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认识到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培养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制度一般性特征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建设具有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2,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3,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进程中。•(1)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开启社会主义思潮萌芽。•(2)16世纪,闵采尔;17世纪,维拉斯、温斯坦莱;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局限性:•——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其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历史转折时期。•(1)表现:•——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就了一个强大、独立的无产阶级。•——1831年起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1825年起,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2)资本主义制度比较充分的发展,使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都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提供了历史实践基础。历史的发展面临三种选择:•——空想社会主义;•——封建复古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使关于社会主义是社会进步合乎规律的结果的学说,代替了乌托邦的幻想。•——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量学说这两大发现为基础,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客观规律。因此,历史地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历史地走向灭亡。•——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以及在这一规律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产业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走向激烈对抗。•(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1871年巴黎公社,第一次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雏形。•(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在1944-1949年间,欧亚一系列国家发生革命,11各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是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否!•(1)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2)一方面,国际资本主义在落后国家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另方面,落后国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3)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4)帝国主义对本国和殖民国的残酷压迫,使各种矛盾交织、激化、加剧,造成革命的特定国际环境。•(5)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正确领导。•(6)从历史上看,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依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多种特定原因的综合作用,使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式打破了社会更替的常规,以一种特定的跳跃的方式进行。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一)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决定因素。•1,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过程。•1,社会主义发展只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上没有既定答案,实践上没有现成经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为某个国家具体规划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2)实践中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图景,将走什么样的道路,完全应该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国的历史条件来决定。•——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历史环境的产物。•——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自三个方面;1978年前后。•2,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就和曲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2)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推进改革。•(3)科学看待国外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既不盲目照搬,又敢于吸取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4)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密切结合,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三,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1,社会主义的本质。•(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和谐和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1)认识社会主义一般特征所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辩证的发展的方法和观点;•——事物发展分阶段的方法和观点。•(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二)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差异。•因此,在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同时,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