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煜编【中国现代文学】考研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煜編]文學考研資料彙編[中國現代文學]-1-[煜编]文學考研資料前言與說明前言我,落煜,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硕士(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在2011年6月至8月,笔者历近百日,总结了这四百馀页的考研资料。它们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四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古代汉语]一册,[语言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册,[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编完之后,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一边记诵,一边修改,时至今日,方修订完毕。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我有些自己的想法。考研,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选拔形式,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作为备战文学硕士的我们,试卷以应试题的面目出现,我们不得不以“一二三四”诸答题模式应对;而真正能够提升我们功力的,却在文本..之中。所以,笔者把略备的资料贡献出来,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文本,博览群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硕士(而不是只背了一脑袋“一二三四”的学子)。当然,这些资料亦能使大家事半功倍(这是无需赘言的)。但是,诸位,这套资料在被你发现的同时,已有千千万万的对手拥有了它。所以,你们最终拼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功底..。说明1任何资料的编纂,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渗入著者的个性。这些资料在力求全面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还望诸研友见谅。(比如,在[古代文学]中,由于笔者热心于先秦、古小说,资料里便出现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2打印本资料时,建议用word2003或word2007,字库内有楷体_GB2312、黑体、宋体,这样可显示出资料中的重点、次重点、一般知识点等。3一般情况下,标题用黑体,正文用小五宋体,并以加黑、楷体、六号小字等方式来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字体在屏幕中显得虽小,但打印出来后十分清晰。页数不至于太多,便于大家携带与记诵。)4以愚拙见,大家最好在8月之后再开始背这些资料。在此之前,应细过教材....,熟读..文学文本....。(这是重中之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样,在背这套资料时,便能将框架与“血肉”紧密结合起来。建议背第一轮用40天,第二轮用30天,(前两轮是硬功夫,必须努力背下来。)第三轮结合教材与文学文本,过一遍资料,约25天。最后一轮,边背边按自己的风格总结出提纲、符号。(比如:苏轼词特色:1诗词一体,自是一家;2表现功能、词境:自我豪情,哲理,生活、自然;3以诗为词(标题、小序、用典);4清雄。到考前,脑中只有符号与大量相关的诗词文。)5请灵活运用资料。有些知识点既是名词解释,也是简答。有些知识点详略不一。(如“李清照”一节,先详列其艺术成就,其后所列的名解“易安体”就一笔而过,大家可从前面列的知识点将其充实。)还有些大的版块,视考题而定。(以“《史记》的文学成就”为例,如果考试出了论述,分值在25分以上,便可将相关的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全部答上,并结合文本;如果只出了简答,便可只写以附有“一、二、三”的大标题;如果考了专题(如:简谈《史记》的叙事艺术),答上第二节内容即可。)-2-6本资料在力求体系清晰简洁、知识点完整之外,颇具“太康”遗风,诸如稼轩词的艺术成就,其中有“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之句,背之甚难。但以愚拙见,如能在试卷上写出此等文字,定会取悦于阅卷老师。下面是这些资料的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四卷这套资料,我主要参考了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一百四十馀页的文档,我为其倾耗了大量的心血,评以“全面无误”四字,笔者认为是中肯的。建议大家佐以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储备..300...首以上...的诗文词....,以积累功底。【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关于[现代文学],我主要参考了钱理群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关于[当代文学],我主要参考的是董健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二者并参以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坦言之,笔者读过不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但总结资料并非写文学批评,加之许多作家作品至今仍在界内论争,是以利用价值与可背性没有【中国古代文学】高。(倘若二者相比,[当代]部分会更好一些。)这点请大家谅解。笔者仍然建议大家尽量多读些文本.....,再参以教材,最后以本资料为框架来记诵。【古代汉语】一册编这份资料,我主要参考了王力的[中华书局版]和高小方的[江苏教育版],并以北师大版的《古代汉语教程》佐之。评以“基础细致”,笔者颇堪承担。但以愚拙见,必要的基本功在应试考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大家熟诵一些先秦的诗文,至少精读王力、.....高小方教材中的选文.........。【语言学概论】一册由于在笔者所应付的试卷中,这门科目只考两道基础性很强的简答,所以只以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的《语言学纲要》为据,以名词解释、基础知识、大体框架为重,对于专门考语言学的朋友而言,价值并不高,还望海涵。【文艺学概论】&【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二册关于[文艺学],我只参考了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并根据他编写的《文艺学研习》,总结了一套资料。由于这门科目笔者只需应付两个名词解释,因此又总结了一套[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这门学科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建议无意考南大的同学以自己报考学校的教材为据。对于考南大的朋友,希望这些资料会对你们有用。不得不说,由于笔者后来只把那套名解资料背了几遍,是以所编的[概论]质量没有[名解]高。在[名解]中,加下划线的名词是往届考过的,楷体的名词不在出题范围内,但出于胡本教材,后面的“补录”部分只作一般了解。【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总结这些名解,我主要用郑克鲁等主编的高教版《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的“文革馀孽版”也略作参考。也是因为笔者应付考试的只有名解,加之近十年来读了百来本外国小说,所以只总结了192个与术语和作品相关的名词。它们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用。落煜洛师壬辰年三月初十[12033161923]-3-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第一节人的发现、西方文化与文学史构成19-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运动与变革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本质力量。