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部分练习发布时间:2012-12-1717:21:54【告诉好友】【返回上页】共点击:372次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D、)A公共课B必修课C理论课D思想政治理论课2、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C)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3.马克思说:作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A)A、人生责任B、人生境界C、人生存在D、人生信仰4、现代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A)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B.人才的文化素质C.人才的身心素质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A)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小康社会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A)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小康社会7.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A.德B.智C.体D.美8.下列什么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B)A.社会主义荣辱观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小康社会9.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A.理想远大B.勇于创新C.德才兼备D.视野开阔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A、改革创新B、理论创新C、制度创新D、科技创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显著特点有(ABC)A政治性B知识性C实践性D社会性2、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的特点有(ACD)A.学习要求的变化B.学校教育的变化C.生活环境的变化D.社会活动的变化3.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ABC)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B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C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D价值观的冲突,理论上的困惑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4、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的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样式,它包括(ABCD)A.学习态度B.学习精神C.学习风格D.学习方法5.大学阶段,大学生要培养优良学风()A勤奋B严谨C求实D创新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对的打√,错的打×))1.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各种能力。(×)2.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思想行为是根本冲突的。(×)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1、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在你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有何认识和体会。(1)从中学到大学,具有很大变化,大学新生要认识到这些变化。(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5)特别重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2.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五、论述题(1个)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