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25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研究生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吳智富指導教授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賴士葆論文摘要本研究嘗試以整體的觀點,涵蓋對專案外在環境特性與內在因應能力的討論,探討如何建立專案風險的管理程序及因應機制,以確保專案風險的發生可能減低,或一旦風險的確發生,風險對於專案所衝擊的不利後果能夠最小。於是本研究選取新產品發展專案為研究對象,以個案訪談法進行,共訪問七個新產品發展專案後,得出研究結果與命題如下:命題一專案風險與環境特性有關,環境特性包括豐富性、集中性與變動性。命題二專案風險與風險因應能力有關;因應能力包括資源取得與調配能力及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命題三專案風險預應策略可降低專案風險命題四專案風險因應策略與專案風險型態有關此外,本研究分別研究並提出專案風險、專案風險管理、專案風險檢核矩陣、專案風險環境特性、專案風險因應能力、專案風險因應策略與因應型態的概念與意義,並釐清環境特性、因應能力與因應策略的關係,以及嘗試建立整合性的風險管理程序。最後依據126本研究的專案風險管理程序、針對需求面、通路面、競爭面、技術面、供應面、外包面、資金面、員工面、團體面九個風險環境構面提出風險管理、因應能力分析及因應策略建議。壹、前言一、研究動機在社會、經濟、技術及政治快速變遷下,專案管理由於具有彈性及可變性,已被視為因應複雜環境最好的管理方法。而在未來越來越複雜的外在環境變化中,專案管理者必須學習處理更廣闊的領域,以導引專案至成功的境界。即提到專案管理必須面對內部與外部障礙,包括不穩定的經濟、競爭密集、技術改變、社會運動與消費者主義、專案複雜度、顧客特定需求、組織重新結構與專案風險等。而除了外在環境越來越複雜,由於專案團隊集合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員,也使專案的任務環境更加不確定。而由於專案面臨內在與外在的不確定性及風險,可能不利於專案目標的達成,因此有必要針對專案可能面臨的不利事件加以評估與分析,以瞭解專案風險的衝擊來源,並決定對專案風險的因應方式,以確保專案目標能夠確實達成。本研究嘗試以整體的觀點,涵蓋對專案外在環境特性與內在因應能力的討論,探討如何建立專案風險的管理程序及因應機制,以確保專案風險的發生可能減低,或一旦風險的確發生,風險對於專案所衝擊的不利後果能夠最小。二、研究目的由上述的研究動機出發,研究目的有以下五項: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271.探討專案所面臨的風險來源與環境特性。2.探討專案風險因應能力的意義與構成內涵。3.探討專案風險可行的因應作為與因應策略。4.探討風險、環境特性、因應能力與因應策略間的關係。5.嘗試建立整合性的專案風險管理程序及機制。貳、研究設計一、研究架構本研究要探討的主題,包括專案風險環境特性、專案風險因應能力與專案風險因應策略,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架構如圖一。二、研究對象本研究取新產品發展專案為研究對象,個案基本資料摘要如圖一所示。外在環境特性外在環境特性內在因應能力內在因應能力專案風險因應策略專案風險因應策略專案風險:不利事件發生可能與後果衝擊圖一研究架構128表1個案背景簡介個案公司桂冠SC1AG寶騰TYHGSC2產業背景食品業汽車零件業電腦業光電業二極體光電業通訊業專案性質開水冰安全氣囊21'螢幕照相機二極體掃描器網路卡完成預算500萬3000萬1800萬2000萬1000萬2000萬5000萬完成時間1年2--3年1年半1年1-2年1年1年成果重點安全衛生安全性可靠度解析度可靠度影像技術開發現有規格相容執行速度規格掌握執行速度軟硬體整合執行速度規格相容參、命題發展一、專案風險與環境特性命題一專案風險與環境特性有關,環境特性包括豐富性、集中性與變動性。專案風險指專案進行時可能遭遇的不利事件,將對專案目標,包括成本或財務目標、時間或排成目標、成果或品質目標造成衝擊,致使專案目標無法達成。