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利润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一、利润的构成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3二、利润总额的核算(一)营业外收支的核算: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营业外收入核算的范围: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出售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流动资产盘盈罚没利得4营业外支出核算的范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5营业外收入的核算1、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借:固定资产清理贷: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2、罚款收入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贷:营业外收入3、接受捐赠借:固定资产等贷:营业外收入6营业外支出的核算:1、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贷:固定资产清理2、固定资产盘亏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3、捐赠支出等借:营业外支出贷:银行存款等9递延所得税费用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10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其中: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减少)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1以前年度亏损弥补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在其后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6年开始,只能用净利润弥补。12(三)收入、费用的结转与利润确定1、结转各收入和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13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142、结转“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作相反会计分录。用利润弥补亏损,需要做会计分录吗?15三、利润分配的核算年初未分配利润+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当期可供分配的利润(一)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16(四)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五)分配给股东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权利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六)结转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以上发生的各二级科目)结转后,“利润分配”下的各二级科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余无余额17即税后利润分配的顺序:(1)支付违反税收及国家规定的各种罚金、滞纳金,以及被没收的财产损失。(2)弥补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即税后补亏。(3)提取盈余公积。(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5)经上述程序后,形成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