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文献综述《洛丽塔》——时间的悲剧摘要:本综述主要叙述了国内外对《洛丽塔》的时间主题的研究,以及其他各相关领域与主题的研究。国内外对于洛丽塔的时间主题存在很多方面的分支研究。例如时间主题与死亡、欲望、流亡和后现代结合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时间主题的一个新观点。即通过小说中人物行为和言语的细节描写来找出小说中存在的各个悲剧点,并对《洛丽塔》是一部关于时间的悲剧这一观点进行具体的阐述。关键词:《洛丽塔》;悲剧;时间;纳博科夫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弗拉第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1899—1977)是当代著名的俄裔美籍作家,能用英语俄语、法语写作,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他的著作诸多,例如,《庶出的标志》,《普宁》,《微暗的火》等等。但是,纳博科夫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大器晚成”作家。他的名字真正开始广为人知,却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其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洛丽塔》的出版并轰动欧美,纳博科夫在名誉、经济上获得了双丰收,读者群也不断地扩大。他自己曾风趣地说过:“没人能弄明白,我到底是个中年美国作家,还是个老年俄罗斯作家,或者根本就是个长生不老的国际怪人。”1自此,他开始受到西方学界持久而热烈的关注,对其作品的研究也逐渐规模化系统化,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关于笔者所研究的纳博科夫代表作《洛丽塔》,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其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相对于西方的研究,国内对纳博科夫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洛丽塔》是否为色情小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二是对《洛丽塔》时间之狱的主题的研究;三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洛丽塔》的越界研究;最后是《洛丽塔》的审美艺术。二、本研究至目前的主要他人研究成果本论文研究的是《洛丽塔》其中一个主题——时间。国内外对纳博科夫的小说中关于时间主题的研究已甚多。其实时间的主题在纳博科夫的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渗透颇深。纳博科夫及其书中的人物赞同的时间是“纯粹的时间、感知的时间、有形的时间,没有内容和上下联系的时间”。以《洛丽塔》为例,国内外学者结合死亡、欲望、流亡和后现代等主题在小说中的渗透,探讨了时间之狱的主题。例如,蔡莉莉的《洛丽塔:迷失在欲望和永恒的悲剧》认为,小说通过一个充满煽动2性的情色故事,表现了人类由于愚蠢和妄念,沉沦于不可回避的欲望,挑战不可战胜的时间,从而在“原欲”和“妄念”的驱使下,导致了一个令人心悸的迷失于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2006:132)。田传茂在其《洛丽塔的时间意蕴》中,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深刻分析了作品中蕴含的时间关系。他认为,《洛丽塔》表现了作者或者说人类的‘怀旧’思想。“过去”总是美好的,即便是失败、挫折或苦难也值得留恋、回味和珍藏。“现在”总是有缺陷的、令人不满意的,再美好的“现实”也会露出它的丑陋和问题。“未来”即便是多么的不可把握或灰暗,也因着“过去”而令人向往、宽恕和追求(2008:12)。但故事的结局似乎告诉我们,人类对“过去”的过分留恋只能是将自己永恒地囚于时间的牢笼。此外,国外的另一位纳博科夫研究专家布莱恩·博伊德也认为,“时间,而不是空间,是纳博科夫的真正的主题。”(Boyd,1990:21)傅洁琳在其《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之维透视》中认为,时间之维在不同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笔下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表现形态。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往往拥有一种“非连续”的时间观,崇尚怀旧的情绪,但是,后现代的怀旧不是以一种理想破碎、焦躁失落的形式出现,而是沉浸在“现在”时态的狂欢和精神分裂的“当下”生活当中。(2005:415)在小说中,过去、现在、未来从同一平面展开,削平了作品的深层含义,人物的意识呈分裂性游离状态,而以零散化和非主体性消解了人生的意义。因此,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时间”参与了或者说是共谋了人物的命运构成。这也正是《洛丽塔》中表现出来的西方后现代小说中时间主题的共同特征。孙爱萍在《寻找失去的时间——浅析洛丽塔中的时间主题》中提到,作品通过讲述中年男子亨伯特对未成年女孩洛丽塔的爱恋与欲望、以及他试图通过“小仙女”来救赎自己的生命来挖掘到时间不可逆性这一主题,从而引发人们思考(2008:188)。三、本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于《洛丽塔》以后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更多的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这部作品“越界”研究的推广。如,“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越界”,“俄语与英语文化的越界”等等。第二,国内外的学者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各个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男主人公亨伯特的恋幼女情结,以及洛丽塔的恋父情结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最后,《洛丽塔》作为西方后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后现代小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者们应该尝试从比较的角度揭示后现代小说中存在的更多的主题。四、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洛丽塔》的各方面研究已日趋成熟。在对时间主题的研究上,虽然3大部分学者认为作品是揭示了人类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矛盾心理,但仅仅只是对作品的整体笼统地进行分析,缺乏更为细节的剖析。在分析语言叙述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对主人公的对话、行为,以及文中多次出现的关于“时间”的暗示进行更为深入的描写。参考文献:[1]埃德蒙特·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Z].tr.杨富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62.[2]巴赫金.对话的想像[M].tr.卡利尔·爱默生,迈克尔·霍奎斯特.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3]蔡莉莉.《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06,(2):132.[4]程鹏.畸形之恋的叹息——试析《洛丽塔》主要人物的命运悲剧[J].黄山学院学报,2006,(2):132.[5]傅洁琳.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时间之维透视[J].烟台大学学报,2005,(4):415.[6]吉平.恶魔抑或天使——论《涪丽塔》的人性主题[J].电影传奇,2008.[7]李小均.自由与反讽——纳博科夫的思想与创作[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8]纳博科夫.固执己见[M].tr.潘小松.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9]纳博科夫.洛丽塔[M].tr.主万.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纳博科夫.说吧,记忆[M].tr.陈东飙.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11]蒙柱环.从现实与时间看纳博科夫的小说创作[J].四川外语学院报,2008,(5):24.[12]帕斯.批评的激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孙爱萍.寻找失去的时间——浅析《洛莉塔》中的时间主题[J].安徽文学,2008,(6):188.[14]孙敏.过早凋零的野百合——纳博科夫《洛丽塔》中的洛丽塔形象解读[J].名作欣赏,2005,(9):109.[15]田传茂.《洛丽塔》的时间意蕴[J].电影文学,2008,(18):12.[16]王建平.超越道德界限的不伦之恋——《洛丽塔》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剖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102.[17]王卫东.论纳博科夫的时间观[J].国外文学,2001,(1):51.[18]汪小玲.纳博科夫小说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1-52.[19]张冬颖.国内纳博科夫研究述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8.[20]张能泉,潘利锋.身份缺失中的时间诉求——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12.[21]Boyd,Brian.TheRussianyears[M].Princeton:UniversityofPrinceton,1990.[22]Nabokov,Vladimir.Lolita[M].NewYork:FawcettWorldLibrary,1958.[23]Nabokov,Vladimir.Speak,Memory[M].NewYork:RandomHouse,1989.[24]Nabokov,Vladimir.StrongOpinions[M].NewYork:McGrawHill,1973.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