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上海乳腺癌论坛会议纪要2010-11-152010.11.05-2010.11.06,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上海乳腺癌论坛在上海浦东展览中心召开。上海乳腺癌论坛创立于2006年,经过5年发展,上海乳腺癌论坛无论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都逐渐成为国内乳腺癌领域最高盛会之一。这些年来,凭借上海乳腺癌论坛这个平台,唤起社会各界对乳腺癌的关注,提升乳腺癌诊疗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上海乳腺癌论坛涉及乳腺癌诊疗的各个邻域,包括早期诊断、筛查、治疗、预后评估、基础研究和继续教育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探讨最新的治疗理念和诊治技术。本届上海乳腺癌论坛上,大会主办方邀请到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近二十位国际著名的乳腺癌领域专家做精彩的演讲报告,向每一个参会者传递国际乳腺癌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诊断和治疗最新的理念和技术,是一次难得的巅峰会议。本次论坛共吸引了国内外乳腺癌治疗领域1400余位同仁参加。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志敏教授主持,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蒋国梁院长到会并致词;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薛洪玉女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终身教授张嘉庆先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沈镇宙先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孙斌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11.05上午的大会演讲报告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中心的EricP.Winer教授和IanE.Krop教授为我们传递了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新讯息。EricP.Winer教授回顾了内分泌治疗的进展,也指明了发展方向,他特别提到内分泌治疗中远期复发、长期应用后耐药,以及不同药物选择差异上的问题。IanE.Krop教授专门就近年的热点——HER2阳性乳腺癌的特性及靶向治疗做了报告。靶向治疗也是乳腺癌未来系统治疗的方向,应用曲妥珠单抗可以有效降低HER2阳性患者40-50%的复发风险;不仅如此,一种名为T-DM1的新药兼具化疗和靶向药物的特性,在美国进入II期临床阶段。接下来,邵志敏教授报告了中国上海地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进展,尤其对三种手术方式: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术后I期重建,予以了详细说明。他提出,保乳、前哨等手术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巨大作用;在中国,由于观念等因素,导致这些手术的比例还远远不及欧美。对早期患者开展兼顾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手术方式,是乳腺外科医师的职责所在;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进入纯粹追求保乳率、再造率、而忽视患者指征的误区。在11.05上午的乳腺癌流行病和筛查专题中,来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金凡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柳光宇教授分别就上海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基于社区的乳腺癌试点筛查做了报告。金凡教授回顾了近年来上海市逐年增高的乳腺癌发病率,并介绍了一些生活、膳食因素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柳光宇教授提出,我国城市社区乳腺癌早期诊断现状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乳腺癌早期筛查项目存在人群覆盖率低、以机会性筛查为主的特点,缺乏一种长效机制。他汇报了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5月携上海市疾控中心、闵行区疾控中心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七宝社区为试点区域开展的项目,第一轮乳腺癌筛查从2008年5月到2010年10月,历时2年半的时间,共完成七宝社区乳腺癌早期筛查妇女13183人次,接受影像学检查8234人次,共发现乳腺癌列数33例,间歇癌3例。相比对照社区,七宝社区的早期筛查工作凸显了早发现、早诊断的优势,为下一步实现优化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由此可见,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实现保乳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11.05下午是乳腺癌病理影像和外科专场。首先,来自天津肿瘤医院的付丽教授就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具体的病例,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演讲。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王建东教授,则针对当前影像学热点MRI,作了MRI引导下的乳腺肿瘤活检的报道。随着早期诊断的推广,虽然钼靶和超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更多超声和钼靶均不能发现、仅被MRI发现的肿块被大量甑别出来。基于MRI的穿刺技术,是对当前影像学定位的乳腺癌穿刺系统的补充。接着,来自日、韩、台以及中国大陆的知名学者对东亚乳腺癌外科治疗现况作了精彩汇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乳腺中心主任Dong-YoungNoh教授汇报了韩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手术的发展趋势。韩国乳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方式在过去20年里有很大的变化。乳房单纯切除术的比例在迅速下降,保乳比例达到40%以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也作为腋窝处理的首选方法。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王永胜教授、日本昭和大学医学院乳腺外科主任SeigoNakamura教授,和台北醫學大學外科刘自嘉教授,分别介绍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中国大陆经验、日本经验和台湾经验。王永胜教授代表CBCSG-001系列研究组汇报了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清扫术多中心研究、GeneSearchTM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学习曲线多中心研究以及OSNA法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指出,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简单、安全、可信、可重复性高、假阴性率低的特点,大大改善了腋窝后遗症,不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不符合伦理要求。