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和谐理念的北方典型河流(滦河)综合治理研究姓名:张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指导教师:孙东坡;赵立敏20070501基于和谐理念的北方典型河流(滦河)综合治理研究作者:张峰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王兆印.田世民.易雨君.WangZhaoyin.TianShimin.YiYujun论河流治理的方向-中国水利2008,(13)河流治理工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河流,产生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严重时人们不得不考虑将河流重归自然化.随着越来越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人们发现只有通过河流综合管理.才能使河流利用、河床演变以及河流生态三个方面达到协调和统一.在总结国内外治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综合管理的概念和河流治理的方向.河流综合管理包括:对河流的上、中、下游及河口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因局部效益牺牲整体:在通过水资源利用、防洪和发电等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水文过程、河床演变、环境与生态的不利影响.2.期刊论文石瑞花.许士国.SHIRui-hua.XUShi-guo河流生物栖息地调查及评估方法-应用生态学报2008,19(9)河流生物栖息地的研究是河流生态修复和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本文概述了河流生物栖息地的分类、调查方法(包括调查范围、采样密度、采样季节和数据记录方式)以及调查数据处理等;并从物种与栖息地适宜性关系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栖息地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评述;最后,在探讨发达国家关于栖息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河流治理应从生物栖息地角度出发进行生态恢复建设.3.学位论文王文雯城市河流治理生态效应优化模式探索——以济南市玉绣河为例2004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对城市河流的整治,已经摒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形成的唯效率主义河流管理观念,而是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已进入生态水利或环境水利的高层次管理,.该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对城市河流整治的成功经验,以生态城市和生态恢复理论为指导,针对济南市玉绣河水环境治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初步探索了济南市玉绣河水环境治理的生态模式.研究过程中,对玉绣河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对玉绣河造成水质污染的点源性污染源和非点源性污染源以及其他污染成因.在参考了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对玉绣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后,发现在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治理方案的指导下,尚无法实现玉绣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会造成后续管理工作上的困难.为此,作者力图在生态恢复学思想的指引之下,探索一条适合玉绣河水环境治理的优化方案.文中首先结合玉绣河水环境的现状,提出理想方案,即从面、线、点三个方面详细提出更适合于济南市玉绣河治理的生态措施,其中包括总体水系规划、线状河道生态设计(控制河流污染,使污水资源化措施;扩大滨水空间,加强空气环流;生态驳岸设计;河底纵断面生态设计;绿色廊道的设计)、局部生态湖泊和生态池塘的设计(浅水区水生植物的生态设计、滨水区生态恢复设计、湖岸生态恢复设计、生态池塘的生态设计等).然后对方案的生态效应进行水质和绿地两方面的样方抽样分析,据此对济南市玉绣河水环境治理优化方案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价与讨论.其中包括对玉绣河水质的改善、对两岸绿地生态效应的改善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方面.该文对玉绣河水环境治理提出的优化方案及其研究方法,也将对其它城市的河流整治工程有所借鉴,促进对河流工程治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建立具有健康生态系统的城市河流,对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的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期刊论文胡洪营.何苗.朱铭捷.管运涛.李睿华.林岩清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给水排水2005,31(4)如何选用和集成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河流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总结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类型河流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原则与集成化策略,在分析我国北方河流的物理结构与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还就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健康河流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5.学位论文吴林林黑臭河道净化试验研究及综合治理工程应用2007水环境污染己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城市河流的污染则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河流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河流,致使不少城市河流尤其是中小型河流长期处于黑臭状态。水体质量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坏境,制约了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黑臭河流治理己成为当前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系统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一对国内常用的截污、清污、调水等工程措施治理城市黑臭河流的方法进行了评述和分析,指出生物修复是城市黑臭河流整治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论文比较分析了城市黑臭河流治理的方法及原理,总结了各种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本课题研究主要为城市黑臭河流的治理开发一种有效地、能充分与城市自然生态水环境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本研究采用工业河生物净化槽中试装置处理工业河黑臭水体,研究结果表明:1、净化槽对工业河黑臭河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因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水力停留时间的大小、污染负荷及水生植物、微生物生长状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启动期间,填料+植物净化槽系统对BOD,5、COD,Cr、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0%、34.8%、34.7%、26.7%,去除率高于填料净化槽。2、投加微生物菌剂对于提高净化槽的净化效果并不明显。投加微生物菌剂会较大幅度增加河道治理的运行成本。3、水力停留时间对净化槽的BOD,5和TP去除效果均影响较大,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时的净化效果要稍优于8h的;(填料+植物净化槽对BOD,5和TP的净化效果优于填料组。