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作者:朱增智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姜骞.于兆河.富立友.JIANGQian.YUZhao-he.FULi-you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数理模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9,29(3)在权力配置、制衡与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假设独立董事和股东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引入了独立董事个人能力的高低、信息传递机制、独立董事的道德水平3个变量.假设独立董事是风险中立者,则公司收益最大化等价于独立董事效用最大化;全体股东对于独立董事的选聘问题能够达成全体一致;经理层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会损害股东利益;独立董事是经济人,即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利用产出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利润最大化等相关知识构建了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数理模型,通过对数理模型的分析,解释并检验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效果.2.学位论文刘惠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2005自从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以来,独立董事虽然发挥了一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各种具体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独立董事在有效监督经理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受到限制,使得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具体运行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对定量研究非常缺乏。本文运用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主要针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防范串谋机制、评价机制、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定量化研究与分析。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就我国独立董事最优监督水平决策问题建立了模型,并对最优监督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尤其是企业家选择机制和社会信誉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实际国情,设计了一个声誉激励机制与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并对于如何有效发挥声誉激励机制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激励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3)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串谋行为的可能性及其原因,分别建立了内生报酬来源情形、外生报酬来源与再监督机制情形、同时防范事前串谋与事后串谋情形三种情形下的独立董事最优防范串谋契约模型,分析了最优契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防范措施。(4)根据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建立了适于我国独立董事的个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5)从市场、法律、组织、机构、提名制度等几个方面对设计与完善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提出了建议;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独立董事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引入市场清退机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市场清退机制与市场信用制度替代关系等结论。(6)分析总结了我国独立董事面临的风险,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与独立董事利益保护机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7)对于本文所建立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3.学位论文熊璐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2007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公司治理环境,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在理论研究部分中,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宏微观背景,认为独立董事制度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严重不完善的条件下推行的一种制度变迁。接着笔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本质,认为在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前提下,独立董事制度是各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替代方式。最后是独立董事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功能定位问题,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基本功能应定位在其监督功能上,同时应兼顾战略功能。从两大方面即上市公司是否从制度上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作用,从独立董事是否认真、独立、有效地履行职责,构建独立董事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执行评价体系和独立董事履职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评价主体(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政府监管部门、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自律组织如独立董事协会);(2)评价指标(一、二、三级指标);(3)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对全国1312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2004年年报的汇总,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基本特征和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制;对我国600名独立董事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人员聘任基本到位,运作机制框架初步具备;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保护股东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出理论假设,构建了非线性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公司绩效指标随独立董事薪酬增加而提高;独立董事的行业专长背景与政治关系背景与公司的绩效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描述性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似乎更倾向于聘用具有行业专长和政治背景的知名人士为公司的独立董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这与人们对独立董事寄予的希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也说明我国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环境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4.期刊论文郭亦骏试论中国独立董事运行机制的构建-会计之友2008,(11)中国上市公司建立的独立董事制度缺少一个有效的独立董事运行机制.为了从制度上让独立董事发挥应有的作用,各上市公司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单位的配套规则,对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使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构建具有本公司特点的独立董事运行机制.5.学位论文王庆毅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内部监督运行机制的完善2004该文从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理入手,着重对当前中国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监督不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在学习《公司法》中的一些粗浅看法.该文认为,对公司内部监督运行机制的完善既要考虑对现有监督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整合,又要适当拓宽监督的渠道,并协调好不同监督手段之间的关系.应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对中国公司内部监督运行机制加以完善.首先,强化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和经营者的监督作用.具体表现为: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规范股东大会的召集权制度;完善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救济制度;对股东在股东大会监督运行机制中作用发挥的思考四方面.其次,强化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具体表现为:正确定位董事会;强化董事会的独立;加强董事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董事会的内部审计制度四方面.再次,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营者的监督.具体表现为:正确认识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强化监事会的职权;完善监事会的组成制度;完善监事会成员的任免制度;健全监事会的议事规则;完善对监事会监督时间的规定;对监事在中国监事会监督运行机制中作用发挥的思考等八方面.最后,针对中国目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必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在上述三方面监督中,监事(会)作为专职的监督机构,在公司内部监督运行机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监督起着次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股东个人的监督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加以完善.同时,应着重考虑如何在现有公司构架内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下功夫,使监事会独立于控股股东和公司董事会,扩大其监督权限和范围并保证落实,而不是去如何引入对中国不太适合的一些外国的制度上.该文同时还认为,对公司的外部监督运行机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美国等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过程来看,公司的内部监督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督运行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从健全公司内部监督运行机制与外部监督运行机制两方面入手,并且以完善内部监督运行机制为主,才能使中国公司的监督运行机制真正发挥作用.6.期刊论文孙敬水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行权的重要组织保障-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建立审计委员会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目的,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的构成,界定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力,探讨了审计委员会的运行机制.7.期刊论文缪宜林浅谈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的运行机制-时代经贸2010,(11)企业的社会性是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突出的状况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内部人控制,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适应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存在诸多缺陷.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规,成立独立董事协会、建立独立董事与中小股东信息沟通制度,完善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建立独立董事问责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等,使独立董事制度更加完善,从而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具备独立行使职责的能力,切实发挥作用.8.学位论文汪永华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分析2006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近年来在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建设中的颇具争议的热门课题,引起了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也取得实践的初步成功。但是,往往当我们在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时候总是难免存在着只见其制度的一点一面,而不见其制度的整体价值和运行机制地缺点,并造成了在同一问题理解上的差异性、理论分析上的争议性、制度设计上的非完整性和非协同性以及实践上的非科学性。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写作此文,就是试图通过总结目前有关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的各种观点,以期系统而明确的看到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即独立董事独立性价值的设计和实现,这一本质就是在独立董事制度分析中我们尤为关注的核心和制度精髓,也是我们在理解独立董事的价值以及如何发挥独立董事价值的运行机制的基础。故此,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原展现独立董事制度真正的制度设计以及制度理念,我们才能真正的看到独立董事制度的价值,以及在目前我国相关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不协调的情况下,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价值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的。故此,本文力图分析独立董事的制度本质,以及制度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并在抽象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标准和相关的制度安排。同时,在面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种种观点时,力图从这些观点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指出独立董事真正的制度安排。最后,在分析了完整的独立董事制度内核和制度安排之后,对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指出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进行制度设计上应当予以关注的几个方面,为我国在完善独立董事的制度设计上提出具体的制度安排。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提出了公司治理的问题,并引出了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界定独立董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独立董事法律制度所要达到的制度价值目标,指出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独立性;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二是制衡性;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三是专业性;为下面立论和分析奠定了概念范畴上的基础。所提出的制度设计目标和标准,为分析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考察上的参考系。第二章分析指出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和本质,就在于独立董事制度是建立在独立性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失去了独立性,独立董事制度将失去了制度的一切价值。笔者试图指出独立董事制度首先必须关注和保障的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同时,文章总结出了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判断标准,这五个标准的提出为我们分析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提供了具体和可以衡量的尺度。同时也为我们在实践上提供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