣农村生态文化,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生态文明村要从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6】(十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要重塑消费模式,力行生态文明理念。一是整合各方力量,探索扶贫开发模式。强化政府主导推动,市场主体开发,农民主动参与,部门积极服务。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互相促进。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是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扶贫精品。依托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依托红色革命基地打响红色旅游品牌,依托公路便捷的交通条件打造“农家乐”休闲旅游品牌。【7】(十四)创新管理,长效机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筑生态长效机制。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建立统一市场体系,推动生态环保机制创新;二是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土地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禁止在大于25°的山坡上继续开荒,开荒的要退耕还林;三是制定和实施植被恢复、补种计划。推广农村新能源。针对农村能源利用及需求状况,进行改进能源使用方式,发展可替代能源系统。顺利进行;四是以建管并重为原则,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落实责任。生态扶贫务必到村到户。干部包扶到户,实体带动、效益到户,异地开发、移民到户。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还是用清代张维屏的名句作结吧:“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每一声。”参考文献【1】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新路新在何处[EB/OL]凤凰网2011年09月16日【2】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EB/OL]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2010-05-04【3】刘成果学习乌盟经验提高扶贫工作领导水平【4】李星群贫困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开发[EB/OL]周口新闻网2009-3-11【5】湖南省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课题组大湘西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08月24日【6】梁世喜建设文明生态村要强化四个意识[EB/OL]广西扶贫信息网2010年6月9日【7】柯大成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建设生态旅游强区[EB/OL]秦楚网2008-7-21作者单位:中共巴马县委党校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