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复习提纲(1.2.3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制定《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②“三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会议的召开1949.9国旗——五星红旗定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③选举国家领导人2.开国大典:时间:1949.10.1地点:天安门广场大典盛况(了解)1.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同志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最重要);3.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纪元二、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很快扫清各地残敌2.经过: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3.方式:和平谈判4.意义:除了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以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三、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1.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①措施:打击银元投机、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②意义: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2.军事外交上:抗美援朝①最可爱的人:邱少云、黄继光(书本上了解他们的事迹)②精神(志愿军):舍生忘死、慷慨奉献、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③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提高国际声望争取和平环境3.政治上:土地改革①时间:1950年6月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积极封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③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回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向社会主义过渡1.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要在一个先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简称“一化三改”】“一化”“一化”①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始于“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主要指标多超额成③成就:P18——19小字部分④初步奠定了建设国家的物质基础“一化三改”“三改”农业: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重点实行公私合营实现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实质)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性质: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宪法2).保障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大跃进”1).原因内因:过高估计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外因:战胜资本主义的“赶超”战略2).指导思想: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3).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盛行4).表现:农业发动扩展到工业农业: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盛行工业: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2.人民公社化运动:1).特点(表现):“一大二公”一是规模大,二是公有化程度高2).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大刮“共产风”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见笔记)4.调整国民经济1).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调整: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4至1965年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3三、社会主义探索艰难时期涌现出的优秀代表人物“共和国的脊梁”五六至六六,社会主义探索难大庆人,王进喜,奋斗石油工业称“铁人”“两弹元勋”邓嫁先,六四原子弹、六七爆氢弹,维国安,促世和,国家核防力量大“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临危受命到兰考,治灾害、改贫困,全国人民拍手夸四、“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期盼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防修”、“反修”,于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2).经过: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布,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2.“文化大革命”的扩展“全面夺权,全面内战”:①起点: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②兴起:上海夺权后,夺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出现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③扩大: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江青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就是江青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包括: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2)、周恩来、邓小平全面调整①林彪问题解决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纠左,还促成邓小平的“复出”。②1975年起,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日常工作,对军队、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3)、四五运动(4)、粉碎“四人帮”(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中“江桥摇”实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四人帮”成员,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粉碎“四人帮”。①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②局势严峻: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活动③果断出击: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标志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4、“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灾难(影响)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持续十年之久,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全面内乱”。(性质)②济发展迟缓,错失发展机遇。③生活动荡不安,基本没有提高。。4④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群心情压抑。2、历史教训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组织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政治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第三单元复习提纲一、历史的转折与邓小平理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导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2)、两个文件:①1978.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②1978.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内容P41一定要4)、意义P42掌握2.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指引全党(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转移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揭开序幕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1987)→阐明(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看书p43】南方谈话(1992)→强调基本路线不动摇→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中共十五大(1997)→“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1.经济1).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这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什么从农村开始,见笔记)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厂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正式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5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技术;有利于扩大农民致富的途径;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项目;有利于改变城乡的布局,一大批小城镇相继兴起;有利的促进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评价:p46乡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重点识记了解原因与意义,看书本城市:改革的重点放在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点”:1978—1984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全面展开”1984—1993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打破“大锅饭”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第三阶段:新阶段1993至今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对外开放逐步扩大A.8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开始点: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为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线: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面:1985年相继在黄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创设的意义: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②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B.90年代——浦东的开放,标志着对外开放的深化1)、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时间:1990年开始3)、成果:上海成为“三个中心”和“一个龙头”【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腾飞的一个龙头】4)、意义: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C.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1).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时间:2001年12月3)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识记】62.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依法治国①背景: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民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初步建立和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②特点:完备性——数量多、项目全、有特色③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2)《刑法》和《民法通则》A.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97年重新修订刑法(四个原则p57)【《刑法》: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目的:适应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时间:1986.4实施时间:1987.1意义:为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法通则》: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法人制度】3)村民自治①.实施缘由:为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拿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②.法律依据: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③.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④.意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