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下午好讲课人:李继文电话:13693399289邮址:lijw1@ccps.gov.cn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及其认识上的深化▲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进展及其现存问题▲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几点对策性思考●本讲所要讲授的四方面内容: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及其认识上的深化工业化:农业社会工业社会9发展的过程▲对工业化含义具有不同的界定▲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分析该问题的两个前提按占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划分※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英法美等)※不完全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德日等)※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前苏联等)1765年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日本新干线苏联援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888年福州船政局设计制造的“平远”号军舰按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划分※内源性工业化(英国等)——主要依靠国内要素来推动※外源性工业化(拉美国家等)——主要依靠国外要素供给来推动按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划分※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等)——用本国产品替代原先进口商品※出口替代工业化(亚洲“四小”等)——以鼓励出口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与特殊的体制转换过程相伴随▲工业化在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强制性地推进▲工业化经历了特殊的原始积累过程▲完成工业化任务的时间被高度压缩●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收入变动范围(人均GDP)工业化的阶段1964年美元1970年美元1200—400280—5602400—800560—11203800—15001120—210041500—24002100—3360资料来源:根据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整理按照H·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工业化和收入水平增长有着很高的相关关系”。三农消费结构▲偿还历史欠帐的压力▲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压力▲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压力▲新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压力●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迫切要求探寻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内的发展经济新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经济实惠的新路子。”▲1982年,党的十二大: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翻两番”、“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的战略。归根结底,就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1992年,党的十四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1997年,党的十五大:“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党的十七大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认识的提升※进一步强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由“结合”到“融合”※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六大报告两化关系增长方式转变以人为本发挥比较优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小结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也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根据形势的变化、经过长期探索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与信息化相融合、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坚持生态文明、能够促进集约型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人为本、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统筹兼顾、能够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工业化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得益彰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工业化模式上的集中体现;是工业化一般规律与中国工业化实践的有机结合。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克服四个“通病”走出四个“误区”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的条件,迈入了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我国工业化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改善结构,提高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克服四个“通病”走出四个“误区”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世界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四个“通病”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增长极限论”、“零增长”等困惑和反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失业病”▲“污染病”▲“城市病”▲“异化病”●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失业病”的“致病基因”:人口基数大●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污染病”的“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脆弱目前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极度脆弱的占9.7%,重度脆弱的占19.8%。我国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0%的耕地面积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污染病”的“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脆弱●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污染病”的“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脆弱在我国,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退化的草地上土地大量裸露,荒漠盐碱化触目惊心。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266.67万hm,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cm厚的沃土。※户籍制度等●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城市病”的“致病基因”——户籍制度等●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异化病”的“致病基因”: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克服四个“通病”走出四个“误区”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工业化认识的四个误区▲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工业化▲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忽视工业劳动力比重提高▲把工业化等同于二产“一枝独秀”——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工业化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工业化是“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农业是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关于农业的“五种贡献”理论▲阿勒泰四大优势产业畜牧矿产旅游能源▲阿勒泰在利用国外资源方面的地缘优势▲阿勒泰福海工业园区——资源深加工区●关于工业化认识的四个误区▲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工业化▲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忽视工业劳动力比重提高▲把工业化等同于二产“一枝独秀”——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工业化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工业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库兹涅茨“一般模式”)工业化起始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由于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开始时市场化已得到较大进展,以商业、服务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工业化结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后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三次产业产值构成与从业人员构成比较(%)产值构成(%)从业人员构成(%)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250.520.928.683.57.49.1197828.148.223.770.517.312.2200015.950.933.250.022.527.5200811.348.640.139.627.233.2●关于工业化认识的四个误区▲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工业化▲把工业化等同于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忽视工业劳动力比重提高▲把工业化等同于二产“一枝独秀”——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工业化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新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变迁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相当于“广种薄收”,具有低质低效的特征。▲集约型增长——主要依赖于通过科技进步等而使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相当于“精耕细作”,具有高质高效的特征。●老话题: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总趋势:工业化不断走向集约化早期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现代增长理论忽略科技进步因素将科技进步作为外生变量将科技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实践: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演进●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意义▲关于外延式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原理▲有关节约和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断▲关于科技生产力以及生产社会化的原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及其“转变难”的原因探析▲历史因素▲体制因素▲发展阶段因素▲思想认识因素▲国际产业转型的影响……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弊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克服四个“通病”走出四个“误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进展及其现存问题●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推进及其成效▲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考核办法▲试验示范▲全国18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珠三角地区广州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5大类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推进及其成效●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仍很严重▲工业大而不强仍很突出▲传统优势不断趋于下降▲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压力较大▲“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五高五低”:▲总量高,人均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循环低▲产值高,科技低▲代价高,实效低代价=投入+损失,实效=产出–浪费2009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超过50%,铜和钾更超过70%,铬90%以上依靠进口。按照目前GDP增速测算,我国45种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到2010年仅剩24种,到2020年仅剩6种,其中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将基本枯竭。●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1世纪议程》▲《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会议▲中国威胁论……在2009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向世界作出承诺,我们到2020年能源消耗的强度要下降40%—45%,或者说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要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比重要提高到15%左右,而且还要增加森林碳汇。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作出了承诺。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我们提出到2015年能源消耗的强度比2010年要下降16%,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要下降1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下降8%—10%。●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仍很严重▲工业大而不强仍很突出▲传统优势不断趋于下降▲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压力较大▲“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数字鸿沟”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