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学校工作总结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日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在市区教育局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育思想,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为核心渠道,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德育为抓手,以学生言行为重心,切实强化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以科学性为依托、以实效性为目标,强化教研重实效、关注教师重发展、突出品牌重特色的工作格局。通过全校师生的团结、努力和奋斗,学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一、重抓教学管理,在教学质量上求突破。1、确定教学目标,完善管理制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开学初,与教师签订教育教学岗位目标责任书,完善学校绩效块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本学期,我们仍坚持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一月一检”制度,并做到每次检查有记载、有等第、有反馈。本学期先后进行了四次教案的抽查、调研,各科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并用心思考,精心调整,不仅能发现教学计划实施时的问题,也能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更能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视研讨,加强教研建设和管理。为了能够更快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进程,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在本学期加强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学校在开学初,即编辑整理了一本《教师培训手册》,从教学常规到学校规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行为。此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时间,学习课标,探讨教学方法。倡导教师间的同伴互助,相互交流。在不断的争鸣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要求教师每课都写出教学反思,思索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教研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通过教师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的开展,使教研活动经常化。新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本学期,各教研组正常教研活动四次,公开课达二十多人次,达到预定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有机的将教师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教师们在多元对话和思想互动中一起研究学生和教材,共同探讨教学,从而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共享。4、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重视集体备课活动,在各学科中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之经,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们乐在其中,受益其中。5、加强随堂听课,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组织教师走进课堂听随堂课,并及时和上课教师交换意见。评课重点主要看教师的教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效果、基本素养等几个方面上是否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看学生的学在课前准备、学习情绪、主动参与、创新意识、目标达成等方面的表现和生成性效果。6、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除保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外,还要在不同学段开展丰富多彩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我校的广播体操比赛,调动了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使广播体操在我校得到了充分的重视。7、今后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主动工作意识,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减负增效”为主题,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认真开展“高校课堂”研究,努力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多渠道、全方位,德育途径不断拓展。(一)、美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2)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痰迹,墙面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自行车和其他类型车辆及物品停放、堆放规范整齐,做到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张扬个性,形成有个性、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办好每月一期的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橱窗;在班级环境建设中体现学生全员参与的主体意识。(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道德水平的发展,升华师生的思想境界,改善精神风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文明修养。(二)、任人唯贤,形成有力的德育队伍。1、落实例会制度,定期开会研究布置落实当前的各项德育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2、为适应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们把平时考核中思想素质好,道德情操高尚,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热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推荐到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使班主任的核心地位得到了保证和加强。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素质,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的各项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培养了一支懂教育规律,善于管理,敢于负责,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3、充实学校少先队的力量。除一名总辅导员外,成立了学校文明督导队,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完善升旗制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加强少先队知识教育、传统教育,增强队员的光荣感、自豪感和组织观念;抓好少先队监督岗、值日岗的培训工作,发挥少先队员自我管理的作用;做好少先队组织建设,抓好红领巾广播站的工作等等。大家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更好地完成少先队的各项工作。(三)、开展活动,创设有效的德育载体。在德育管理工作中,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这一身心特点,我们把活动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实现了育人的目的。1、坚持升国旗制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继续实行各班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制度。升旗仪式要求学生服装统一,队伍整齐、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唱好国歌。讲话人员中有学校行政人员,有普通老师、也有学生。由辅导员和各中队根据重大节日及每周的的主题定好讲话稿进行国旗下讲话,讲话主题明确、内容新颖、不空洞,融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有针对性地对少先队员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及关爱他人的教育。国旗下的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渗透爱国教育。2、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将使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育工作的基石。各班充分利用班会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粗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恰当地把握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并继续从出操、结队集会、卫生保洁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尤其加强对学生卫生保洁习惯的培养教育,文明督导队将加大曝光力度,使存在于学生中的不良陋习逐步根除,并使文明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学习做现代文明人。3、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这学期,共组织各班级统一召开各种内容的主题班会10次,由于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因而均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通过主题班会,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受到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4、举行各种校级比赛:文明班级评比、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开阔了队员们的视野,活跃了课余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少先队组织的质量。5、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我校少先队利用节日契机,进行感恩教育。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途径,充分利用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通过组织学生向父母、教师或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说一句感激的话、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一场作文竞赛、编排一节主题班会、参与一次公益劳动等形式,向父母、教师、社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6、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2010年是建国61周年,我校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总之,本学期我校以“德育工作”为抓手,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为目标,开展了许多务实的工作,在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也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工作未能有更大的突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追求学校管理的“大气、精致、和谐”,不断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新局面。20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