命題1-1專案風險與環境豐富性有關;豐富性越高,專案風險越高,反之,豐富性越低,專案風險越高。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29外在環境資源愈豐富,專案進行時可自環境取得的資源就愈豐富,專案風險就愈低;反之,若外在環境資源愈稀少,專案進行時可自環境取得的資源就愈稀少,專案風險就愈高。命題1-2專案風險與環境集中性有關;集中性越高,專案風險越高,反之,集中性越低,專案風險越低。外在環境資源分佈愈集中,專案進行時自環境取得資源就愈不容易,專案風險就愈低;反之,若外在環境資源分佈愈多元分散,專案進行時自環境取得資源就愈困難,專案風險就愈高。命題1-3專案風險與環境變動性有關;變動性越高,專案風險越高,反之,變動性越低,專案風險越低。外在環境變動性包括變動方向性與變動快速性,當變動方向趨向資源縮減或資源集中,而且變動速度愈快,專案風險愈高;反之,當變動方向趨向成長或均勻分佈,或變動速度愈慢,專案風險愈低。二、專案風險與因應能力命題二專案風險與風險因應能力有關;因應能力包括資源取得與調配能力及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專案風險定義已於前所述,專案風險因應能力指專案進行過程中,對專案風險或不利事件的預先因應或事後反應的能力,包括資源的取得與調配能力及資訊的取得與處理能力。資源的取得與調配能力指專案進行所投入擁有資源的豐富性、彈性及資源調配靈活130度,資訊的取得與處理能力指專案進行過程中,對風險面環境的資訊蒐集完整、資訊流通快速以及資訊決策的快速程度。命題2-1專案風險與資源取得及調配能力有關;資源取得與調配能力越高,專案風險越低,反之,資源取得與調配能力越低,專案風險越高。資源擁有愈豐富、愈彈性、資源調度愈靈活,愈能因應外在環境的資源貧瘠、資源集中或負向變動快速特性,愈能事先預應或事後反應專案風險或不利事件的發生,因此專案風險愈低;反之,資源擁有貧瘠、僵固或欠缺資源調度,越不易因應外在環境的資源貧瘠、資源集中或負向變動快速特性,愈無法事先預應或事後反應專案風險或不利事件的發生,因此專案風險愈高。命題2-2專案風險與資訊取得與處理能力有關;資訊取得與處理能力越高,專案風險越低,反之,資訊取得與處理能力越低,專案風險越高。資訊擁有愈完整、資訊流通愈快速、資訊決策愈快速,愈能因應外在環境的資源貧瘠、資源集中或負向變動快速特性,愈能事先預應或事後反應專案風險或不利事件的發生,因此專案風險愈低;反之,資訊愈欠缺、資訊流通愈緩慢、資訊決策愈緩慢,越不易因應外在環境的資源貧瘠、資源集中或負向變動快速特性,愈無法事先預應或事後反應專案風險或不利事件的發生,因此專案風險愈高。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31三、專案風險因應策略(一)風險策略的意義根據風險因應時點的不同,專案風險可分事先因應的預應策略,以及事後反應的反應策略。風險策略有以下八種:1.連結風險源:與風險源建立關係,關係包括互賴關係或監控關係,以降低風險發生可能。2.累積資源:針對風險環境的貧瘠性與變動性等,累積專案進行所需的資源取得與調配能力和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3.緩衝:利用建立備份的團隊資源或平行路徑,例如存貨、多家代理商,使得風險發生時,儘管衝擊發生,但正常運作仍能進行。4.隔離風險源:指利用區隔將風險源隔離於專案進行路徑之外,例如競爭者的威脅、公司資金週轉不靈波及的威脅、盜竊的威脅,風險隔離機制的有效性與隔離能力有關。5.分散風險源:指分散風險源的集中性,雖然並不主動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但由於個別風險源所佔比重已被降低,因此不利事件的風險衝擊也降低。6.選擇:指事先評估或篩選適合於本身能力的風險環境進入經營,包括是市場區隔的選擇、供應商的篩選等。7.轉移:利用合作關係,將風險部份或全部轉移與他者承擔,包括委託他人銷售、生產、設計、研發等,都是風險轉移。8.迴避:指放棄某項環境領域,以完全消除風險的威脅。例如迴避產業領導者的競爭威脅、關鍵技術的研發等。132(二)命題發展命題三專案風險預應策略可降低專案風險。