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数字媒介研究述评——基于新闻传播学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成员:程妍陆妍妍田心熊桃花2019/8/25何为数字媒介?从微观上来讲,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内容,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2019/8/25从宏观上来讲,数字媒介是指以数字技术产生联系,发生关系。从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微博、传统媒体数字化等。智能化选择性与主动化互动化元素化文化的简洁化特点:主要内容010203研究背景数字媒介的影响力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给人际交往、组织沟通和传播格局带来全新的变革。研究意义探索数字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带来的好处。选题研究现状本文检索的8本期刊有关数字媒介研究论文均在2011年度发表论文总数占有相当比重研究内容展示数字媒介研究的整体概貌,对数字媒介研究的创获、缺失及发展倾向进行评析,试图寻求心得研究突破点。主要创获国内数字媒介研究与欧美现已基本同步。缺失及未来趋向仅仅依赖传统经典传播理论是不足以解释数字媒体发展所引发的众多理论与现实问题。新概念导入和新理论建构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040506Part1研究背景7数字媒介的影响力正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给人际交往、组织沟通和传播格局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数字媒介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加入到数字媒介的研究浪潮。Part2研究意义数字化技术成就了数字化媒介与传播,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已经在整个社会层面达到了共识。我们知道传播是一门综合学科,其起源、发展都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当数字媒介进入传播学,研究系统的传播模式或许能够为传播学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综合来看,现实的情况是,数字媒介时代,传统的媒介产业必将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而这种传播特性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变革力量,则需要更深刻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在于此。Part3现状检视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2011年数字媒介研究现状检视作为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之一,词频分析可以归纳出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词汇的频率。通过统计高词频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本研究对2011年度数字媒介的218篇论文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了词频分析。研究热点2019/8/25将媒介类型之外的高频词看做是数字媒介研究的热点议题,将其按照词频数分类可以看到,排在第一阵列的是传播、社会;第二阵列的研究议题有:事件、舆情、群体、发展;排在第三阵列的有:参与、影响、新闻。由此可知,数字媒介传播与社会成为研究的第一议题;其次数字与网络传播背景下的群体事件、舆情分析等也是学界较关注的议题之一;此外,数字媒介传播的影响、数字媒介新闻、互联网与政治参与也是热议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2019/8/25描述统计量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标准误词频3014812160124941.636.91937.8951436.0332.295.4274.748.833有效的N(列表状态)30spss描述研究热点2019/8/252011年研究视野中的热点议题与传媒发展实践、国家政策等层面相互呼应,表现出数字媒介研究的现实性。罗杰.维曼和约瑟夫.多米尼克提出媒介研究有四个发展阶段,以这一经典媒介研究主题划分为依据,本研究根据论文研究视角的不同层面,将研究主题区分为:①基础理论研究;②数字媒介与政治;③微博研究;④网络文化;⑤数字媒介传播形态与机制;⑥传统媒体数字化;⑦受众研究;⑧数字媒介监管;⑨数字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研究主题2019/8/25描述统计量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标准误所占比例9.1016.0594.1610.9973.110811.0126902.0380706.001-.414.717-1.4511.400有效的N(列表状态)9spss描述研究主题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有关数字媒介的基础理论研究数量有所增加,达总体的11.9%。在新的传播背景下探讨数字媒介传播新概念和经典传播理论适用性,并试图构建符合数字媒介传播特性的理论假设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着力点。此外,传统媒体数字化、网络文化和数字媒介与政治研究占比较少,均不到10%,但也逐步引起学者注意。2011年数字媒介研究主题分布表明,国内数字媒介研究依然主要集中在传播效果研究这一强势议题,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嵋起带动了其相关研究的极大丰富。研究主题总体来看,2011年国内数字媒体研究主题覆盖了媒介研究的各个层面,如文化、政治和社会影响等,呈现出多样性和全面性。2019/8/25研究方法关于研究方法的分类,Kamhawi把定量研究分为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法,定性研究包括深度访谈、焦点组访谈、田野观察、个案研究、文献分析等。除上述方法外,有的研究遵循非实证研究取向,注重从逻辑推理、演绎和批判角度开展研究,本研究将此类研究路径归类为“批判思辨”。由此将研究方法区分为:①内容分析法;②调查法;③实验法;④模型分析法;⑤访谈法;⑥个案研究法;⑦文献分析法;⑧民族志;⑨批判思辨。其中前4种是定量研究方法,后4种归属于定性研究方法,“批判思辨”则是独立于两者的另一研究路径。研究方法2019/8/25•统计发现文献分析法所占比重最大达69.7%,超过半数,说明在数字媒介研究领域文献分析是国内学者使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们更多采用对已有文献资源归纳、总结、比较的研究路径,这与国内新闻传播学长期积累的人文研究传统有关。•定量研究的比重为16.53%,其中以调査法(8.27%)、内容分析法(4.13%)为主,也有少数研究引人了实验法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法。•在定性研究方面,除文献分析法外,主要以个案研究法为(6.88%),数字媒介各层面研究侧重结合典型个案研究。