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一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4、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文献综述的写作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选题:围绕论题选题(如“×××研究文献综述”);搜集: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主要方法有: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最常用的方法)阅读、归纳: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重要的单篇研究文献。阅读文献时,最好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这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二、格式与写法:前言·主体·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200-300字)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论题的研究现状及争论的焦点。使读者对所要论述问题的大致轮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主体:(2500字)写法不拘一格。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做到:①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比较分析;②阐明有关论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③评述所论问题。主体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的引用和评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1)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2)横式写法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3)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总结:(200-300字)对主体部分进行扼要总结,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虽放在文后,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不少于20篇)资料二范文三篇《世说新语》及诗性研究文献综述学生:宋明宽,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李丽君,长江大学文学院《世说新语》作为我国志人小说的名著,既凭借内容详实、材料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必读著作,又依托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宝库中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赞之曰:“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她问世一千多年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近年来,《世说新语》的研究成果更是异彩纷呈。本综述立足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文体、艺术、美学和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有利于阐述《世说新语》与诗性的联系,本综述首先对学术界的诗性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勾勒,为《世说新语》诗性品质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学术背景。一、诗性研究综述仔细梳理我国近年来诗性研究成果,不难难发现,目前学术界的诗性研究倾向于文化、美学和语言三个角度。1、诗性的文化角度研究1999年,莫砺锋在《中国韵文学刊》第1期上发表《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中华精英文化充满了诗性精神,所谓“孔颜乐处”、“天地大美”、“逍遥物外”正是诗化哲学与诗化生活追求的表征。莫砺锋教授指出,诗性精神是“那种执着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基于自身道德完善的愉悦感,那种对朴素单纯之美的领悟,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这个词以外简直无以名之!”[1]2006年李建中在论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中也明确指出,诗性是我国“民族秉性”的一个方面。他认为诗性思维是远古时代东西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国哲学创始之际,保留了诗性思维的特点,采用诗性思维和辩证法相结合的运思模式,特别是在阐述其世界观尤其是认识论和道德学说时,这种诗性思维的特征又表现的特别明显。而儒家权威的强化又使诗性和功利性的结合成为固定的‘民族秉性’”[2]。陈炎2000年发表在《理论学刊》第6期的《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将“诗性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1,在所有的艺术产品中,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2,在所有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地位;3,“礼乐文化”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又艺术特征;4,“世俗文化”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5,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征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2、诗性的美学角度研究诗性的美学角度研究是诗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2002年,黎风在《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上发表《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文章认为文学的“诗性”是与人的创造相互对象化的审美过程和结果,它以先验自在的状态等待着人们去“融入”、“寻找”和“发现”。他说:“文学的‘诗性’就是要求文学超脱于现实功利的目的和存在表象,进入更加高尚纯粹的理想境界,成为慰藉感情,心灵的超然力量和进入历史本真的审美通道。”[4]无独有偶,王振复的《诗性与思性:中国美学范畴史的时空结构》也有类似的论述:“从人的生命直观出发,自然宇宙、社会人生及其艺术审美,都是生气灌注、气韵生动的,其共同、共通的人文意蕴与品格无疑是诗性的。这诗性之直接的呈现,是审美感觉、意绪、移情、感悟及愉悦,等等。”[5]2007年,王彦锐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第9期发表《诗性观照下的审美意蕴》,文章指出:“诗性是一种重要的关注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审美的情感方式。诗性的这种精神现象,包容着一种价值观念,融入了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诗化”了的意识形态。文学诗性则体现为一种超功利性、自然性非社会化的文学旨趣,是对人生、社会、历史采取一种诗意的审美观照。”[6]3、诗性的语言角度研究200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张世英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上发表《语言的诗性与诗性的语言》,张先生认为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即具有暗指未说的东西,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征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思辨性”,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在对古典诗歌语言的诗性特征上,他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中国古典诗的水平之高下,主要不在于说出的东西,例如辞藻之华丽与否,而在于说出的言词对未说出的东西所启发、所想像的空间之广度和深度。”[7]同年,程惠哲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理性与诗性的结合——评中西比较美学论稿》明确指出诗性的表达就是:“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语言很到位地表达了许多不易言说的”[8]问题。黎风则在《文学“诗性”的现代阐释》中指出:“文学是如何被语言‘赋予’了诗意,或者说语言是如何地‘自呈’诗性,在理论上好像还没有具体落实的共识,依然给人晦暗不明、玄乱一团的感觉。”[9]他认为语言的“诗性”在文学中有两种呈现方式:“第一,语言的‘诗性’在于以最简要、最朴素的文字体现本质的深刻”;“第二,语言的‘诗性’也在于最简单、最朴素的文字的不可解释性。”[10]二、《世说新语》研究综述1、《世说新语》文体研究在日渐丰富的《世说新语》研究成果中,《世说新语》的文体越来越受人瞩目,一时成为研究《世说新语》的一个热点。目前,《世说新语》文体之说主要有五种观点。(1)《世说新语》是小说近现代以来,尽管小说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