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引发的思考“虎妈”的“中国模式”新年伊始,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AmyChua)凭借她的《虎妈的战歌》(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一书在美国掀起了一场有关中西教育模式孰优孰劣的白热化辩论,并一举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富争议的妈妈。在这本出版当日即攀升到亚马逊网站销量排行第六名的新书中,蔡美儿宣扬了一种据说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简言之,即以课业成功为唯一导向的专断高压的管束和灌输。例如,蔡美儿的育儿经中包括:“绝不允许”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自己选择课外活动、成绩拿不到A,以及不尊崇家长的决定选修自己喜欢的任何乐器……等等。所有这一切,显然与历来崇尚“尊重儿童个性”、“游戏优先”……的西式教育理念全然背道而驰。1月8日,美国著名报章的书评版以《为何中国妈妈更胜一筹》(WhyChineseMothersAreSuperior)为题刊登了这本畅销书的部分节选,立即引起极大关注。据称,短短不到一周时间之内,就在其网站上出现了4000多条相关评论;在Facebook上,有10万多人次加入了关于“虎妈”的大讨论。总的来看,虽然也有人认为蔡美儿的做法不无道理,但更多美国家长用“震惊”和“恐怖”这样的字眼儿来形容自己对“虎妈”教育的反应,有人甚至表示,她对待自己女儿的方式几近“虐待”,是“危险”的样板……将近一个月来,我一直绕有趣味地旁观着海外媒体对“虎妈”和所谓“中国式”教育的纷纭众说。但说句实话,作为一个“中国儿子”和“中国父亲”,我对中西教育模式之争本身并无十分浓厚的兴致。我个人更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在于:蔡美儿究竟触动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以至于他们为之如此兴奋、躁动和不安?我注意到,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报章都对“虎妈”现象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和评论;英国的报章也不甘人后;蔡美儿和她的书还上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NPR)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新闻和专题节目镜头;至于那些读书类的报纸杂志,更是对“虎妈”连篇累牍……最有趣的是,上周末刚刚落下帷幕的2011年达沃斯论坛上,个人身份与“世界经济”一点也沾不上边的蔡美儿竟也受邀前往发言。期间,哈佛大学前校长、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任美国总统首席经济顾、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拉里•萨默斯(LarrySummers)还一本正经地与她同台辩论……表面上看,“虎妈”蔡美儿触动的仅仅是一场有关教育问题的争论,但若从更为深层和隐秘的层面观察,“虎妈”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弥漫在整个美国社会中的焦虑感。崇尚个人主义,鼓励冒险创新、反对政府管制……这些便是长期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梦。对绝大多数头脑并不复杂的美国民众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上善的要求。而随着美国在过去的20世纪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所认同的这种内在“善”的价值又同外在的“成功”根深蒂固地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正是美国人追求的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了美国今日的世界第一。新世纪头10年对骄傲的“扬基小子”来说,真可谓流年不利:先是深不见底的反恐战争泥淖严重消耗并削弱了美国的国家实力;之后,肇始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又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而同时期中国经济及政治、军事各方面实力的迅速崛起,更令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此消彼涨之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当下的美国国内,尤其是精英阶层,一股怀疑和失败的论调甚嚣尘上。由此,在我看来,不论参与争论的美国人意识到与否,“中国虎妈”之所谓红遍美利坚,其精神层面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越儿童教育领域。蔡美儿的教育方法所象征的,其实就是近来论述汗牛充栋的所谓“中国模式”,仔细瞧瞧它那些处处于美国精神背离的可恶内容:家长主义、威权管制,哦,还有藐视个体的集体荣誉……因此,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一语中的:“中国虎妈”捅到了美国的“痛处”。文章指出,“虎妈”引发的激烈反应有其深层原因,美国人越来越担心输给中国和其他正在崛起的国家。