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概念辨析(重点)绪论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2.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其分子组成为单序列DNA或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具有转录活性、富含基因的染色质。异染色质:间期核内聚缩程度较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3.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两臂长度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V形。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两臂不等长,有明显的长、短臂区别,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L形。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一条臂很长,另一条臂很短,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呈棒形(或称I形)。顶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由着丝粒处断裂形成,在细胞分裂后期向两极移动时也呈棒形(或称I形)。4.同源染色体:来自生物双亲,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5.姊妹染色单体:位于同一染色体在着丝粒处结合在一起的两条染色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无着丝粒相联结的两条染色单体。6.无丝分裂(直接分裂):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复制,细胞增大,当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细胞核拉长,溢裂成两部分,同时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间接分裂):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的过程,特点是具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形成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染色体的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7.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经雌、雄配子结合、受精,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分裂、分化、发育形成后代的过程。无融合生殖:未通过雌、雄配子融合过程而产生种子或替代种子的一种繁殖现象。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信使RNA(mRNA):记录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其上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成基因表达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一类RNA。转移RNA(tRNA):根据mRNA的遗传信息依次准确地将携带的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连接成多肽链的一类RNA。核糖体RNA(rRNA):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定律: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独立分配定律: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各种配子。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适用于解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连锁遗传定律:二倍体生物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往往联系在一起遗传,除非交换。其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适用于解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2.单位性状:个体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3.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4.正反交:基因型不同的两种个体甲和乙杂交,如果将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定为正交,那么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自交: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用于鉴定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也可用于鉴定某种显性植株的基因型。测交: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根据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推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近交:血缘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其极端类型为自交。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次交配。5.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6.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而不表现单一的中间型。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7.基因互作:两对或更多对基因控制同一个单位性状的发育的现象。互补作用(9:7):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作用(9:6:1):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是又表现第三种性状。重叠作用(15:1):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显性上位作用(12:3:1):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隐形上位作用(9:3:4):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抑制作用(13:3):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8.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发育。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相引相(相引组):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形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相斥相(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2.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3.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而遗传的现象。交叉遗传:子代与其亲代在性别和性状上出现相反表现的现象。限性遗传: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达的现象。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指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自发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诱发突变:根据突变产生的机制,人为利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诱发基因突变。回复突变: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2.形态突变:指引起生物体外部形态结构(如形态、大小、色泽等)产生肉眼可识别变异的突变。生化突变:指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特定生化功能改变或丧失的突变。致死突变:指导致特定基因型突变体死亡的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指在一种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但在另一种条件下能存活的突变。抗性突变:指突变细胞或生物体获得了对某种特殊抑制剂的抵抗能力。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缺失。重复: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倒位:染色体发生了某一区段倒转。易位:染色体的某一区段转移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2.臂间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臂内倒位:不包含着丝粒的染色体臂中间区段的倒位。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转化: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接合: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性导:接合时由Fˊ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的过程。第八章细胞质遗传1.雄性不育性:雌雄同体的植物,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够接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这种现象称为雄性不育,这种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核不育型: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细胞质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表现细胞质遗传特点。质核互作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第九章其他概念1.简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2.顺式元件:与基因表达有关的DNA序列。3.反转录酶:能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的一种DNA聚合酶。4.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决定同一类型的性状的表现和性质的一系列等位基因。5.孢子体不育:花粉育性受植株(孢子体)基因型的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的基因无关。6.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7.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8.共转导(并发转导):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9.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10.转录: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11.隔裂基因: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现象。12.组成型突变:原来是经过诱导才表达的基因,突变以后不必经过诱导就表达,这样的突变称为组成型突变。13.遗传平衡:在随机交配的生物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遗传平衡状态。14.适合度:适合度是指某一种基因型与其它基因型相比,能够存活并留下后代的相对能力。15.近交系数: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个体任何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同一的基因拷贝的概率。16.假基因: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序列构成也酷似正常基因,但没有任何功能的DNA序列。它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而伤失活性的产物。17.三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称为三体。18.原噬菌体: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19.核型:一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包括数目、大小、形态的总和称为核型。20.干扰:在三点测验中,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不相符合的现象称为干扰。21.亲缘系数:度量两个个体之间亲缘程度的数值称为亲缘系数。22.断裂基因:编码序列被不编码的序列隔裂成若干个部分而形成的不连续形式的基因,是真核基因的普遍形式。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不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23.原核细胞:仅含核物质,没有核膜,通常称为拟核或核质体。24.RNA聚合酶:由多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催化转录合成RNA的酶。25.正调控:是经诱导物诱导转录的调控机制。26.跳跃基因:指在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的基因。27.溶源性细菌:感染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28.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种(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29.胚乳直感:指3N胚乳的性状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30.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位点、决定同一类型的性状的表现和性质的一系列等位基因。31.cDNA库:是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cDNA)构建的基因库。32.狭义遗传力: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33.Mendel群体:孟德尔群体,又称为群体,指一定地区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生物个体。34.遗传力:在分离群体中,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例。35.母性影响:因为母体核基因编码的产物在卵细胞中的积累而影响子代表现型的遗传现象称为母性影响。36.操纵元:在原核生物中,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常常串联排列在一起,受同一组表达调控序列的调控。这样的一个整体称为操纵元。37.缺体:比正常双体缺少某对同源染色体。38.基因频率:在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上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39.冈崎片段:DNA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