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内容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它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它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处理问题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这三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它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它又可以分为:(1)反思性直接治疗: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2)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它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辅导第三方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它的运用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它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它的诊断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它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它的治疗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和修补,它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5个方面的治疗工作:①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②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③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④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⑤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2/14内容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1)两个基本假设:①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②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它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绪。这样,认知、情绪和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2)三种意识层次:意识、自动念头和图式。①意识处于意识状态的最上层,它是人们作出理性认识和判断的基础,监督和评估人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把人们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经验联系起来,并且为人们未来的行动作出规划。②自动念头是人们在实际情境中快速流动的意识状态,处于意识的下层。它具有难以言表、快速消失,并且伴有强烈情绪反应的特点。③图式是意识状态最深的层次,它由人们的一些核心信念组成,是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最基本认识,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信息的处理。(1)个案概念化: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结构和问题的特性,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个别化,以适合具体的个案。它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设计针对具体问题的服务介入计划。(2)合作式的治疗关系:治疗师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疗关系,组成调查研究小组,一起观察、一起建立问题的假设、一起设计和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3)苏格拉底式提问:即通过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和概念。(4)结构化和心理教育: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和提供反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最充分地发挥面谈辅导的治疗效果。而心理教育是指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的概念和要点。(5)认知重塑: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辨认、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此外,还有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代币制、果敢训练、模仿等。(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它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行为治疗模式注重人的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强调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它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3/14内容模式理论基础治疗技巧特点(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1)它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一种倾向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则是发展出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2)它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通常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都是由引发事件直接导致的,但它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它比较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服务技巧,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本身,但就它自身的治疗技巧来说,主要有:(1)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2)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者辨析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1)明确辅导要求:在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清晰简洁地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原理,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真正导致自己情绪、行为困扰的原因是自身拥有的非理性信念,而不是引发事件。(2)检查非理性信念:当服务对象了解了困扰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时,就需要鼓励服务对象寻找这些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协助服务对象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与具体的情绪、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找到了非理性信念之后,服务对象就要与这些非理性信念展开辩论,认识和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的不切实际的地方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并且采取具体的行动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了解了非理性信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之后,服务对象就需要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并且与具体合适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联结起来,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通过一些具体练习帮助服务对象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运用理性的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4/14内容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四)任务中心模式(1)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介入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它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①介入时间有限;②介入目标清晰;③介入服务简要;④介入过程精密;⑤服务效果明显。(2)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它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3)它在运用任务实现目标过程中非常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认为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的问题的权利和义务,要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需要处理问题、处理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处理问题等,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程度。②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潜在能力,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介入过程中要尽可能发挥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潜在能力,提高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中心模式把沟通视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工作者只有借助具体的沟通行动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服务对象,推动其发生改变。有效的沟通必须具备2个要素和达到5种功能:(1)两个要素是:系统和反应。(2)五种功能是:①探究。明确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承担的义务,确定任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执行任务;②组织。规划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式和目标,包括介入目标的解释、介入时间的安排、行动的规划和服务对象的参与方式等;③意识水平的提升。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帮助服务对象提高对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认识和了解;④鼓励。强化或者激励服务对象的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行为和态度;⑤方向引导。向服务对象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建议和忠告,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1)清晰界定问题:要成为可以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服务对象知道这个问题存在;②服务对象承认这是一个问题;③服务对象愿意处理这个问题;④服务对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并有可能在服务以外的时间尝试独立处理这个问题。(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①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且作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求助对象;②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3)合理界定任务: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它们是:①服务对象的问题;②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③服务对象的意愿5/14内容模式理论基础基本原则特点(五)危机介入模式(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急状态而开展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二产生的危机;二是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变而引发的危机。(2)危机的发展阶段:它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危机发生:在这一阶段服务对象面对生活中的意外危险事件而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和不安,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导致危机发生;②应对:危机出现之后,服务对象就会设法解决面临的困难;③解决危机:在寻求应对危机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中,服务对象就会形成解决危机的方法,或者消极退缩停止问题解决的努力,或者积极面对形成新的有效策略;④恢复期: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的身心平衡状态。(1)及时处理:工作者要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3)输入希望: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激起服务对象寻求改变的愿望;(4)提供支持: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5)恢复自尊: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