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下册历史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试题(和课本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每周复习两套试题,背过并掌握。希望家长配合。12月23日家长签字:一、选择题(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2.通过“甲骨卜辞”、“殷墟”、“司母戊鼎”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3.右图示意图反映的始于西周、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分封制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C规定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5.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商朝:出现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B战国: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C北宋:出现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D北宋:司马光编写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6.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A儒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法家和兵家D墨家和儒家7.战国初期,秦国是一个地处西方的落后国家,被中原各国看作是野蛮民族,受到鄙视。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是A建立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C实行分封制D长平之战8.“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上文朝代歌中提到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有A夏朝、秦朝B夏朝、商朝C西周、东周D秦朝、汉朝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与这一时代主题不符的选项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B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奴隶制走向瓦解C各学派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D民族大融合趋势得到加强10.下列古代历法、节日表述错误的是A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B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12月,有大小月之分,闰年增加一个月C24节气测定于战国时期,利于安排农业生产D宋朝的元旦节就是今天的春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黄帝11.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2.商鞅的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变革(即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措施是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13.如果要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列出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①军事上连年战争②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③思想上百家争鸣④文化上出现甲骨文与青铜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4.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奖励作战1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所赞颂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完成了国家统一B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统一了文字D统一货币、度量衡1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17.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传入我国最早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南北朝时期18.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A率领军队北击匈奴B推动汉武帝实现大一统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D编写了纪传体通史《史记》19.隋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贡献体现在A结束割据、完成统一B开凿运河、便利交通C励精图治、繁荣经济D实行改革、创立科举20.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唐朝顶峰)应为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21.在讲坛“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B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C唐太宗重视人才,开创科举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弊政22.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的宋代词人是A辛弃疾B司马光C李清照D苏轼2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D无徽不成镇24.科举制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科举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表述错误的是A隋文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C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D唐玄宗时把诗赋变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5.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A经商成为富翁B勤恳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参加科举考试26.《西游记》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A佛教发源地古代印度B基督教发源地巴勒斯坦C道教发源地四川青城山D伊斯兰教发源地阿拉伯半岛27.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①经常吃玉米、甘薯②骑驴车出行,携带纸币,住邸店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看到很多小脚女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8.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二点九,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以上资料表明A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宋朝时期统治者重视南方,轻视北方C宋朝的政治腐败D宋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由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29.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的普通市民,做不到A去瓦子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3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30.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隋—西晋—秦—元B西晋—隋—元—秦C秦—西晋—隋—元D秦—隋—西晋—元31.宋人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最能表明A北宋风水迷信盛行B北宋航海事业兴旺发达C北宋阴雨天气很多D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2.下面是唐朝到元朝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①北:辽,南:五代十国②西北:夏,北:金,南:南宋③西北:夏,北:金,南:北宋④西北:夏,北:辽,南:北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33.在汉朝,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宋朝,广州造船业发达,也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清政府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是唯一对外开放的城市,清朝前期在此设立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B瓦子C市舶司D十三行34.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情况(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最早出现在A元朝B清朝C明朝D南宋35.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A《梦溪笔谈》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3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令后人崇敬,主要是因为:A改变了蒙古草原长期“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的局面B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包围南宋C建立元朝,定都大都D在位时,西藏成为麾下正式的行政区37.下列哪些王朝为开通大运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A秦朝、明朝B西汉、东汉C隋朝、元朝D元朝、明朝38.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在宋朝时获得重大发展的三项科技发明是①火药②印刷术③指南针④造纸术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A元朝行省制B秦朝郡县制C明朝三司D西周分封制40.“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A郑和B戚继光C渥巴锡D郑成功4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最早出现在A南宋时期B明朝中期C明朝后期D清朝前期42.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4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唐朝B西汉唐朝C秦朝明朝D西汉明朝44.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科技巨著,在明朝诞生的有①齐民要术②水经注③本草纲目④伤寒杂病论⑤天工开物A①②④B③④⑤C③⑤D①②③④445.郑和下西洋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46.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47.以古代北京为都城的朝代有①宋朝②元朝③明朝④清朝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8.右图所示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对它的正确评价为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9.右图是东南沿海居民过年贴的门神画的一种(戚继光、郑成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成为人民敬仰的守护神的主要原因是A他们是气吞山河的抗金名将B他们是坚贞不屈的抗元大臣C他们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D他们是农民起义军的伟大领袖50.下列历史事件中,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是①科举制的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51.从两宋到明朝,我国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气象。(1)两宋时期:①在打破商业时间限制方面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买卖昼夜不绝”现象。②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指南针用于航海),主要港口设_______________进行管理。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④打破了唐朝以来的市、坊商业地域限制,出现了娱乐兼商业的_____________。⑤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与少数民族_____________。(2)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2.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每次迁徙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根据课本所学内容回答:(1)如图,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地区军阀割据,长期战乱,内迁中原的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答: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出现民族融合趋势。(2)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出现在什么时期?答:西晋末年。(3)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说说这一时期民族迁徙浪潮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4)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再次南迁,这次南迁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南迁人口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重心南移。(5)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从统一到实施有效统治,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频繁,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6)如图,你怎样看待当今的民工潮?答:流动人口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状况,增加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压力。5(7)什么共同因素导致了上述人口大规模的迁徙?答:中原战乱。5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略)。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制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晚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街、药铺等。(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哪些特点?城市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别叫什么?答:特点:布局严整对称,街道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