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引深——教育目的的作用:(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主体。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客观尺度——社会需求。(2)内在准则——个体需要。(3)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高等教育目的: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的掌握宽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围和要求、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的规定。培养目标:指教育目标或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为人才走向社会之前提供一种职业资格,是与职业的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是一种有关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的目的观点要有哪些?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职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的目的。(1)自由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基本观点: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2、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什么?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深—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基础(二)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使人片面发展(分工的一方面是历史进步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私有制下的分工却限制人的发展,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三)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充分发展的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2、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3、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管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包括:1、面向全体学生;2、全程培养学生;3、全面发展学生;3、高等学习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应依据一下几方面的内容:(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2、简述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模式。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3、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条件,为确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2)教育基本规律。(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现实要求,是制定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最根本的现实依据。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如何分类的?(1)规定性目标与开放性目标(2)单向度目标与综合性目标(3)个体发展目标与群体发展目标(4)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5)实有目标与预期目标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实施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因此,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科技、社会与教育发展趋势与规律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前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在1939年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文科实科的分配究竟如何才算适当,是不容易确定的。就普遍的原则论,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我想还是成立的??我们的文化,一向重人事,而忽略形上形下两界,就忽略形上说,我们的弊病在轻文重质,就忽略形下说,我们的弊病又似乎在重文轻质??最妥当的政策还是让各种学科平衡发展。”新世纪我国高校要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片面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现代高等教育的方法,明确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人自身的完善。加快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改革,这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高校要进一步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落实和实施综合培养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校人文文化传统,努力建设一批不同层次的、系列化的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材,一方面可将现有体系内的若干课程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组织高水平教师,跟踪国际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将体现和反映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整合成新的课程不断推出。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两者融合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只有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人预言,21世纪单科教师的使命将结束,只能教一门课程的教师可能被淘汰。美国未来学家考夫曼在《教授未来》一书中,明确提出面向未来,教师应具有六种相对永恒价值的能力:获取情报的能力,清晰的思考能力,有效的语言文字交流能力,了解人的环境的能力,了解人和社会的能力,个人生存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基础能力的教师才有能力去培养青少年一代的社会适应能力。2、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校长,你认为应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P93)(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有那些取向?使举例说明。(1)通才化取向(2)专业化取向(3)职业化取向(4)基础化取向(5)复合型取向(6)素质化取向(7)个性化取向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