“虎妈”正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统治世界的“虎崽”,而“意志薄弱”、“纵容放任”的西方人的后代没有做好在严酷无情的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的准备。“通过犀利的笔触,蔡美儿已使整个国家的父母开始自问:我们是她所说的输家吗?”奥巴马总统大概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虎妈”的影响。他在1月25日发表的任内第二次国情咨文,就旗帜鲜明地以提升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演讲中他四次提及中国,并且耐人寻味地说,“(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开始得更早、用的时间也更长,并且更强调于数学和科学……”张鸣:“虎妈”的中国式尴尬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高调张扬中国式家庭教育,点爆了美国,当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位被称为“虎妈”的华裔所引起的争议,居然延烧到了中国,却让美国人感到有些意外。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就是虎妈式的。他们不知道,现在的中国,至少在城市,虎妈式的教育,已经早就变味了。说起来,几千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基本就是虎妈式的,不大注重孩子的自主性,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强制,甚至还要加上棍棒。按现代儿童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当然不好,不符合儿童的心理,不尊重儿童的人格。但是,我们也得承认,这样的教育,也教出来一些人才。那么些杰出人士,大体上在家里都是这样过来的。相反,在转型时期,那些不按老一套教儿子的名人,比如胡适、鲁迅和老舍,他们教出来的儿子反而不如老子优秀。人有自由的天性,也有逃避自由的天性,儿童更是如此。如果父母的意志适合这个孩子的实际,强制灌输进去,只要没有引起激烈的反弹,还就是能有效。当然,这样的成功,背后的风险也很大,古来不成材的人也多了去了,即使像虎妈这样的美籍华人,也不见得教育个个成功,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其实问题最大的,是现在的中国家庭。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起来,一点都不好。过去严父式的棍棒教育,早已经被放弃,一边是溺爱,一边是苛责;一边恨不得让孩子学会世界上所有的本事,一边拿孩子对常规学习的抗拒却毫无办法。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鼓励孩子学习,只要学习,就可以不做任何家务,甚至学校的卫生,都由家长代劳。孩子花钱,只要家长有这个能力,就没有节制,怎么花,都不会受到责备。当然,如果孩子真的反抗,不听招呼,家长基本上束手无策。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丝毫的权威,说句话,还不如孩子的玩伴管用。在这里,我们看到,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变了,没有人敢用棍棒教出孝子来,强制伴随着收买,强制按家长的意志学一大堆东西,得到的是不用干家务,花钱如流水。如果孩子最终不肯学了,依然还可以骄纵如故,往后不找工作,在家啃老,家长也只有徒呼奈何。当然,即使这样的教育,也有成功的例子,也有的孩子,虽然自理能力低下,但确实学了一堆的特长,在学校成绩也不错,最后还能考出国去,变成什么“哈佛女孩”之类的榜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国内这样的家庭教育,旧的已去,新的不来,所带来的隐患,实际上要比美国的华裔虎妈大到不知多少倍。虎妈严苛的督责式教育,毕竟有美国的社会和学校作为补充,而我们这里却没有。不仅没有,学校和社会,在教育方面,跟家庭教育一样不靠谱。在这种整体教育环境下,孩子不知感恩,没有责任,不懂自立。最终的恶果,往往在孩子成人、走向社会之后,才可能充分显现。(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严苛教子很流行?中国爸爸提出“虎妈”七问“虎妈”蔡美儿上了《时代》封面,一时间,国内的各大图书畅销榜上,虎妈新书《我在美国做妈妈》的排名嗖嗖叟地往上升。我与“虎妈”本是八竿子打不到边的,但不久前拙著《状元爸爸的教子笔记——你会爱孩子吗?》和虎妈的新书同在一家晚报的同一版面上连载多日,不免多了几分关注。“虎妈”跃上《时代》的惊世一啸,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于是,搜索“虎妈”好好研读。细读之下,疑问丛生,合为“七问”,呈现于此。一问:虎妈严苛的教子方法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是否会像病毒性感冒一样大流行?虎妈教养下一代的教育方式是“惩罚加辱骂”,以高压手段来获得女儿的臣服和服从。这种教养方式,国人耳熟能详,即便今天,崇尚不打不成才的观念还在有些人的脑海中盘桓作祟。只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冲刷,这种育人方式越来越为人所唾弃,犹如病毒标本,被密封贮存于某些人的脑际。