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一二三四总分一、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B、听天由命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B、天体运动C、自然变化D、人类活动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思维规律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唯物论与辩证法D、主观与客观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A、主观愿望B、客观规律C、正确观点D、客观实际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B、交互原则C、利人利己原则D、损人利己原则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新事物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B、对立统一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D、自相矛盾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成功和失败是对立的,二者没有关系2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启示我们要用()的眼光看问题。A、联系B、发展C、矛盾D、实践2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4、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A.顺境和逆境B.前进性与曲折性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具有主观性B、是客观的和普遍的C、是孤立存在的D、是多样的26、“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借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的格言警句,共同表明:A、身处困境有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B、经历困难便一定会成功C、理想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理想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27、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主观与客观不是统一的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28、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2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顺其自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0、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B、金钱C、信仰D、行动二、判断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123456789101、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2、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3、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4、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5、物质决定意识是唯心主义哲学。()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7、“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多经受挫折和不幸。()8、丢了钉子,亡了帝国。()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10、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三、材料分析题(共10分)著名励志演讲家、残疾歌手——陈州,自幼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去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场,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从无腿乞丐成为今天的中国激励大师,体现了陈州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如何做到自强?四、问答题(共10分)我们应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