2019/8/25描述统计量N全距极小值极大值和均值标准差方差偏度峰度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标准误统计量标准误所占比例9.6832.0138.69701.0001.111122.0736641.2209924.0492.934.7178.7001.400有效的N(列表状态)9spss描述研究方法2019/8/25同时,也有少量研究依循批判学派和文化研究的传统,对数字媒介发展中的现象给予了深刻反思。2011年数字媒介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重视实证调查和个案分析,研究方法运用上表现出多元化、融合化趋向。Part4研究内容2019/8/25数字媒介的影响力正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给人际交往、组织沟通和传播格局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数字媒介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加人到数字媒介的研究浪潮。本研究参照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12012-2013年版)选择新闻传播学类的8本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包栝《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媒体卷)》和《新闻与传播评论(2011)》。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入口,以文献出版来源为检索项,査找以上期刊目录,并逐一选取了发表时间从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以数字媒介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共218篇进行分析,以期能客观、全面、定量地展示2011年度数字媒介研究的整体概貌,对数字媒介研究的创获、缺失及发展趋向进行评析,试图为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提供参考。Part5主要创获近年数字媒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国内数字媒介研究与欧美基本同步。作为媒介研究的范畴之一,数字媒介研究始终遵循媒介研究的三大基本取向:一是在传播学视域下的媒介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二是立足于媒介发展的本体研究;三是经济学视域下的传媒经济研究。本研究对2011年国内数字媒介研究的梳理主要基于数字媒介传播学研究和数字媒介本体研究的成果,暂没有涵盖有关数字媒介经营运作和产业发展这一层面。2019/8/25基础理论研究:从明晰概念到调试理论微博研究:由形态向影态的过渡数字媒介受众研究:多样化与实证化趋向数字媒介监管和网络舆论研究:从理念、策略到机制的变革数字媒介社会影响研究:数字传播与社会关联的多维透视2011年数字媒介研究的主要创获数字媒介传播形态研究:形态的新生与融合数字媒介的发展给基础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生动力,学者逐步加大了对数字媒介基础理论的研究投入,2011年数字媒介的基础理论研究占比超过10.7%,较往年有所增长。以往的基础理论探讨普遍认识到数字媒体概念界定众说纷纭、逻辑混乱的问题,通过对以往概念梳理和全球视野下考察来辨析数字媒体概念,这对于数字媒介研究范畴的界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数字媒介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方式,迫使传播理论做出相应调整,并试图构建与数字媒介传播相适应的新假设或理论。2019/8/251、基础理论研究:从明晰概念到调试理论微博元年之后,微博在国内迅速扩张,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成为数字媒介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2011年以前传播学视域下的微博研究主要侧重在形态研究:一是微博的生存形态研究,着重介绍微博的发展现状,关注其内容、渠道的开发应用和赢利模式的建构等;二是微博的传播形态研究,关注其媒介形态特点和信息传播方式。从近两年微博研究主题的变化可以判定,国内微博研究开始由形态研究向效果研究过渡,微博传播的社会影响越发受到关注,正经历着研究阶段的演进。2019/8/252、微博研究:由形态向影响的过渡依托互联网生成的数字媒介社会是一种日益完善的社会形态,数字传播在人类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影响愈加深刻。学界基于数字传播与社会政治、文化、权力结构的关联,探究数字媒介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多维影响。在政治层面,宏观角度讨论了数字媒介与国家形象传播、公共外交建构的互动关系。在文化层面,学者针对数字媒介呈现的文化现象和形态进行探讨。在权力结构层面,有学者开展了弱势群体网络虚拟社区的社会权力支持研究,为弱势群体在网络社区中寻求社会支持提供了理论参照,也为弱势群体网络社区完善提供了借鉴。2019/8/253、数字媒介社会影响研究:数字传播与社会关联的多维透视数字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因而数字媒介监管和网络舆论成为2011年数字媒介研究的另一热点议题。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突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射,数字媒介治理问题日益凸显。面临媒介传播形态和格局的变化,数字媒介监管和网络舆论引导需在理念、策略、机制三个层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环境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2019/8/254、数字媒介监管和网络舆论研究:从理念、策略到机制的变革受众研究始终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数字媒介环境下作为独立传播者的个体的地位越发重要,围绕数字媒介受众的研究也在内容和路径不断深化。从研究对象来看,受众整体层次的考察仍是主导,但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开始关注各类特定社会群体,对其数字媒介使用行为的关注使研究趋于多样化。同时,受众实证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意味着中国学者的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积极寻求研究的规范和精确。2019/8/255、数字媒介受众研究:多样化与实证化趋向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各种新兴媒介形态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数字媒介研究颇受关注的对象。同时,传统媒体数字化仍旧是数字媒介研究持续关注的话题,传统媒体融合数字技术进行着形态变革,数字化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词。从宏观层面上,学界开始反思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生存形态、传播形态和产业形态的本质影响;在微观层面上,探析传统报纸、电视、广播媒体在数字媒介冲击下的发展策略,寻求化解传统媒体生存危机。2019/8/256、数字媒介传播形态研究:形态的新生与融合Part6缺失及未来趋向全面检视2011年国内数字媒介研究的现状,不难发现学界围绕数字媒介研究的几大核心议题开展了相对充分的研究,虽有所创获但还存在以下不足:2019/8/25国内数字媒介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