、)水力停留时间对填料净化槽去除NH,3-N的效果影响不明显,但对填料-植物净化槽的影响较显著。曝气能明显提高净化槽对NH,3-N的去除能力,填料+植物净化槽对NH,3-N的去除率高于填料净化槽,但曝气对净化槽的T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植物在净化槽去除氮污染物中贡献较小(8.92%),但在净化槽去除磷污染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5.24%)。日间各净化槽内DO含量总体上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在14∶00至16∶00时段内达到最大。4、本研究应用截污、疏浚、人工增氧曝气和综合调水等措施对工业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年多的监测结果表明:治理后工业河水环境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水体溶解氧大幅增加,底泥有机质含量、氮磷含量均有所降低,表明底泥有从厌氧向好氧状态变化的趋势,河道生态系统走向良性恢复。但由于截污不完全,短时间会造成水体各类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对工业河水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产生一定的冲击,有效和及时的排污监管是工业河治理的根本保障,加强治理系统的监测和管理维护对长效保障黑臭河道的治理效果至关重要。6.期刊论文杨柳.任珺.陶玲.罗青龙河流生态治理技术的砑究现状-能源与环境2009,(2)系统分析国内外关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河流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河流生态治理的技术及方案,就河流生态恢复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讨论.7.期刊论文胡淑云河道治理中的水生态保持和修复问题初探-河北水利2010,(6)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的加大,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理念也发生着改变,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流回归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河道治理以水生态保持和恢复建设为主线,综合防洪、环境整治、水生态恢复为一体的新的科学治理模式.8.期刊论文刘海洋关于北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0)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提出了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治理理念.9.学位论文石瑞花河流功能区划与河道治理模式研究2008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河流不仅在水利方面起到防洪减灾、供水兴利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还是沿河地区人群与生物集结的场所及人文历史发展的载体,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河流治理模式主要以“防洪兴利”为主,目前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寻找平衡”以及“河流生态建设”等成为新时期的治河理念。随着上述理念的提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研究急需寻找一套适当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河流功能区划的角度出发,兼顾河流的资源、环境及生态功能,提出了一套河流功能评估、功能区划及典型功能区治理模式的技术和方法体系。工程实践方面,重点探讨了生态型护坡构建技术及河流生物栖息地改善措施等生态修复方法。首先,研究了现代条件下河流功能的扩展及分类体系,并建立了河流功能综合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采用了多指标评价法,对河流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分别建立指标体系。采用打分法,对每个指标进行分级并设定分级标准。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给出每个指标的评估尺度,经过尺度变换,计算指标得分,建立了河流功能的综合评估方法。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沈阳市浑河河段的评估,评估成果可以为该河段下一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提供参考。其次,较系统地研究了河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分类体系、区划方法及区划程序。从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河流功能的完整性出发,按照人类对河流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河流的功能特点将河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境修复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和过渡区5类。给出了这5种类型区的定性描述,并就如何判断功能区的类型进行了定量研究。以河流功能综合评估方法为理论基础,依据河流社会功能评估得分和自然生态功能评估得分两个准则建立功能分区图,建立了河流功能区划的双准则约束矩阵分区方法。最后总结上述内容给出了河流功能区划的程序。第三,重点探讨了生境修复区的治理方法,包括生态型护坡构建技术、方案决策和生物栖息地状况改善研究。生态型护坡构建技术包括生态型护坡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常用的材料和结构。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满足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亲水功能的生态型护岸的结构设计方法。方案决策部分,建立了生态护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案优选方法。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了德尔斐专家调查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方案优选方法引入了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基于TOPSIS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共有10位专家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调查采用了两两比较法,方案的相对偏好调查采用语言评语集。应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指标权重,应用三角模糊数和模糊左右评分法将语言评语集中的语言变量转化为实数值,然后应用TOPSIS方法进行方案优选。将上述评价体系和决策方法应用于沈阳市浑河生态护坡工程方案优选中,结果表明三维植被网是最优的护坡措施。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对指标权重和决策过程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包括正交化技术和距离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指标体系中,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对方案优选结果比较敏感,可以作为决策过程中的主导因子,其它指标对优选结果皆不敏感;距离计算方法和正交化技术对优选结果不敏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决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第四,河流生物栖息地状况改善研究部分,首先阐述了栖息地的分类和评估技术,然后建立了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栖息地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