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零零五年八月i目录规划编制说明............................................1一、北京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3(一)面临问题.................................................3(二)发展基础.................................................5二、北京“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目标...........8(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8(二)发展目标.................................................9三、北京“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11(一)狠抓节能节水和节地,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11(二)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14(三)全面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资源投入产出率..............16(四)加大绿色产品推广,转变传统消费方式......................19(五)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提高废旧物质的资源化水平......21(六)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降低最终处置量..............22四、保障措施...........................................24(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24(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25(三)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27(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协同合作..............................281规划编制说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基础上,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模式使得废弃物参与到自然物质的生态循环链中,实现了与自然系统物质循环的相互和谐,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北京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缓解本市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北京建设“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和举办“绿色奥运”的迫切要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2(3)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及2005年行动计划》。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系统性:按照循环经济基本理念,综合研究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相关性:把握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其它专项规划的相互关系和衔接,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操作性:重点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实践中,突出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和规划内容的可实施性。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生利用”三个层面展开,突出节约和资源再生利用两个环节,按照建设“节约型城市”基本要求,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本市“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规划基准年为2003~2004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3一、北京市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形势(一)面临问题1.人口、资源逆向互动,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十五”期间,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9.5%,到2004年底,达到1492.7万人。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对水、能源的消费量和土地占用量不断加大。地表水的资源开发率高达86%,地下水过度超采,人均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85万吨标准煤,其中94%的能源供应由外部调入;人均能耗为3.14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2004年全市人口密度为708.6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为0.14公顷。人口持续增加,资源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多,危害环境的新因素不断出现。2003年全市生活垃圾排放总量达到445万吨,厨余垃圾、塑料和纸张已经成为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成分。年污水总量已达13亿吨,有近5亿吨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湖。2003年全4市废纸产生量270万吨,废旧塑料制品67万吨;废铅酸蓄电池1.8万吨,废矿物油4.3万吨,煤矸石每年新增100万吨。2004年全年淘汰老旧机动车约12万辆,废轮胎产生量约350万条。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加重了本市的环境压力。3.粗放式发展仍在延续,增长模式亟需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行业和社会领域延续粗放式的发展模式。2003年万元GDP取水量为98立方米,远高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取水量。农业农村用水管理薄弱,耗水占全市的39%。全市生活用水占用水总量36%,继续呈增长态势。2004年万元GDP能耗为1.19吨标准煤,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宾馆、商厦、办公楼等大型公建单位面积年均耗电量是普通住宅的7~10倍,工业领域电力、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五大行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仍然较高。4.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化水平急需提高本市废弃物质中可再生利用成分的含量越来越高,但目前对这部分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低。2003年全市废纸利用率仅10%,旧轮胎翻新率仅占轮胎产量的4%,80%的电子废弃物由个体商贩进行处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5全市垃圾处理填埋方式占91%,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达1000多公顷,焚烧和堆肥处理率仅为3.5%和5.5%,急需推进垃圾综合利用。5.“宜居城市”提出更高要求,市民节约意识有待加强北京建成“宜居城市”的战略定位对各项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市民的节约意识仍然不高、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过度消费现象较为普遍,垃圾分类措施落实较差,生活垃圾分类率仅为15%。“十一五”期间,市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二)发展基础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十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GDP保持11%的增速,2004年GDP达到4283.3亿元,财政收入平均增速超过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市民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这为本市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节能、节水和节地不断深化,为节约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节能方面,“十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3.3%。6在全国率先执行住宅节能设计65%的标准,截至2003年累计竣工的节能建筑面积占全市既有建筑的45%。2003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51.8万吨标煤。在节水方面,通过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扩大再生水回用等各项措施,收到明显效果。到2003年,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1.5%;有节水设施的农业灌溉面积发展到430万亩;中水生产能力达到25万立方米/日。在节地方面,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完成了阶段性工作。通过清理整顿开发区用地和违法占地的查处,共退回土地1.65万公顷,复耕土地1.25万公顷。3.清洁生产起步较早,降耗减排成效明显本市1993年就开始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从1995年开始,共有30多家企业实施了中挪合作的清洁生产项目,完成近500项改进方案,大幅减少了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COD的排放量。“十五”期间,全市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实施了清洁生产,有91家工业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4.北京科技实力雄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科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驱动力。北京地区集中了大7量的大专院所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清华、北大等几十家大学都设有资源、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煤炭、有色、建筑等产业技术中心都集中在北京。近年来,以中关村为核心在浅层地能利用、新能源技术、城市污泥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领先的技术研发型企业。5.绿色奥运的举办,助推循环经济发展为了保障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政府加强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可再生能源利用、再生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各项活动。奥运会的举办也引起了国内外企业界的高度关注,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资。这对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8二、北京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1.指导思想落实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依照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北京发展循环经济将依照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生产、消费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通过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和积极培育再生资源产业,构筑“循环生产体系”;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大力推广绿色产品,转变消费观念,构筑“绿色消费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法规标准、强化执法监督,构筑“综合保障体系”。逐步9形成政府大力引导、市场有效驱动、公众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全方位推进本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二)发展目标1.2020年发展愿景: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资源投入产出率、废物循环利用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初步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2.2010年发展目标:节约型城市建设位居国内前列——到2010年,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关键领域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提升。主要目标:(一)能源水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6%,以能源消费2%的增长支持GDP8.5%的增长;新建建筑全部实现65%的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翻10两番;万元GDP水耗年均下降5%,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社会用水低增长;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二)产业和园区生态化水平较大提升:到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100%实行清洁生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冶金、炼焦行业基本退出,完成3~5个园区生态化改造。(三)再生资源利用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