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材料创新思路健全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报送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主管校领导:经办人:周长群联系方式:0451-8639013313945699559报送日期:二O一O年九月九日2创新思路健全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材料摘要:为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我校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切入点,以强化服务和拓宽就业渠道为重点,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日渐成熟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我校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切入点,以强化服务和拓宽就业渠道为重点,以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底蕴,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兼顾“人职匹配”和“人岗匹配”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职业潜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和谐就业,圆满完成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201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我校2010届研究生总数为727人,截止到9月2日,共有653人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为87.76%。本科毕业生共有5842人。截止到9月2日,共有5190人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为88.84%。201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单位性质分布人数占毕业生的百分比研究生本科研究生本科党政机关1071.38%0.12%科研单位14281.93%0.48%高等院校1191316.37%0.22%其他事业单位13101.79%0.17%金融单位18402.48%0.68%国有企业140100919.26%17.27%三资企业191232.61%2.11%民营企业192134826.41%23.07%部队111901.42%3.25%预征入伍0231--3.95%国家项目计划06--0.10%灵活就业576587.84%11.26%自主创业24283.31%0.48%升学299053.99%15.49%出国067--1.15%合同制就业0527--9.02%待就业7465210.1711.16%合计7275842100%100%3201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表(不含考研和待就业)地域分布分布人数比例地域分布分布人数比例研本研本研本研本北京市392606.25%6.17%河南省81361.28%3.23%天津市21703.37%1.66%湖北省2360.32%0.85%河北省13702.08%1.66%湖南省11371.76%0.88%山西省1230.16%0.55%广东省623539.94%8.38%内蒙古4290.64%0.69%广西4110.64%0.26%辽宁省342365.45%5.60%海南省3140.48%0.33%吉林省17462.72%1.09%重庆市4290.64%0.69%黑龙江271199543.43%47.35%四川省9421.44%1.00%上海市4560.64%1.33%贵州省230.32%0.07%江苏省363415.77%8.09%云南省1210.16%0.50%浙江省191253.04%2.97%陕西省6410.96%0.97%安徽省10321.60%0.76%甘肃省3320.48%0.76%福建省5280.80%0.66%宁夏010.00%0.02%江西省180.16%0.19%新疆180.16%0.19%山东省351285.61%3.04%合计62442136244213二、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做法及成效(一)统筹规划,强化质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校认真研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的有机结合,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入手,紧紧依托行业需要,从2006年开始,制定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修订,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动态调整。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学校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一直坚持专业方向的合理设置,保持行业优势与特色,鼓励各专业兴办辅修专业,条件成熟的学科可以接收其他学科学生攻读双学位,所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的好评与认同。例如,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面窄问题,2006年,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并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在该专业增加了多门光纤方面的课程,今年,江苏通鼎集团一次就招收了19名毕业生。目前,该专业初次就业率已达到95.4%,成为用人单位最抢手的专业之一。2.逐步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的反馈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和4就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学校不断强化就业工作的导向作用,就业工作人员参与招生计划的制定工作,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时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设置。例如:针对机电类人才紧缺的状况,我校适度加大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类、材料类专业的招生人数,新增加了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0年,针对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互联网等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校申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传感网技术获得国家批准,同时增加了面向服务外包产业的软件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等专业的招生数量,适度缩减了经济学、法学、外语等专业的招生计划。3.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体,实施并完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主动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中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哈尔滨电站集团、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点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学校通过“主流工作岗位需求目标导向”方法,在专业方向模块中嵌入企业实际需求的课程,并多数选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专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实习)强调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形成理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相互关联一体的新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被国内电线电缆行业誉为线缆行业的“黄埔军校”,同时,也被大多装备制造业企业(行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2009年,我校《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学校分别与大连软件园、青岛软件园、花桥国际商务城、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签订了“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协议。(二)依托平台,强化服务,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为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以创业带动就业,我校于2009年初开始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1.全员参与,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2009年,学校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并由科技园牵头,会同校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研究生院、团委、工程训练中心等相关部门,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协调小组”。两年来,我校以学校名义和科技园管委会名义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实施细则》、《哈尔滨理工大学创业就业教育方案》等8个文件,5并争取到省人保厅、市人保局等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创业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创业舞台。在资金扶持方面,学校目前已投入大学生创业资金300多万元,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2.教育引导,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学校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创业的理念引领就业”的就业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并由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招生就业工作处、团委以及各学院和相关部门组织开设课程、开办创业教育培训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目前,学校各专业均开设不同形式的创业课程,今年九月开始,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30学时,选修课(管理学院是必修课),1学分,专职教师18人;同时,学校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每年由校团委主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并选送作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成绩显著。目前,学校拥有SIY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证书人数为12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专职教师6名,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3.搭建平台,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双实双业”综合基地学校以科技园孵化体系为支撑,积极构建“双实双业”综合基地,在学生的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开展前期以创业论坛、创业培训、创业大赛为主的创业辅导;中期以创业实训、创业见习、创业导师辅导、鼓励政策为主的创业孵化;后期孵化(种子)资金支持,实现小部分人自主创业、大部分人提高就业能力的目标,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目前,学校用于“双实双业”综合基地场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其中可供大学生创业的基地孵化面积达700平米,同时设立380平方米的配套服务设施场地,现已成为哈市高校中以科技园为平台,面向大学生系统开展创业就业促进工作的引领者。基地设施完备、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对进入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学生团队,从入驻之日起,第一年可享受房租免费,第二年享受教师开办企业场地租用费用优惠,并免费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专业化辅导、融资服务等“保姆式”服务。2009年7月,哈尔滨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部门认定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全市首批12家“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被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两年来,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共接纳3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入基地进行创业孵化,并已成功孵化了1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进行高科技项目创业,带动100余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公司共有三家,成效显著。2010年,全校共有42名同学投身于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高于2009年。(三)领导重视,健全体制,构建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1.组织保障6我校主动从全局角度规划学校的就业工作,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院长为成员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院级领导、系主任及毕业班辅导员组成的院级就业领导小组;专业老师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科研、交流等方式推荐毕业生,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以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形成了“学校党政统一领导,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各学院全力以赴,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制度保障今年,学校共下发了《关于评选2010届“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的通知》等三个文件,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8次,学校领导参加就业论坛、就业招聘会等大型活动15次,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讨论毕业生就业工作5次,定期指导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定期通报,每半个月统计通报一次毕业生签约人数、签约比率等,使各学院及时掌握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实行发放学院专项就业经费制度,保证各学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行毕业生就业人员走访用人单位制度,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状况,收集用人信息,开拓就业市场,了解往届毕业生工作情况等;实行多种类型校园招聘会相结合制度,制订了《关于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活动的管理规定》,保证了校内招聘会的有序进行。3.经费保障我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办公面积达到22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每年就业经费一直保持在200万元以上。2010年度,学校就业经费达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