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送审稿)为贯彻落实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x政发〔2017〕82号、x政发〔2017〕105号以下简称《通知》)、《xx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精神,为全面组织实施好xx县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和意义(一)调查目的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我县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县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详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县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内部资料不得外传2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二)调查意义xx是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实际,以加快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全力实施“三二一六”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全县农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三个转变”。当前是我县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脱贫攻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1.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我县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总体状况以及城镇和村庄内部各行业用地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准确研判土地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程度,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2.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特别是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县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规模,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农业发展的根3本前提;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管控性保护、推进建设性保护、实施激励性保护、严格耕地保护监管考核的重要依据。3.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县城镇和农村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状况,是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开展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贯彻“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放活流量”建设用地管控方针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依据。4.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县土地权属状况,巩固并完善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企业利益,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积极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5.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县湿地以及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推进湿地上图、入库、落地,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措施。二、工作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是土地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程要求,坚持实事4求是原则,把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贯穿于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全过程,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现状,为政府决策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2.继承衔接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成果等已有资料和各类调查成果,减少重复劳动、重复投资,节约成本;本着“口径可比较、数据可分析、差异可处理”的原则,全面对比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历年土地变更调查等历史调查成果进行分析,按照第三次土地调查的要求稳妥处理,做好衔接。3.统筹协作原则调查工作按照“国家整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形式组织实施。由县人民政府组建成立灵台县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统筹各行业、各部门土地调查的落实和执行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4.注重创新原则在土地调查工作中注重创新原则,采用新方法、新机制,应用“3S”、“互联网+”、无人机航摄、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调查效率,提升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三、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5根据《通知》和《方案》精神,按照国家的统一技术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全面查清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工作任务第三次全省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包括: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采用新修订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查清全县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分布及用途等状况;查清全县各类土地的权属状况;更新全县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县级土地基础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相较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全省土地调查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没有内容的添加”,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体任务如下: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以国家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底图中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县耕地、园地、草6地、林地、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业、湿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查清城镇村内部商服、工业、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特殊用地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2.土地权属调查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全面查清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的类型、质量、数量和实际种植状况。4.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等调查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系列专项用地调查。(1)自然资源调查。配合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查清水流、森林、山岭、荒地和滩涂等自然资源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建立土地利用现状与各类自然资源的相应关联,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基础。7(2)湿地调查。查清全县范围内各类湿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推进湿地上图、入库、落地,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3)耕地细化调查。对永久基本农田外耕地进行细化调查,重点对河道内或滩涂上耕地、湖区或滩涂上耕地、林区范围内的耕地、草原范围内耕地、沙荒耕地、污染耕地等开展细化调查,分类标注,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夯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4)“批而未用”土地调查,将批准未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上,查清批准用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为持续开展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基础。(5)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调查,在土地调查基础上,将最新的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对评价成果进行更新完善。(6)城市开发边界及生态红线调查,在土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界线、生态红线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5.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1)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国家统一编制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县8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湿地调查专项数据库、耕地细化调查专项数据库、建设用地专项数据库、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专项数据库、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调查专项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权属调查成果、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和其他专项调查成果的综合管理。(2)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基于县级土地调查与专项调查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土地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等各类基础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开发相关应用分析功能,提高三次调查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6.成果汇总(1)数据汇总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和专项数据库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以及其他专题数据。(2)成果分析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二次调查、变更调查等相关成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以来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湿地、城镇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生态文明建设、自9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根据三次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由县国土资源局编制第三次土地调查报告。(3)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基于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制作系列数据成果并在服务平台上发布,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级的数据服务,满足各行各业对三次调查数据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综合效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编制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四、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及要求(一)技术路线依据国家统一下发的遥感影像以及内业比对提取的变化信息,利用已有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采用“3S”一体化外业调查等技术,按照国家整体控制和地方细化调查相结合的要求,查清全县城乡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核实调查数据真实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成果汇总与分析;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标准时点统一变更和调查成果评价、应用等工作。(二)技术方法1.采用“3S”一体化技术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根据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结合日常国土资源管理相关资料,制作10外业调查数据,采用“3S”一体化技术,逐图斑开展实地调查及举证工作,细化调查图斑的地类、范围、权属等信息,对与国家内业判读结果不一致的图斑,实地拍摄带GPS坐标和拍摄方向的举证照片。2.利用现有的各类调查成果开展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地籍调查成果实时更新的区域,利用地籍调查成果,获得城镇内部每块土地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对未进行地籍调查成果实时更新的区域,参考利用现有的各类调查成果,利用现势性强的航空正射影像图,开展城镇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标准,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建库机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利用移动调查设备开展土地利用信息的调查和采集,实现各类专题信息与每个图斑的匹配连接,形成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4.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内外业核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调查初步成果开展全面自查。对调查成果进行逐图斑内业比对,检查调查地类与影像及地方举证照片的一致性,对存在问题图斑开展外业实地核查。5.通过增量更新技术开展统一时点数据更新。按照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