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isBeautiful美丽人生目录•影片资料•影片简介•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价值取向理论•郝夫斯文化郝夫斯文化维度理论维度理论影片资料•中文名:美丽人生外文名:LaVitaèbella•上映时间:1997年7月20日•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编剧:文森佐·克拉米;罗伯托·贝尼尼•主演: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类型:战争,剧情•片长:116分钟剧情简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由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Benigni)饰演的小人物─基多,来到图斯坎尼小镇追求他的理想与爱情,全然不顾法西斯主义之下的政府管制,在这里他与小学老师桃拉坠入情网。几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男孩─约书亚,而基多也开了一间书店。但好景不常,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统治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爸爸和儿子关在一起,妈妈则被关在另外一处,在残酷无比的集中营里,爸爸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仍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最后,爸爸牺牲了自己,死于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回到妈妈身边。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价值取向理论•对人性的看法•人们对自身和他人关系的看法•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导向•人的空间观念•人的时间观念对人性的看法•第一层、享受人生•享受,看似很简单,能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因为人的情绪是极为复杂的,即使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我们也会有情绪的波动期,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影片前半部分不论是基多与妻子相遇相识相爱的过程,还是在工作中与不同人交往的乐观积极,亦或是有了家庭之后的天伦之乐,都充分的表现了一个人在有限的生活条件中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的幸福,这个跟中国的古语“知足者常乐”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对人性的看法•第二层,笑对人生•在和平年代中,在没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做到笑对人生也许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可当灾难降临,原本幸福的一切都行将毁灭之时做到笑对人生就显得可贵了基多做到了,基多不但笑对人生,还带领家人一起笑对灾难,他的勇气与智慧,即使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即使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依然闪现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就像是在漆黑的夜晚,天上明亮的星辰,在那个疯狂杀戮的时代,只有爱——最原始的人性光辉才是最鲜明耀眼的。所以我认为影片想要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最纯粹的爱和人心最纯粹的美。人们对自身和他人关系的看法•基多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他会偷别人的帽子,和漂亮姑娘搭讪,爱吹牛皮。这样的人平凡到无以复加。在纳粹集中营中,他以自己的牺牲诠释了身为一个父亲丈夫最重要的责任,平凡变成了伟大。圭多热情、开朗、浪漫、执着,他脸上永远都挂笑容,待人友善,追求真爱,电影中的那些喜剧笑料放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些夸张,但一点也不让观众觉得他是一个小丑。这在平常也许没什么,万分可贵的是他把对生活的爱带进了纳粹集中营。在那里,笑容就是希望。二战时的中国,我们往往宣扬的是个人为祖国为大义无私奉献,只有为了大我牺牲小我才是值得称赞的英雄。这些英雄都是勇敢的,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的,但影片中我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英雄,不高大,不魁梧甚至可以说是胆小的,但是他在极端的条件下保全了家人,这种贴近的现实更让人觉得更温馨感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表露无遗。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在影片中,人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是一种平衡关系,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巢,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也没有人去破坏蜂巢;当地的居民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尊重或是妥协的态度。基多到达大城市以后,愿望只是开一个小小的书店,当受阻时又去做了一个小服务员,并且乐在其中。这跟中国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完全不同,我们苦学多年希望自己可以升官发财,在追逐的过程中忘记了初衷——不过是想要快乐的生活。人的活动导向•电影中,基多主动追求多拉的阶段,体现了意大利人民骨子里的行动文化,即强调人们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基多对多拉的爱慕,正是人生目标导向的作用,有了目标后,他马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攻势。第一次邂逅:救人人的活动导向•虽然这不是一部纯爱情的电影,但影片前面大笔描绘圭多牛皮糖式的追求,即使对方已有男友。在相对保守的亚洲文化,是难以理解的。中国的青年男女的恋爱,即便双方情投意合,也不一定开门见山。圭多不一样,他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抓住女主角的心,不断地献殷勤,感动了多拉,最终抱得美人归。圭多的策略是成功的,因为他没有错失先机。第二次邂逅:撞车人的活动导向•在13世纪末,以意大利为源头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这场广泛持久的思想文化运动,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人们开始崇尚婚姻自由,宣传自由恋爱,也就不难理解圭多对爱情的执着。还有科学技术的繁荣,也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更加倾向用理性的手段解决问题,造就了西方人的直线思维。第三次邂逅:雨中相送人的空间观念电影中主人公的家,布置的非常紧凑,比如说门进去以后就有一个花园式的地方;还有集中营房间里的床也是感觉特别的挤。这些都体现了意大利人对空间的观念,他们会用有限的空间做许多的事情。人的时间观念由于西方人非常珍惜时间,他们不喜欢浪费别人时间的人。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耐心并不很重要!