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二、工商管理学理论。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特征: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弊端: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公共管理的特点】(4大新特点)1,将公共部门界定在适当的范围内;2,在公共部门中确立以顾客(即公众)为服务中心的思想;3,公共决策的制定引入专家论证制度;4,建立起应对公众诉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公共管理变革的必然性】(4大根本原因)1,公共部门管理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2,私人部门竞争加剧;3,信息技术的传播是公共管理发生变革的导火索;4,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三章政府部门的运行特征【市场失灵的表现】1,第一类市场失灵是由市场制度本身的假设不完全造成的,即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不存在,造成市场失灵;包括:公共品、外部效应、竞争失灵、信息失灵、宏观经济失衡。2,第二类市场失灵是市场运行本身的缺陷所致;如:个人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3,市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干预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第四章政府制度的失灵及其改进【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信息失灵、激励失灵、决策程序的缺陷、公共决策和执行中的经济人动机。【矫正政府失灵的途径】1,将政府部门从一部分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2,从技术和制度环境着手;3,引入类似于私人部门的竞争方式。【现代经济下的政府职能】(7项基本职能)1,确定法律基础以保护产权;2,提供社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3,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保持私人部门的竞争环境,防止垄断的出现;5,保护弱势群体,为一些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6,协调与解决各方利益的冲突;7,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工具选择】(5种选择)1,政府部门直接“生产”;2,委托给非营利性组织;3,委托给公共企业;4,委托给私人企业:签约外包方式、特许经营方式、政府财政补贴方式、抵用券、公私合营。5,政府管制。第六章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公共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发展模式下,与此相适应的国家财政类型,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预算的基本模式】(4种模式)1,列项预算,也称分项排列预算,线性预算。2,项目预算,也称规划——计划——预算制度,PPBS。3,零基预算。4,绩效预算。【我国公共部门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革方向】缺陷:1,我国的预算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预算尚有较大差距;2,我国一些公共部门的活动没有在现在的复式预算中得到全面反映;3,预算编制是粗放型的,多数地区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利于对资金进行控制;4,预算编制过程不透明,时间太短,预算审批不严格,使得资金使用部门随意性过大,社会其他主体无法有效进行监督;5,我国预算管理责权不明晰、执行不严格等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长此以往,将会使预算流于形式,对预算管理极为不利,并影响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改革方向:1,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的要求来合理地设置预算科目;2,修改和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编制;3,细化预算编制,推行部门预算;4,强化预算执行,使预算更为透明、更易监督。第七章公共企业管理【公共企业】:政府出资占一定比例并达到控股权的企业。【公共企业兴建的理由】(5点原因)1,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2,迫于外部压力兴办公共企业以追赶先进国家,保护国内弱小的民族工业;3,矫正市场失灵,以大规模的公共企业取代私人企业,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或建立社会主义的全面计划经济;4,维持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稳定社会经济;5,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改善社会中一部分生活贫困者的境遇。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公共部门的组成部分,组织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营利,依靠会员缴费、捐赠者资助、政府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完成组织使命,具有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合法地位的特点。【非营利组织崛起原因】市场失灵说、政府失灵说、内在动因及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缺陷】(5点作用,4大缺陷)作用:1,提供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以弥补政府缺陷;2,促进经济增长,更合理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3,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4,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并弘扬互助协作的精神;5,开展跨国界的活动,发挥非营利性组织对国际事务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缺陷:1,经济人动机影响下的志愿失灵;2,非营利组织缺乏独立性,这极大地制约了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展开,并影响到它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均一性;3,非营利组织内在运行机制不健全,表现在组织决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诸多环节存在缺漏;4,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使其活动能力受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需求。【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5个问题,3个建议)问题:1,非营利性宗旨不突出,甚至以非营利性为名行营利性之实,导致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不支持;2,非营利组织独立性较差;3,资金来源缺乏足够的保障;4,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弱;5,非营利组织发挥的社会影响力还较为有限。建议:1,改革目前政府部门对一些非营利组织如社会团体的登记制度,废除非营利组织需要提交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成立文件的规定;2,从非营利组织自身来说,完善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务之急;3,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多套监督体系,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力量。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静态,公共政策是指国家各种权力机关、政治家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团体等政策主体实现既定目标而颁布施行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称,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条例、措施等等。动态,公共政策是指政策主体为解决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特定价值观念的指引之下,为协调和稳定各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2,合法性和权威性;3,价值多元化和功能丰富性;4,动态性。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创新功能。第十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是对既定绩效目标不断评估、不断更正和完善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特征、优越性、目标】特征: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结果的重要性;2,推行顾客至上理念,以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为最终目的;3,实现分权式管理,为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4,建立责任机制,为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落实的有效性提供保障。优越性:1,对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者,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期望;2,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使它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3,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目标:4E,经济、效率、效益、公平。【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4个问题,4个对策)问题:1,组织目标不易确定;2,建立绩效指标的困境;3,人员配置问题;4,缺乏绩效信息的充分支持。对策:1,绩效管理过程必须有顾客的介入;2,更积极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削弱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3,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实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建立高绩效信息系统;4,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绩效管理制度。【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建议】问题:1,理论准备不足与实践的盲目性并存;2,公共部门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思想落后,意识薄弱,观念狭隘;(人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表现为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绩效管理的封闭性,将绩效评估片面等同于政绩考核,导致组织绩效的完全个人化)3,绩效管理配套设施的匮乏。建议:1,继续学习西方的先进绩效管理思想以充实理论研究,并在更高层次对实践进行指导;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行;(促进内外沟通协调,完善监督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和奖惩机制的结合,加快绩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3,开辟绩效管理资金的独立渠道,建立绩效管理的储备人才库。第十一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个组织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福利与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与私人部门相比,其特征】1,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私营企业是以本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缺乏私人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3,公共部门个人绩效评价比私营部门更困难,因为公共部门所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方向和目标不单纯是以经济指标来度量的,大多数工作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更有许多产出是无形的,或者是不能在短期看到成效的,根本无法用数据来度量;4,在很多非营利性公共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往往不能通过薪酬和职务晋升等形式得到补偿和激励,尤其是志愿性工作人员,它们的劳动是无偿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竞争原则、功绩原则、法制原则、民主监督公开监督原则、遵循党管干部原则。【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经济发展、经营目标或组织规划,在员工管理、人员选拨任用和调整、绩效考核、工资福利、员工培训与发展等方面所制定并实施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设想和规划。【影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因素】宏观经济形势,政治、政策、法律环境,人口因素,技术因素,内部管理因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法律保障原则、公开原则、比较平衡原则、定期增薪原则、物价补偿原则、成本补偿原则。第十二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包括若干决策:确定或反映组织的目标、意图等的决策;规定组织从事的业务或服务范围的决策;确定组织将要或想要成为何种经济或人为组织的决策;关于组织将要为其股东或托管人、雇员、顾客和社会所做的经济或非经济贡献的决策。战略管理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