现在,虎妈高调出场,扯起一面棍棒教育的大旗,那些“病毒”便大可以借势复活,并且有了兴风作浪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榜样。无怪乎近来冷不丁这儿冒出一个虎爸,那儿窜出一个悍母来,晒出各自怎么折磨孩子的手段,一个比一个凶狠。子女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知道写书、译书、出书的长链条上,相关人士在为节节攀升的图书销量而欣喜的同时,有没有掂量掂量自己的社会责任?二问:虎妈“十不准”等规定是否践踏了儿童的尊严和权利?虎妈对女儿左一个不准,又一个不准,且家规宣示在前,惩罚措施紧随其后,孩子一旦触犯家规,就要被骂作垃圾,不能吃饭。这样的事情,今天居然能被堂而皇之地写进著作,聚焦于世人的眼光中,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虎妈身为知名大学的法学教授,对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了解得肯定比普通百姓多得多,理解得也肯定更为透彻,理应在这方面作出表率才是,现在她教养女儿的所作所为,却把人引向另一条道路。对这样的结果,虎妈即便不是主观有意为之,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不应有的误导作用。三问:虎妈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生活?虎妈虎视眈眈地盯着女儿的学习和特长发展,目前看来,也取得了一些显性成绩。但女儿的生活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个片段:“她发疯似的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的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这哪里是现代人的教育,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家庭战争。在恐怖、憎恨和怒火中成长的孩子,体验不到(不够)家庭的欢乐和生活的幸福,长大后会以怎样的心灵来对待生活、对待世界、对待他人?这着实让人有几分担心。四问:虎妈的个人履历和家庭背景是否意味着她的教女方法与多数家庭有距离?虎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供职于华尔街,并曾在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及斯坦福大学任教,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虎妈的先生JedRubenfeld属美国犹太裔,是耶鲁法学院授。虎妈的父亲曾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虎妈的二妹获得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任教斯坦福大学……不用再往下列举,就看这些内容,虎妈家的辉煌也足够大多数家长自叹不如。教育最讲究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辨东西,照葫芦画瓢,把这样一个家庭的教女模式拿来套用,那不是自找麻烦是什么。五问:虎妈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现在的中国家长?网上调查显示,国内赞同虎妈的家长是少数,大多数人一边倒:反对虎妈(的教养方式)。现实中,中国的多数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乐意于和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方法讲民主讲尊重。虎妈的教养方式被贴上“中国”标签,实在是对时下中国主流家庭教育方式的一种误读和曲解。估计相当一部分人看虎妈、议虎妈,只是拿“虎妈”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在教育子女这样的大事情上,愿意跟着虎妈亦步亦趋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六问:虎妈的教养方式在中国的土壤上能否开出成功的花朵?诚如美国《新闻周刊》所言,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整个美国社会都更加鼓励个体的表达和创新意识。在美国,蔡美儿的女儿虽然接受了妈妈的填鸭式教育,但当她们走出家门时,仍会得到对独立思考的鼓励。而我们的教育模式本来就比较封闭、保守,如果我们也来效仿虎妈的棍棒式、填鸭式家庭教育,内外夹攻,那孩子身心受创的程度可能要远甚与虎妈的女儿,更别说品尝哪怕是短暂的成功的喜悦了。七问:虎妈的热议是否起因于美国人的危机感?这次虎妈的故事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与美国糟糕的经济表现有关。其实不尽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不如中国的高,是事实,但两者的经济发展质量孰高孰低,大家心知肚明。也许,这次关于虎妈的热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体现了美国人的一种危机感。足够强大的美国没有飘飘然,没有陶醉在盛世的赞歌声中,而是激发民众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反省思危,奋发有为,这种自我施压、自我激励的精神,值得他人深思。至于有人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中国教育的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