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优秀教学课件(18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子之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儿,曾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曾打动了若干不同肤色的正直善良的人。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走进作者闻一多: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学者和诗人。湖北浠水人。他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写过多部爱国诗篇,如《发现》、《一句话》、《七子之歌》等。1922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3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背景介绍:1925年3月,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及大连),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初读课文思考:在这七个孩子唱的歌里,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母子关系?蹒跚学步的时候有妈妈带着娱乐玩耍的时候有妈妈陪着幼小的燕鸥身上爬来了一群蚂蚁,觅食回来的母燕鸥正竭力为它驱赶在风沙灾害严重的荒漠,小骆驼奄奄一息,重伤在身的母骆驼不忍离去。《七子之歌》,在这首歌曲的歌词里面,他们要传达怎样的情感?你们从哪一句最嫩而过感受曲中的感情?“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对,诗人既要抒写七地,即七个孩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前两则诗篇,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深入研读1、每一首诗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写成的。2、每一首诗的结束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他们都是流落在外的游子,都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我要回来”是他们共同的心声。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背景链接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何为“Macau”(妈港)?“Macau”是闽南方言“妈阁庙”的葡萄牙语译音。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妈阁庙前侵入我国领土。侵略者误将妈阁庙的闽南方言当作当地地名。背景链接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会每首诗的内涵《澳门》:着重写一颗眷恋祖国的心。《香港》:着重写受到的凌辱,表明回归的愿望。《台湾》:着重写英雄的传统。《威海卫》:着重写悲壮的历史和险要的地势。《广州湾》: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九龙》:突出悲苦,期盼回归。《旅顺、大连》:突出列强的暴虐。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中五星是代表统一的中国;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象徵澳门特区是由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绿色代表祖国大地。近80年以前,诗人就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之歌”,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诗人有清醒和明智的预见。如今,“六子”都已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终将会实现。背景链接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