“人”的发现,人对自我的认识、发展与描绘,人对自我发现的对象化,即“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近代,梁启超倡“新民”说,呼唤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近代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尤其注重文学的社会性、政治功利性。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胡适宣传“易卜生个性主义”,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五四对“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具有20世纪文化的现代性。1928年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发现了人的阶级性,为中国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展示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天地。左翼文学进而以人的阶级性、革命性取代人性、对峙人情,否认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是革命文学派的人的观念与话语。30、40年代,茅盾着重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关系的文学,巴金、曹禺、沈从文、张爱玲、路翎各具特点地承传了五四个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人的观念,老舍、钱钟书等强调人的文化属性的人的观念,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体现了充分世俗化中的充分人性化传统世俗化社会的大众道德与大众人性观。50、6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君临文坛,阶级的、革命的人的观念与话语成为主流观念,否定了五四个性与人文主义人的观念和话语。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到文化寻根等一系列文学沿革,以对人的逐步再发现,五四的人的观念的逐步在寻找,构成新时期文学发展裂变的内在律动。西方文化刺激着中国人不断发现人,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20、30年代,易卜生、卢梭、尼采、弗洛伊德进入中国,启发中国人重新认识“人”。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性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新时期,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是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贝克特、萨特对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第二节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物质基础)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与文学已开始了民族存亡背景上的外部与内部双重的现代化努力。民族先觉者们从社会的组织结构上寻求变革,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文学。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发展,给以具有现代思想的独立知识分子为主的、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保证了文学的现代性实现的机会。-4-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与独立知识分子、自由撰稿人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4文学的接受机制发生了变化,文学接受者的队伍日益扩大,唯新是鹜,推动着文学自身的发展。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梁启超首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梁启超于1899年在《夏威夷游记》中首倡,他主张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他所说的新意境是指“理想之深邃闳远”;新语句是指来自欧洲、表现新思潮的名词术语;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是指革其精神而不一定革其形式,“独辟新界而渊含古声”。他提出的保留诗歌旧形式的革命终不彻底,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他主张用俗话作诗(“我手写我口”),用新思想和新材料(“古人未有之境,未辟之境”)入诗,对五四时期的新诗运动产生很大影响。文界革命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先导期内最有成就,但在观念上阐发不多。梁启超倡导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他的政论文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条理清晰,风格雄放隽快,有很强的鼓动性。小说界革命中国小说观念的变化始自1897年天津《国闻报》所载《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执笔者严复、夏曾佑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梁启超看重小说启蒙、新民的工具性作用,夸示小说的社会功能,把自古为小道的卑贱文体提到“不可思议之力”的高度。1908年,徐念慈发表《余之小说观》,矫正上述观点,强调小说的审美价值,指出“小说与人生不能沟而分之”。戏剧观念更新1904年,陈独秀指出戏剧改良可使更广泛的群体开通风气,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成立春柳社,宗旨是“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次年公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是为新派剧开端。新派剧被称为文明戏,是自古现代话剧的早期形态。文体观念革命黄遵宪最早提出“言文合一”;裘廷梁倡言“白话为维新之本”;陈荣衮主张报纸改为白话;梁启超从文学功能发论白话。诸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发展,上升为中国文学史学观念的现代性萌动。1904年,林传甲、黄人分别撰写《中国文学史》。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从理论上表述了具有现代性的文学观念。第四节文体叙述的创新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从文学的意义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叙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文体与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里,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具有比较鲜明的现代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林译小说是指清末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的163种欧美小说。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译笔哀感顽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译笔质朴古劲。因其早而开风气,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中国现代小说家先通过“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它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创造准备了作家,准备了读者,功不可没。-5-周译小说是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