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姓名:郭志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古代史指导教师:李华瑞20070601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作者:郭志安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孔辉试论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2006河南地处中原,属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自古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大致自三代开始,直至唐宋时期,河南地区一直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心的所在地区。然自北宋末年开始,河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从整个北宋朝而言,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史上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北宋时期河南农业发展的基础,即河南地区在北宋时期的地理与社会环境,包括河南地区的所属范围以及北宋以前河南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第二部分主要是全面地论证、分析北宋时期河南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中,首先是以河南地区人口在北宋时期的增减来反映这一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要素以及供养人口的能力;其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土地的开垦数量和耕作情况来说明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再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水利工程的兴修来反映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推动;又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包括粮食产量、赋税数量等方面来分析论证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变化;另外,这一部分还从北宋时期河南农业的多种经营状况及其农产品的商品化方面分析了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总而言之,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成果表现在多个方面。论文中第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论证了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多重原因。我们认为当时河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所形成的特点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发达的交通与因河南位处北宋朝都城所在地而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有良好经济发展基础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2.学位论文赵亮北宋城市的区域化研究2008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坊市制崩溃、城市经济繁荣、草市镇勃兴、工商业及服务行业人口激增、市民文化和生活丰富多样等等,以致海外学者提出了宋代中国发生“城市革命”的观点。而这一变化的代表性过程则主要发生于北宋时期。考察北宋城市的发展状况,除需继续关注其政治地位外,更应该重视考察其经济发展水平。出于对史料、统计等因素的考虑,商税便成为探究北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北宋王朝广大辖境之内,由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各城市的发展水平干差万别,这就使得区域化的分析成为必要,从而利于对这一时期全国城市发展情况更清晰、客观的认识。在路级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七个大区,以行政建制和商税为主线,通过统计、对照、分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全国范围内城市分布形成了以下三个相对密集的地区:1、以开封为中心,以黄河、济水、御河、汴河及潼关道为轴线的黄河中下游城市群、带;2、以太湖流域为中心,以淮河、运河、长江及其支流为轴线的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带;3、以成都为中心、川西平原为主体,川陕通道为轴线的四川城市群、带。北宋时期北方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沿边、近边一线为数众多的军事型城市,也影响了西、北三路特别是河北路城市的分布、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城市体系的构成;定都开封、水运的发达和陆路交通线的变迁,促进了运河等城市带的发展,部分地区后世城市分布格局和城市体系已初露端倪。镇市的兴起,尤其是江南太湖流域镇市的兴起,更成为了这一地区明清镇市的先声。3.期刊论文淮建利.HUAIJian-li北宋河清兵考论-史学集刊2008,(4)河清兵是北宋时期厢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水利专业兵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堤埽,其主要职责是黄河防汛、抢险以及埽岸、堤防等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在汴河沿线也分布着河清兵,承担汴河的堤防维护和河道疏浚工役.河清兵的设立及其在治河工役中广泛使用,改变了汉唐以来主要是用民力进行水利建设和水患防治的做法,不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而且还强化了封建政府兴修水利这一基本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变革之际政府履行职能方式的变化.北宋时期的河清兵还有种种治河以外的役使,如修城、守备、运输以及官府的其他役使,甚至还存在官员私役河清兵的现象,妨碍了河清兵防汛抢险、修护堤防的本职作用的发挥.河清兵来源于破产失业的社会群体和罪犯,本身就和宋朝统治者存在着尖锐对立,沉重的劳役负担、险恶的工作环境和官僚的勒索,又引起了他们的反抗.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河清兵防治水患的作用.4.学位论文李燕古代黄河中游环境变化和灾害对于都市迁移发展的影响研究2007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我国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的中心地带。我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在关中盆地长安地区建都的朝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隋、唐;在洛阳盆地建都的朝代有夏、商、东周、东汉、西晋、唐:在开封平原建都的朝代有北宋和金朝。也就是说,历史上国家的都城在长安与开封洛阳地区之间多次往复迁移。都市的选址建设和迁移发展必须以环境资源为基础。我国古代国家都城在黄河中游反复迁移,以及后来东迁到开封,南迁到长江下游平原,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变迁和灾害一直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在探索古代都城的定都和迁都原因时,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社会因素,很少从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作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文拟从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角度探索分析,研究在古代环境变化对于都城在长安与洛阳开封之间迁移的可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时期旱涝灾害,以及气候水文变化资料,结合古都所在地的环境资源条件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讨论,揭示了黄河中游环境变化和灾害对于都市迁移发展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古代都市建设发展,以及今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经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一)长安与洛阳开封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全国乃至全球基本上是同步的,总的变化格局也是一致的,即早全新世寒冷,中全新世温暖湿润,距今3100年是中全新世向晚全新世气候过渡的重要界限,在这之后,气候转向冷干。此后,在千年尺度上冷干的气候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在百十年尺度上存在着气候波动变化。(二)根据整理收集的史料灾害,分析出三大古都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1.从时间的尺度上看,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大古都旱涝灾害的频率都是在波动变化的,东汉和隋唐时期洛阳的水灾异常的多,北宋时期开封旱涝灾害皆比较多发;从空间分布上看,由于区位的不同,洛阳的水灾显著地多于长安,旱灾明显地少于长安,洛阳总体上比长安湿润。2.据综合统计,虽然唐后期、五代、北宋时期已经进入黄河的泛滥期,且泛滥的规模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黄河决溢的地点多在远离开封的河北、山东和河南的北部、西部地区,黄河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对开封构成直接的威胁。(三)通过比较两周、两汉、隋唐及北宋时期的都城位置,从宏观上和具体位置上探讨了都城的迁移规律:1.从宏观上分析得出:在历史上气候比较湿润的时期,都城往往定位于水灾较少的长安地区:相反,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时期,都城就会选择建立在洛阳或开封地区。2.都城在长安洛阳及开封的具体位置,也是在变化的,长安古代城址由渭河北岸迁至渭河南岸,并由一级阶地迁至二三级阶地;洛阳古代城址伴随着时代逐渐由东向西迁移,而且早期城址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洛河北岸的沿河高地,只是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才敢跨越洛河扩展城区。(四)都城迁移的原因分析为:1.自古至今,地形、水系、土地、气候、灾害等是城市选址建设所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良好的环境资源条件有利于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的环境变化和灾害则严重影响都市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洪水灾害,会直接破坏城市设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2.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国家都城在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反复迁移,以及后来的东移开封,和南移到长江下游平原,除了军事政治因素之外,环境资源条件及其变化,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3.在都市迁移过程当中,有些情况下表现为军事政治或者民族矛盾所驱动,但是其背后隐含的根本因素,仍然是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变化。历史上环境变化和灾害对于都市的选址建设和迁移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bc20bb8-8749-416c-bcd9-9e1a0126f511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5日

1 / 2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