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7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一)社会经济背景(1368~1842)明朝政治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极大强化中央集权制。经济上,明前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商业繁荣。明中后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地域性分工和手工业脱离农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大的手工行业开始出现私营较大的手工作坊,产生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对外交流上,郑和下西洋。军事上,边防城修筑,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加固城墙,并修筑了万里长城。为了加强海防,创设卫所制度。清朝清朝是由女贞人努尔哈赤奠定的,女贞人后改族号为满族。政治上,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经济上,清初为了巩固统治及求得封建经济的迅速恢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招民垦荒、更名田、治河、地丁合一等,从康熙中叶致乾隆年间,农业生产逐步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乾隆时期经济比较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军事上,郑成功收复台湾,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二)城市的发展1.旧城市和新兴城市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和类型增加2.城市性质大多为地区商业手工业中心及州县设地3.小城镇蓬勃兴起,区域城镇系统不断完善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的增强和沿海城市的停滞5.边陲地区城镇分布有了较大扩展(三)城市地域分布的变化1.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2.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的增强和沿海城市的停滞3.边陲地区城镇分布有了较大扩展(四)城市建设的特点1.城市布局结构上礼制手法的规划建设和自发建设相融合,前者更趋成熟,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较普遍。城中商业布局更加灵活。3.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系统更加坚固与完善4.园林建设大量增加并达到一定水平。(五)明清名城举例1.明南京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在江宁府建都,突破了六朝建康以“君”为本的单一功能。都城南移,跨淮立城,包含了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建造坚固宏伟的都城,体现了“造廓以守民”的规划思想。明朝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式奠都南京,称京师。城市布局特点:①城市布局、形态顺应自然②四重环套配置形制明南京城由皇城、宫城、大城(应天府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组成。宫城、皇城为政治区。大城内布局又分为:手工业、商业娱乐、居民区、军事区和文化区外郭为防御工程设施③宫城部分严格按礼制体系,布局规整,轴线对称。采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制度。四重环套配置形制:明南京城2.明清北京城历史背景: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以金陵为南京,汴梁为北京,两京并称。又因为朱元璋出身风阳,诏建风阳中都,后刘基以“风阳虽帝都,非建都之地”上奏,所以风阳不再继续营建,作为禁锢皇室罪犯场所。元大都改为北平,为燕王朱棣防卫。到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燕王朱棣从他侄儿手里夺取帝位,建元永乐成为明成祖,迁都北京。明京师规模:全城面积达62km2,超过元大都城,人口到明末达百万,到清时城市人口增至一百多万人。清北京规划布局特点:(1)按传统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历代都城规划经验进行总体布局三城相套、轴线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天南地北、日东月西(2)城市空间布局的高度艺术性(3)道路系统沿袭元大都规划(4)商市繁荣并按行业成街、集中市场(5)居住街坊(明、清)(6)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3.西安(地区中心城市)4.成都城(地区中心城市)分大城、皇城、少城三个部分,大城东北、西南向布局,皇城正南北向。道路网也分大城、皇城、少城三个系统:大城结合倾斜的古城呈方格网系统,皇城是以明蜀王府为中心的正南北向道路系统,少城是鱼脊式的道路系统。市东南因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形成繁华的中心商业区,并在东门及其他各门外沿对外交通道路形成大片关厢地区。休闲娱乐设施发达。清成都城图5.明大同(军事防卫城)正方形城,各边开一门十字形主干道主干道交叉处设钟楼、鼓楼城中有住兵用地关厢地区6.淮安(一般府州县城)旧城、夹城、新城三城相联7.扬州(工商业城)新旧两城相并旧城方格网道路系统新城除干道外道路系统呈蛛网状扬州城图8.景德镇(专业工商业城市)长条形城市形态主要道路方格网状平面布局不规则9.乌镇(一般市镇)沿主要河道向四面呈风车状延伸10.归绥(边疆地区城市)归化:商业兴城,不规则道路及平面绥远:军事城,十字方形平面八、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结•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城市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八、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总结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社会形态及文化思想:•早期的耕作制度•传统的营建技法•特有的文化观念•封建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形态八、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总结(三)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总结•城市建设模式受自然、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规整、自由)•道路功能由礼制占首转变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城市从封闭型向开放型演变•居住形态及建设总体反应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防御功能不断强化•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