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金陵科技学院吴然教学目的:1、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个体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2、领会中、老年期的心理发展;3、理解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心理发展学:从出生到衰亡各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生、发展过程或阶段中各种心理特点和规律及其如何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的学科。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1、广义的心理发展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人类心理学(民族心理学)2、个体心理发展学(个体发展心理学)3、狭义心理发展学就是个体心理发展学:从出生到衰亡各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个体从受精卵→出生→成熟→衰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有: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辨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述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3.儿童心理学的发展4.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变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1)中世纪“小大人”(2)文艺复兴以后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新教育观念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开创新的研究途径、涌现一批先驱人物,出现重要理论派别。研究途径:霍尔问卷法、比内智力测定、格塞尔儿童发育常模等。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派别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爱立克森2、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华生、斯金纳、班杜拉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5。霍尔的“复演说”6。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7。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及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4.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20世纪后半业,发展心理学逐渐被确认,并取代了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所处的地位,使儿童心理学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组成部分。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由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霍尔:《衰老:人的后半生》{1922}荣格:研究个体全程心理发展。1920——美国:《发展心理学概论》和《发展心理学》1933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横断研究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研究方式的选用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分两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认识的转变1、“非此即彼”(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登环境决定论华生2、二因素论施太伦吴伟士3、相互作用论二、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心理发展阶段说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人格发展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阶段性个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过程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与传统的行为主义相比,明显地重视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四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有指导的情景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发展的前面。(3)学习最佳期限: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海因兹偷药”人的道德判断水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道德定向习俗前水平(一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系为定向习俗水平(二级)第三阶段第四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习俗后水平(三级)第五阶段第六阶段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一单元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三)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四)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一、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1)重点是五指分化、手眼协调。2)是婴儿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扩大了认知范围3)增加了主动交往的机会4)为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人们对新生儿、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历了重大变化。新生儿和婴儿新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1、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习惯化或去习惯化)2、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dingparadigm)(刺激偏爱程序)012345678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示意图反应强度最强反映新刺激标准线(最强反应的1/2)(二)婴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2.视觉追踪3.颜色视觉4.对光的察觉5.视敏锐度:(三)婴儿听觉的发展1.听觉辨别能力2.语音感知3音乐感知4.视听协调能力(四)婴儿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3、方位知觉二、.婴儿记忆的发展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6、7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三.婴儿思维的主要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四、婴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论强化说:操作性条件反射、正负强化社会学习论:模仿2.先天成熟论乔姆斯基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皮亚杰四、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1、语音发展:1)婴儿的言语发生在10-14个月。2)前言语阶段发展顺序为:简单发音、多音、有意义的语音3)语音发展具有普遍规律。4)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词汇发展:1)词汇量:50多—1000左右2)词汇质量:内涵、外延、丰富3、语法发展:1)母语语法规则2)句子发展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0~5周):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的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二)哭的发展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性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的哭泣。(三)恐惧的发展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4.预测性恐惧五、婴儿的气质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迟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