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PPT42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按钮使用说明:点击进入内容导航,浏览并链接到相应知识点点击可以回到你刚刚浏览过的那张幻灯片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国土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比值1/33/51/31/41/5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GDP居世界位次10116522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阅读课文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你知道中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从地形上看,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兼而有之,赋予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以多样化的色彩。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北到南由寒变暖,从东到西由湿变干,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地的地理环境状况明显不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读图10-2,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这些经济特区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和星罗棋布的岛屿,这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众多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相继崛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广大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海南省推进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大力开发以热带海岛风情为主要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中国南部海疆一颗充满魅力的璀璨明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沿边地区,国家相继开放了一系列陆疆口岸,与邻国开展广泛的边界贸易。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区的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云南的旅游业成为该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这些城市分布在长江干流沿岸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2.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8个城市,议一议它们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并具备哪些发展优势。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中国领导人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海军参加亚丁湾护航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30多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纵观中国,城乡日新月异,到处欣欣向荣;放眼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浩荡洪流。2008年,中国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中国在上海又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783亿美元,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2位。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粮食产量达到54648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棉花产量596万吨,油料产量323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8倍和5.2倍。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2010年,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迅速成长起来。中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29位。2010年,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1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2位。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居世界第2位,但与居世界第1位的美国相比,尚存在着显著差距。中国人均GDP居世界第121位。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目前,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6,人均石油、天然气储量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主要金属储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中国单位产值的能耗,约相当于美国的3倍、德国的4倍和日本的6倍。中国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仍很突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谓任重道远。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生产的多为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许多核心技术不得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等加强。(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说一说,上面的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上面材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资源较少、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基本国情。我们应该继续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读下文并结合“中国某地循环经济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结果是对自然资源过分开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等。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1)大致判断出该地所属地区(四大地区),并说说判断理由。属于南方地区,判断理由是图中有茶叶生产,而茶叶主要产在湿润的南方地区。同进,花卉生产和养鱼也多在南方地区。(2)请参照上文,概括出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湖南教育出版社制作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导入新课基本国情区域特色课堂练习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