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药理学重点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述血浆半衰期及其临床意义1、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2、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时,t1/2=0.693/Ke,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为一常数。意义:(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约为一个t1/2(2)一次用药经过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消除。(3)反复用药约经4-5个t1/2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3、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时,t1/2=0.5Co/ko,与初始血药浓度成正比,即给药剂量越大,t1/2越长。First-passeffect首关效应(首过消除)及其临床意义1、首关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效应。2、临床意义:首关效应强时,生物利用度低,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给药剂量。但因给药剂量的增加,代谢产物也会明显增加,可能出现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首关效应大的药物而决定加大给药剂量时,应先了解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和消除过程。简述药物efficacy效能和potency效价强度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1、efficacy效能:又称最大效应,指药物在最大治疗量时达到的最大效应。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意义:一是表明再增加剂量,效应不会增加;二是效能大的药物能在效能小的药物无效时仍可起效。2、potency效价强度:药物能引起一定效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所需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反映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意义:效价强度越大时临床用量越小。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与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的药物所占的百分比。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A/D*100%,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给药剂量。Enterohepaticcycle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过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之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可使药物消除缓慢,作用时间明显延长。治疗指数TI,therapeuticindex及其意义:1、=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2、TI大的药物相对TI小的药物安全;但以TI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化疗指数CI,chemotherapeuticindex及其意义:1、=化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2、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面该药物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tolerance耐受性和drugresistance耐药性:1、耐受性: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增大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再次连续用药又可发生2、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最低抑菌浓度(MIC):是测定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最低杀菌浓度(MBC):衡量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大小的指标,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抗菌后效应,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firstexposeeffect首次接触效应: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氨基苷类明显。suprainfection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正常人口腔、咽喉部、胃肠道存在完整的微生态系统。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趋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现象酚妥拉明等α受体阻滞药妨碍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是由于α受体收缩血管作用被取消,表现出β受体激动后的血管舒张作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G0期细胞的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强,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如破坏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等)。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CCSA):仅对增值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对肿瘤细胞作用较弱,杀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作用于M期细胞的长春碱类药物。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作用于睫状肌的M胆碱受体,睫状肌上的M受体被激动→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突,屈光度增大→眼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退向外缘,悬韧带向周围拉紧,使晶状体处于扁平状态,导致屈光度降低,不能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看近物模糊不清,只适于看远物。反跳现象:一些药物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病人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并且尚未完全控制,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这种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症状缓解后再缓慢减量、停药。首剂现象:首次应用哌唑嗪后,可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在直立体位、饥饿等状态下较易发生。灰婴综合征:新生儿和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者,使用大量的氯霉素易引起积蓄中毒,表现为腹胀、呕吐、呼吸抑制乃至皮肤灰白、紫绀,最后循环衰竭、休克,称灰婴综合征。继发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产生的二重感染。简述SMZ+TMP(复方新诺明)的药理依据(作用机制、组方依据)是SMZ磺胺甲恶唑和TMP甲氧苄啶按照5:1比例制成的复方制剂,二者的主要药代学参数相近。SMZco通过双重阻断机制(SMZ抑制二氢蝶酸合酶,而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协同阻断细菌四氢叶酸合成;抗菌活性是两药单独等量应用时的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呈现杀菌作用,且抗菌谱广大,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简述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药理依据(哌替啶即度冷丁,同吗啡)(1)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2)镇静与欢欣作用有利于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耗氧量。(3)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论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1、抗菌谱:对细菌G+球菌(链球菌等),G+杆菌(破伤风杆菌),G-球菌(脑、淋球菌)有杀灭作用,对G-杆菌(大肠杆菌)无效;对螺旋体、放线菌有杀灭作用。2、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激活细菌自溶系统试述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作用特点及机理:1、特点:①加快心肌纤维缩短速度,使收缩敏捷,因此舒张期相对延长;②加强衰竭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使心肌耗氧量有所降低;③使用强心苷后,心输出量增加。2、原理: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导致钠泵失灵,进而使心肌细胞内Na+、Ca2+增加,K+减少。胞内Na+量增多后,又通过Na+-Ca2+双向交换机制或使Na+内流减少,Ca2+外流减少或使Na+外流增加,Ca2+内流增加,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内Ca2+增加,肌浆网摄取Ca2+也增加,存储Ca2+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试述头孢菌素各类的基本特点:1、第一代:对G+菌作用较强,对青霉素较稳定,但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远比第2-4代差;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对肾有一定毒性。2、第二代:对G+菌作用略逊于第一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对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部分对厌氧菌有效;肾毒性较第一代小。3、第三代:对G+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对多数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G-菌作用比第一、二代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均有效;基本无肾毒性。4、第四代:对G+菌作用强,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G-菌作用比第1-3代强;无肾毒性。为什么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可增强疗效,减小不良反应?1、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但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射血时间延长,心排血不完全,心室容积扩大又可增加心肌耗氧量。2、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增加心肌的氧供,但可反射性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缩短心肌舒张期冠脉灌注时间,不利于心绞痛治疗3、合用:(1)协同降低心肌耗氧量,(2)前者可抵消后者的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3)后者抵消前者扩大心室容积等缺点。从而达到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但应用时应注意剂量,都应适当减量。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药理作用:(1)腺体:抑制腺体分泌。(2)眼:扩瞳(松驰扩约肌)、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3)平滑肌: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松驰作用显著。(4)心脏:心率——小剂量略减慢;较大剂量(1-2mg)时,心率显著加快。房室传导——可对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传导阻滞和心率失常。(5)血管与血压:治疗量—无影响。大剂量—扩张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6)中枢神经系统:基本是兴奋,严重中毒(10mg以上)时抑制,出现昏迷、呼吸麻痹。2、临床应用:①解除平滑肌痉挛,治疗各种内脏绞痛②麻醉前给药(抑制腺体分泌)③眼科:虹膜睫状体炎(松驰后利于休息,防粘连)、检查眼底(扩瞳作用)、用于儿童验光④缓慢型心律失常⑤抗休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⑥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试述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1、抗菌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2、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很难吸收。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穿透力弱,主要分布在肾皮质和内耳内、外淋巴液中。(3)消除:不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3、不良反应:(1)肾毒性:急性近曲小管变形、坏死。尿中可见蛋白、管性、红细胞,重者见氮质血症。(2)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耳窝神经损害。(3)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肌无力,常见静滴或腹腔给药。原因:乙酰胆碱释放受阻。(4)过敏反应:嗜酸性细胞增多、皮疹、药热和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特点和作用原理。1、特点: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多种原因造成的炎症反应。(1)初期:增高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血管的通透性,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2)后期: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2、机制:基因效应。激素作为一种脂溶性分子,易于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进一步通过影响基因转录,改变介质相关蛋白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包括:(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2)对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影响;(3)对炎细胞凋亡的影响。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可引起哪些后果?(1)解热镇痛抗风湿:通过抑制PG合成,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迅速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低浓度阿司匹林能使PG合成酶(COX)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而影响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高浓度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能促进血栓形成。简述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并举出一例1、特点:拮抗作用可逆,增加激动药剂量可使激动剂效应保持原有水平,即内在活性(最大效应)可不变,但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2、举例:阿托品——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拮抗药,使乙酰胆碱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氯丙嗪能阻断哪些受体?其后果如何?(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而发挥较强的中枢神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