表2風險預應策略風險策略連結風險源隔離風險源選擇累積資源緩衝分散風險源配置迴避風險降低型態降低發生可能降低發生可能降低發生可能降低發生衝擊降低發生衝擊降低發生衝擊降低發生衝擊消除發生可能風險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降低降低或消除消除命題3-1風險因應策略依照專案風險承擔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保留型、配置型與迴避型。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33表3風險預應策略風險策略型態保留型配置型迴避型風險策略連結風險源隔離風險源選擇累積資源緩衝分散風險源配置迴避風險承擔全部保留全部保留全部保留全部保留全部保留全部保留部份保留、部份轉移或全部轉移全部放棄四、專案風險、因應能力與因應策略關係命題四專案風險因應策略與專案風險型態有關。專案風險型態可依因應能力高低與風險高低分為四種型態,第一型風險為風險高、因應能力高者,傾向採取預應保留型。第二型風險為風險高、因應能力低者,傾向採取預應配置型或預應迴避型。第三型風險為風險低、因應能力高,傾向採取反應型策略。134肆、結論與建議一、研究架構與命題專案風險因應型態外在環境風險特性專案風險因應能力專案風險高低與型態命題一命題三命題四命題二圖二專案風險環境特性、因應能力與因應型態二、對管理學術的貢獻本研究分別研究並提出專案風險、專案風險管理、專案風險檢核矩陣、專案風險環境特性、專案風險因應能力、專案風險因應策略與因應型態的概念與意義,並釐清環境特性、因應能力與因應策略的關係,以及嘗試建立整合性的風險管理程序。三、對實務界的建議本研究對企業進行新產品發展時,專案風險管理的建議如下:1.應建立專案風險管理程序及機制,並建立專案風險指標,針對可能的風險來源,以及對專案成本、進度與品質目標的可能衝擊,專案風險管理--以新產品發展專案為例135將專案風險的資訊記錄建檔管理,此外專案管理者也應具有專案風險管理的視野。2.在需求面風險,應對需求面環境特性進行分析,包括需求顧客數目多寡、目標顧客需求多元或單一等,以評估風險高低。當風險高時,應評估本身的風險因應能力,例如通路資源、品牌等,若因應能力為高時,可採取預應保留風險的因應作法,包括強力廣告、舉辦說明會說服顧客等。若需求面因應能力不佳,可採取與同業或異業合作開發需求顧客,或以ODM或OEM代工的方式,將需求面風險轉移他人承擔,或根本放棄此顧客區隔。3.在通路面方面,應考慮通路面環境特性,包括通路提供管道的多寡、是否被壟斷,以及管道趨向減少或壟斷可能與速度,以瞭解通路配合不佳的可能。若風險為高,應考慮本身因應能力,若通路關係穩定長久、通路管道多、擁有自有品牌,可採取建立通路誘因、與通路建立各種關係,例如合作或互惠關係、分散代理商、選擇通路區隔,或乾脆整合資源、加強投資、或加強銷售點資訊系統的建立。若通路面因應能力不佳,可考慮與同業或異業共用通路,或委託他人代銷、或以OEM或ODM的方式,將通路面由他人經營、或根本放棄通路、迴避採用此一通路。4.在競爭面外在環境特性主要考慮競爭者多寡、是否出現強勢領導者、變化趨勢等,以瞭解被競爭者超越的可能。若風險為高,應考慮本身因應能力,若具備成本優勢或技術專精能力與領導者尚有優勢,可採取申請品名或產品專利、與競爭者合作,選擇合適價格或技術區隔。若不具技術專精或成本優勢能力,或相較能力136相差很多,可考慮與同業或異業策略聯盟,共同抵抗競爭者,應考慮迴避產業領導者,根本放棄或找其他生存利基、競爭區隔。5.技術面外在環境特性,主要考慮技術資源提供者多寡、技術資源壟斷程度以及技術創新改變所造成多寡與壟斷程度的變遷,以瞭解外在技術資源取得難易以及技術問題困難的可能。若風險為高,應考慮本身因應能力,包括技術研發經驗與技術人才素質、是否階段投資、技術諮詢與技術預測能力、技術資訊流通等,若能力為高,可考慮加強技術合作、技術諮詢、技術管理累積技術資源、採用多家技術來源、階段投資、評估選擇技術專精部份或較不複雜的技術,若能力不佳,可考慮與同業或異業技術合作,與技術合作者共同研發、分攤研發失敗的風險、或委託他人研發、或付權利金技術移轉,迴避、放棄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6.在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