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1、物质的分类(1)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2)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物质纯净物单质金属:Na、Mg、Al非金属:S、N2、O2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Mn2O7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两性氧化物:Al2O3不成盐氧化物:CO、NO酸按强弱分强酸:HCl、HNO3、H2SO4无氧酸:HCl按电离出的H+数分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O3多元酸:H3PO4碱按强弱分强碱:KOH、Ca(OH)2、NaOH、Ba(OH)2弱碱:NH3·H2O、Fe(OH)3按电离出OH―数分一元碱:NaOH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盐正盐:Na2CO3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混合物: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00nm不能透过滤纸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呈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的外观特征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1nm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呈均一、透明、稳定的外观特征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能透过滤纸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呈均一、透明、相对稳定的外观特征第2页共3页2、物质的化学变化二、本章重难点概括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基本概念相互关系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分子反应第3页共3页0+20+40+20+4失1×4e-得2×2e-4e-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2)HCO3-不可拆、HSO4-要拆开。3、H++OH-=H2O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5、离子共存(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CO32-、HCO3-。(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NH4+、Al3+、Fe3+、Mg2+。(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6、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C+2CuO△2Cu+CO2C+2CuO△2Cu+CO2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