SeigoNakamura教授发表了几项由日本乳腺癌协会开展的前哨淋巴结研究,对新辅助化疗中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自嘉教授则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乳腺癌哨兵淋巴腺摘取遭遇的困難和解決方法,颇具实用性,受到了国内同行的称道,反响热烈。接下来,大会专家就乳腺癌术后修复问题,开展了演讲和讨论。韩国建国大学医学中心NamSunPaik教授汇报了乳腺癌的肿瘤整复外科技术——乳腺手术的切口设计和切除方式的选择等进行了精彩演讲。他演示了大量手术图片和手术过程,对不同情况下的皮瓣选择、切口选择,都有自己的见解。他强调,乳腺外科医师必须借鉴整形外科技术;而整形外科医师必须了解肿瘤治疗规范,因此乳腺外科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共同合作非常重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任国胜教授就自己在乳房重建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做了汇报。他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换取最佳的手术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和手术时机;并指出适合用假体重建的患者,不主张用肌皮瓣,适合用背阔肌皮瓣的患者,不主张用腹直肌皮瓣。他的观点,引发了大会热烈的讨论,在接下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主持的“乳腺癌术后重建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吴炅教授专门请NamSunPaik教授和任国胜教授,就乳腺癌术后乳腺再造中的假体选择、皮瓣特点、切口设计、国内外差距、国内推广的可行等不同方面,做了热烈讨论,与会的外科医生对这一专业性话题表示了高度兴趣。第二天(11.06)上午,是乳腺癌术后系统治疗专场。包括欧美、日韩和中国大陆的知名学者,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开展了热烈交流。哈佛大学医学院的PaulGoss教授分析了乳腺癌细胞中ER和ErbB受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他认为,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HER2/ER的交互作用与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因此同时阻断ER和HER2是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而完全阻断HER2家族(包括EGFR、HER2、HER3、HER4)的作用可能从机制上解决内分泌耐药问题。在临床应用上,他强调对于HR+/ErbB2+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双重靶点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内分泌治疗,在合适的患者中,拉帕替尼+来曲唑可以延迟化疗的运用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NorthCarolina大学癌症中心的HymanB.Muss教授对乳腺癌亚型的辅助化疗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江泽飞教授针对乳腺癌化疗若干热点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并强调肿瘤科医生应该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做出治疗决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癌症中心的SusanF.Dent教授讲演了紫杉醇在转移性乳腺癌应用中的新进展,尤其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最新数据。最后,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宋三泰教授对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一些重要问题,做了总结。他用通俗的语言、清晰的表达,给与会者们厘清了临床实践中一些盲点和误区。11.06下午是乳腺癌新技术和转化型研究专场,这也是大会最后半天。来自台湾長庚大學醫學院的陈训徹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的MasakazuToi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佳艺教授,分别以“以超音波作為乳癌篩檢輔助工具之實證醫學”、“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个体化治疗”、“可手术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高局部区域复发率及术后放疗价值的探讨”为题,和与会者们分享了在乳腺癌影像筛查、新辅助治疗前沿、放疗技术等方面的新研究、新发现。在接下来的循环肿瘤细胞专场中,更加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lF.Hayes教授受邀主讲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江泽飞教授则汇报了他领衔的一项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成果。这一主题引起了现场诸多讨论,如检测系统的准确性、特异性、对临床转移预测的价值和缺陷等等。最后,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CarlosL.Arteaga教授发表了大会闭幕演说,就2010年度乳腺肿瘤转化型研究的进展做了概括式的提点,主要包括:Trastuzumab-DM1对HER2+乳腺癌的新应用、HER2+乳腺癌中联合靶向抗体治疗新策略、基底样三阴性乳腺癌中PI3K和MEK的作用、术前以及新辅助临床试验的创新,以及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分析的价值。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会务组在中午和傍晚时间还安排了七场专题研讨。分别是:会议专题研讨一,MattiAapro教授和徐兵河教授主讲的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抗血管新生和抗HER2);专题研讨二,EricP.Winer教授主讲的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IES和TEAM临床试验);专题研讨三,MattiAapro教授主讲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专题研讨四,沈坤炜教授和胡夕春教授主讲的不同月经状态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专题研讨五,PaulGoss教授主讲的绝经后女性内分泌治疗时限的问题;专题研讨六,ChristophCZielinski教授主讲的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的生物学原理和基础;专题研讨七,也是蒽环类专题研讨,由江泽飞教授和王永胜教授主讲,阐述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及右丙亚胺预防蒽环类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这些会议专题研讨从乳腺癌治疗的各个角度,以充足的证据、翔实的数据,对与会者做了很好的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