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创新苦干排除万难进取争先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忻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8月17日)董洪运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忻州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忻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省推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我市大干“十二五”、加快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年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忻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转型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市委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山西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三五”工作总要求,攻坚克难,创新苦干,致力转型跨越,保障改善民生,开启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开创了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新局面。市二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忻州为目标,规划了推动忻州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共召开八次全委会,分别就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转型、安全、和谐、创新、跨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推动忻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创新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全市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深入人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指导与时俱进。立足忻州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扶贫攻坚任务重、城镇发育缓慢、生态环境制约较大等市情,市委在二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忻州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提出了坚持“三五”工作总要求,这就是扭住“五个发展”,即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五条路子”,即走出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用金融资本手段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走出优化布局、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路子,走出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光、热、土地、水资源潜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走出具有忻州文化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打好“五个攻坚战”,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三五”工作总要求和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使忻州发展的境界进一步提升,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发展举措进一步到位,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化、具体化和实践转化,使我们指导工作更加主动、更加具体、更有成效。(二)力推转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推进转型跨越,保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以项目攻坚为抓手,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五年固定资产投资1112.9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至“十五”末56年投资总额315亿元的3.5倍,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40多个,民营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3%。忻州作为山西开放发展的新区,日益为海内外投资创业者看好。推进市场融资,山西同德化工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了我省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和我市上市公司两个“零突破”。加快上市步伐,进军资本市场,全市有近30户企业列入上市后备库,可望在“十二五”时期陆续上市一批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煤炭资源整合取得历史性突破,煤炭生产进入了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新时期;一手抓新型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步入了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新阶段。特色种植业、健康养殖业、干鲜林果业、绿色加工业和大棚蔬菜等现代农业,进入了市场开发、规模生产、品牌引领的新时期。特色旅游、文化创意和物流产业等新型服务业,规划新、发展快、势头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23.22万人,11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7元,比5年前将近翻一番。“十一五”末,我们作出规划,实施“大移民、大县城”战略,集中政策优势,集中财力扶持,要在“十二五”期间把200人以下的1544个村近17万农村人口搬迁到县城,实现提前脱贫。规划全面启动,农民欢欣鼓舞,社会反响良好。与“十五”末相比较,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倍,财政总收入增长1.9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0.8倍。粮食总产量达到29.6亿斤,创历史新高。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摆脱全省垫底位置,连续3年排位稳定前移。(三)发扬民主,营造同心同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市委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落实“三五”工作总要求,创造性履行各自职能。市人大创新视察形式,加强执法检查,提高审议质量,做好监督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市政府抓发展、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执行力、公信力明显提高。市政协创新实践载体,规范委员提案平台,完善视察调研监督机制,积极参政议政,主动献计出力。军分区实施“十纳入、十统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获得国防部长梁光烈的充分肯定;坚持军地共建,创建“双拥模范城市”成功获得“六连冠”。政法部门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忻州”,我市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统战部门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界人士,广泛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了新成就。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完善村务公开、企务公开、政务公开运行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抓好普法活动,提高市民法律素质,改进法律服务,保障公平正义,依法治市水平进一步提高。及时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投身新型产业开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社会热爱忻州、建设忻州的氛围更加浓厚。不失时机推进行政管理、财政、工商、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改革,全市上下转型跨越、赶队前行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活力全面迸发。(四)理论引导,积极推进文化繁荣与发展市委中心组带头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发挥组织部、宣传部、党校、讲师团的职能优势,办好干部教育《忻州大讲堂》,加强对市、县、乡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坚定全市党员干部转型跨越、赶队前行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市、县领导干部到高等院校和沿海发达地区,学经验、开视野、换脑筋。进行“山西大发展、忻州怎么办”思想解放大讨论,实施“干部素能提升工程”,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创先争优。全市上下弘扬创新苦干、务实进取精神,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繁峙县“创卫”、环保局“创模”等一批“文明创建”先进典型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表彰。出台《忻州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忻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和《忻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文化发展与繁荣进入新时期。乡村、社区等基层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黄河管子声》、原平“凤秧歌”等文艺作品和木雕、刺绣、剪纸等拳头产品走向省内外,获得“文华奖”等一系列国内专业大奖。五台山以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五个五台山”建设在高品位规划中全面启动。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具有忻州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在三晋大地显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五)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和谐忻州市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农村“五个全覆盖”工作力度大、进度快、成效好,被评为全省先进市。交通、教育、卫生、水利、文化、社保等六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坚持创业就业,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困难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完善承载功能、提升市域形象的“九项重点工程”合民意、顺民心,进展顺利。政府承诺为民兴办的一批实事好事连年如期兑现,改革发展成果普惠城乡人民群众。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领导干部带头接访,群众诉求有效化解,省城“北屏障”、首都“护城河”建设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充分肯定,2010年信访稳定工作考核全省第一,信访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已经形成。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煤矿和非煤矿山、校园、交通、食品、药品、公共场所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山西建设考核我市荣获全省第一。(六)保护环境,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农村建绿色庭院,机关建绿色花园,城郊建森林公园,大地建绿色屏障,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环城绿化、通道绿化和“四旁”绿化,植树造林年年超额完成任务,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率明显提高。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大力保护和改善环境。坚持“水、气、河、山、路”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环保“五个全覆盖”工程,连年组织环境保护专项治理百日攻坚系列行动,环境保护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城区二级以上天数、一级天数、综合污染指数三项指标考核全省第一,环保工作由“十五”末的全省落后跻身全省三甲,2010年成功创建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七)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创新干部选用“三三制”办法,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尊重民意,在县乡换届中,坚持干部标准,严格遵循程序,凭实绩选人,按政策用人,有效遏制干部选拔推荐中跑票送礼等不正之风,初步实现了班子建设和干部使用的风清气正,一批政治坚定、群众拥护、实绩突出、作风正派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得到市内外高度认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等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加强乡村、企业、机关、学校和社区的制度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加强作风建设。市委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好真抓实干、清正廉洁、顾全大局、良风美德、努力学习等五个方面的表率,坚持心清、身正、行廉、任贤、善谋、勤勉、敏事、惩恶、有容、忠诚“二十字”要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令行禁止、惩恶扬善、进取争先等九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开展“万人评机关、万人评干部”活动,机关整顿作风,行政提高效能,干部强化服务,社会创优环境,党和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