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09级1班姓名:学号:20**年4月29日目录一、题目与摘要二、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类型与成因三、中国沿海城市灾害特点四、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环性五、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建设六、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防治措施七、结语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一、摘要: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包括了海洋与城市混合型的自然灾害,这对于我国城市减灾系统工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城市是人类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世界城市面积是人口居住面积的1/10,但是住着占世界总人口1/3的居民,集中了2/3以上的世界社会财富。城市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正由于城市具有“人口集中、建筑集中、生产集中、财富集中“的特点,因此一旦遭到自然灾害,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城市灾害一般引起了相当惨重的损失,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的消失。因此,城市在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减灾系统工程建设是我国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城市作为巨大的承灾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城市灾害的多样性、频繁发生与其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破坏的严重化趋势,己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城市对灾害的预测、防御、救助及灾后恢复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然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东部沿海的城市是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信息中心,国家的一大半经济投入都在那些城市的发展上面,沿海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带动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更何况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众多的中西部的人口,使得东部沿海城市成为人口密集型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果这些城市的自然灾害应急能力不强的话,所受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不堪设想的,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是不计其数的,灾后重建则是一项非常艰巨之任务,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解决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消除受灾居民的心理创伤。为减小或是避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城市的减灾系统的建设是非常之重要,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师一个由多种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有灾害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重建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又组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本文就是指在研究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险性与破环性等方面来建设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和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从而尽量地减小来自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关键字:沿海城市,城市自然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险性与破环性、减灾系统工程,防治措施二、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2.1与台风有关的灾害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按习惯统称为台风,是沿海地区的头号灾种,甚至在全国,台风及其伴生、次生的灾害亦堪称为种类多、影响大、损失重的最大灾害类型之一,与台风有关或由它产生的灾害包括狂风、巨浪、风暴潮、暴雨、洪水、雨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1.1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上,分成多种等级。2.1.2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分别称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如果高的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叠加,常出现狂风恶浪、潮水暴涨、海水漫溢登陆,并导致码头港湾设施破坏、农田受淹、人员伤亡等。沿海城市的风暴潮以台风风暴潮灾影响最大。2.1.3暴雨台风是最强烈的造雨系统。统计指出,自12小时至7天的雨量世界记录都是由台风创造的。我国第一、二、三大暴雨也都是由台风造成的。一般登陆台风可引起100~200mm/d的大暴雨,如登陆台风停滞不前一旦遇冷空气获斜压能量,降水量可在一天之内骤然增大至500~600mm/d,甚至1000mm。可见台风是大暴雨和特暴雨(≥200mm/d)的主要制造者。登陆或影响中国沿海台风降雨的雨区范围、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常因地而异,特别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强烈影响。2.1.4强风和狂浪台风内的强风以及由此形成的巨浪也是造成重大灾害的因素。发展成熟的台风最大风速都可达60~70m/s以上,当台风登陆时多数台风风速减小,但风力在12级以上的强台风仍不少,因此年平均台风大风次数及最大风速呈带状分布在中国南方沿海,风速大于40m/s的地方有福建沿海、广东中部及海南岛东北和西南部。2.2与水的异常短缺和过剩有关的灾害水是人类和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灾害。我国沿海地区季风影响最为明显,加之台风等天气系统的作用,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非常大,因而导致与旱涝有关的灾害频繁发生。2.2.1干旱中国北方沿海,特别是冀鲁平原和山东丘陵是全国干旱频次最多、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旱期最长、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冀鲁大部分地区41年来干旱次数都在50次以上,最多为56次。华南沿海由于降水变率大、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加之地形作用,作物生长季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干旱,这里又是一个多干旱的中心,但强度稍弱。2.2.2雨涝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南沿海是全国雨涝频次最多、强度最大、涝期最长、灾情最重的区域。江淮下游也是一个雨涝中心,频数在15次以上。此外,冀鲁沿海平原的雨涝也相对较多。华南沿海的雨涝多出现在5~9月,其中以夏涝的次数最多,说明主要受台风的影响。2.2.3海入水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北部沿海海水入侵面积累计约达853km2,其中以山东的莱州地区最为严重。据分析,海水入侵的重要原因是人为长期不合理超采地下水的结果,而海平面上升、海潮的侵袭以及持续干旱少雨也是主要的自然因素。2.3与地震有关的灾害鉴于中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高度发达,地震和与地震有关的灾害对沿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构成极大威胁。2.3.1地震中国沿海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强度大而频度高的地震活动带之一,是我国地震灾情最重的区域。这其中的原因则是中国沿海城市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则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震带之一。