所以电影中基多在说话的时候可以说是脾气急躁的,他每次说话都很激动,坐立不安的,非常的急躁。郝夫斯文化维度理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与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短期导向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影片中,我们完全没有看到所谓的领导主导等形象的角色出现,除了社会成就及种族差异之外,基本可以说是人人平等的,一个有着崇高社会地位的人也可以和一个侍者平等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距是比较模糊的,这跟西方社会中推崇个人主义、解放自由、享受平等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交流不会因为外在的物质条件、地位差距而有所隔阂。比较来看,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等级之间的划分已经影响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个集体组织中往往都需要有一个领导来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这样的社会中往往强调以大局为重,为了大我可以牺牲小我,当你有足够能力时,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回报集体,和影片中基多只关心自己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无法评定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哪一种更具有优越性,但是从人性角度出发我觉得在有限的条件下先满足个人的追求才能更好的为集体创造价值。权利与距离•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影片的背景是在二战,侵略者们在炮火进击的同时,伴随着思想上的煽动、蛊惑与奴役。种族主义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俩之一。讽刺的是,在影片中,给孩子们讲解意大利种族的优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们所鄙视的犹太人,而且基度胡说八道的内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种族主义的无稽与荒诞。意大利人比犹太人的种族优越?优越在哪里呢?是因为他们有两片高贵的耳郭,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只精致的肚脐眼?还有一个情节是在黛丽与她的未婚夫举行婚礼之前,婚礼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饭店举行在饭店门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爱的坐骑身上被那些种族主义者刷上“犹太马”的标记。然而,就是那匹“犹太马”,紧接着成为基度抢亲的好帮手。一匹“犹太马”和一个相貌丑陋的犹太侍者,不费吹灰之力地夺走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意大利人的女朋友,这也是对种族主义者以及势利眼们的绝妙讽刺。在另一处时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华已经出世并已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了。祖舒华指着种族主义者店门前的警示牌问父亲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为不使儿子蒙上作为犹太人的恐惧与自卑,基度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子,那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犹太人与狗,并机智地反问儿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得知儿子最不喜欢的是蟑螂之后,他告诉儿子自己最不喜欢的是生番,然后煞有介事地说赶明儿在自家书店门外也钉一只牌子,写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在这里,基度对种族主义者的不屑与调侃可见一斑。由于出于这样的背景,犹太人只能去忍受所带来的不公正待遇,本片的主人公基度也用幽默的方式去粉刺,所以基度自始至终都以自己的种族引以自豪,并以他的聪慧幽默印证了犹太人的优越,即使深陷营中,他也从未对自己的犹太人血统有半点抱怨,他只是全心全意地为儿子搭建最美的童话。不确定性规避•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们敢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而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则相反。影片中,基多勇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他与妻子相遇相识相爱到结婚的整个过程中,跨越了家境、学识、种族的障碍。即使在种族迫害日渐严重的时候,仍然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东方人的思维差异显著:东方人往往在组成家庭时,会考虑双方的条件是否般配。东方人在选择学习就业时,更倾向于保守、安定,所以“铁饭碗”“吃皇粮”的工作深受欢迎,为了规避未来的风险,而选择一种有保证可预知的生活状态。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影片中基多长途远行去找自己的叔叔,就为了得到一个服务员的工作,工作时不但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去开心。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作为一个酒店的服务员还能如此的自信和客人交谈甚欢。而多拉放弃了与未婚夫结婚的富贵生活,而选择了嫁给基多,之后书店开业了,他们还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叔本华,这可以说就是基多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生活。我不会忘记基多骑单车带着妻子和儿子的那一幕,他带着一家人在小巷中穿梭,从斜坡上冲下来,多拉搂着他,儿子叔本华坐在车筐里开心地笑。一切都显得快乐、和谐,这种简单的幸福让我们这些只知追求物质的惭愧。长期—短期导向•西方人通常更加注重当前的享受,不愿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影片中多拉的未婚夫,一个趋炎附势的家伙,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不爱多拉,他想娶多拉只是因为她的家庭的地位能增加自己的身价。音乐会结束后不管多拉同意与否都要见市长,好献上谄媚,豪华的婚礼豪华的蛋糕,在这些东西中我看不到爱,只看到了奢侈与傲慢。爱猜谜的李医生,一个把谜语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医生。在纳粹集中营中一个谜底让这位医生记起了基多,医生安排他去当侍者,在聚会上医生那小心翼翼的样子让基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然而医生那样做的目的仅仅是让他帮忙猜谜语。基多失望了,我们气愤了。在一个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面前,想到的竟是自己那无关痛痒的谜语!在犹如地狱的集中营里,基多仍在努力,让儿子认为这是一场游戏。这跟东方文化中,动不动就誓言未来要如何如何是截然相反的,未来琢磨不定,现在却可以把握。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