2.3.2地面沉降是由人类活动(如长期超强度开采地下水或油气资源、地面重力荷载与各种外力剧增)和自然因素(如地震、地壳自然沉降、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2.3.3地震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等引起的海水陡涨产生的强烈灾害,中国属非频发性地区,但在历史上仍多有发生。2.4与冷空气活动有关的灾害积聚在极地和高纬地区的冷空气,达到一定强度则会南下入侵我国及沿海地区,导致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低温冷害、海冰等灾害,这类现象称之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达到一定降温强度时称之为寒潮或强冷空气。2.4.1寒潮的强冷空气2.4.2低温冻害冻害是指农作物或果树在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降温造成的灾害。2.4.3海冰由于强冷空气的侵袭,气温急剧下降,加之北方河冰入海,使我国北方沿海,特别是渤海区出现海冰,严重时渤海冰封,可使航运交通、石油生产、甚至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失。2.5赤潮灾害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的加速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东部海洋每年要接受大量富营养化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剧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洋赤潮的爆发,发生赤潮的次数最多,赤潮的海域总面积也最大。三、中国沿海城市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初步统计,我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城市,承受着多种灾害的威胁。我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复杂,自然变异强烈,并且我国的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总体来说,我国城市灾害具有如下特点(亦是我国沿海城市灾害的特点):3.1灾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受灾频繁;而且,城市灾害作为“天、地、生、人”灾害大系统的子系统,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多。3.2灾害连发性强城市无论发生哪种大灾害,都不是一次性的,往往伴随着其他灾害发生,出现连锁反应。3.3灾害扩散性强,发展速度快、频次高城市灾害具有“一触即发,一发即惨”的鲜明性,其空间影响域往往要远大于发生源,波及所能辐射的范围,这就是城市灾害所具有的扩散性。发展速度快,小灾害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发展成大灾害。3.4灾害危害面广,破环性大对城市影响最大的是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来势越猛,灾情发展越迅速,城市损失越严重。3.5社会影响大城市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引起城市居民不同程度的心理动荡,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3.6修复难度大,恢复期长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互相关联的,一旦某一部分设施破坏,势必影响另一部分设施功能的发挥,因此修复的工作量明显增大。3.7防灾减灾难度大城市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往复杂,而且社会结构也很复杂,在各行各业推行统一的发布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期执行的程度常常很难保证达到统一的标准。四、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环性———以上海为例2003年,我国沿海地区共发生14次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8.7亿元。如上海历史上严重的风暴潮灾甚至有滨海全村被潮淹没,死亡人口数以万计。1949年后上海沿海、沿江潮位较高的年份有12年,其中在1949年、1962年、1997年和2005年这4年里出现了严重风暴潮灾害,给上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图3.6)(资料来源:上海吴淞站和黄埔公园站记录的高潮位及部分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我国海域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无毒性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具齿原甲藻和具有毒害作用的米氏凯伦藻、棕囊藻、链状裸甲藻、亚历山大藻等。有害赤潮危害人类健康、经济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安全;以及海洋旅游和娱乐功能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赤潮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东海最大,其次是渤海和黄海,南海最轻(图3.9)。等等还有很多没有列举出来,赤潮的频发会大大地影响生物多样性,污染沿海城市的水源,造成城市用水问题等等。因此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是非常巨大的,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生活上的诸多不益之处。五、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建设5.1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组成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5.1.1监测系统主要是指监测机构、人员通过仪器、设备对于灾害的生成源、灾害载体及灾害作用对象进行监测,采集信息和数据,从而为灾害预警灾情的跟踪、损失的评估及对策建议的制定提供依据。5.1.2信息分析系统对监测来的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指挥中心,以便制定对策,组织实施行动。5.1.3指挥系统指挥系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组织、指挥神经中枢。它的职能是根据信息分析部门提供的情报资料,指挥和调配人、财、物的流动,组织减灾行动的实施,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5.1.4减灾行动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的内容一般是指减灾的设施和措施建设及减灾行动目标。5.2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5.2.1缺乏综合规划的防灾体系和灵活高效的反应机制目前的分散管理效率低、反应慢、重复建设多,在机制方面存在诸多弊端。5.2.2城市防灾标准普遍偏低,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弱目前,城市防灾标准普遍偏低,不少城市对城市生面线工程的防灾缺乏足够重视,忽视生命线工程的建设,造成城市生命线系统抗灾能力弱,灾害隐患较多。5.2.3防灾科技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对灾害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防灾技术偏重于单一技术,缺乏综合性,研究活动以部门为单位分头进行的,而且以各专门领域的灾害或风险控制为主,缺乏总体性的风险分析或风险研究。5.2.4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间灾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综合性的的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紧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亟待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重复建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信息资源还没有整合起来。5.2.5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突发事件应对网络有待完善危机应对,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和高效的核心机构,还需要志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国际援助等资源。5.3城市减灾系统工程重点5.3.1城市建设和开发区选址5.3.2城市防灾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基本图集的编制5.3.3针对城市灾害的特点调查在还危险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