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一、现状与思路: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我对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逐步认识到“审美”在音乐教育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贯彻三维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逐步注重音乐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学生传统单一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正在被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替代。教学活动中逐步转变教师的角色,逐步做到师生同学、同乐、同创。教师逐步向着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合作者和欣赏者等多种角色转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正逐步成为我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二、改进措施的实施:(一)、定义基础音乐教学目的,给学生一个放松的环境“声音太轻了”“跑调了”这是以往音乐课上学生单独演唱时,老师的评价,而这些有些是受学生本身素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阶段进行,在初始阶段,教师必须明确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所以在初一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就说明“本学期评价标准中,首先是能自然大方的歌唱、表演,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其次才是音准、音量、回答的对、错。文艺委员及时记录这些情况,作为学期成绩之一”。除了文艺委员的记录,我自己也准备了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每次的表现。这样减轻了很多学生的心理负担,只要能放松表现,老师的评价就是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自然大方地歌唱,轻松地表演,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每次课堂组织演唱、表演时,学生会很愿意表现,就算有点跑调,声音不好听,依然能自然的表现。(二)、创设民主的形式,给学生开放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1)在新课标下不妨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尝试降低“师”的架子,和学生共同讨论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你会发现,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内容在不断得到补充,学生的参与兴趣会更浓。例:我在《广告背景音乐》这堂课的准备中,在资料还未准备齐全的情况下,在四个班试上,事先说明是试上,请学生作好记录:①哪些环节不是很好,怎样更好?②家中有哪些资料,提供给老师一用。在下课前留出5分钟时间和学生讨论,学生提出的建议和积极性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如:①可指定一个物品,让全班一起创作②我认为老师在音乐课上不该讲广告词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音乐③其中一种常见创作方法可用“套用音乐”一词④有些影牒带前有广告等等……,这些建议大家丰富了我的思路,再接下去设计教案、找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具,在其他班进行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了。“不怕油渍多也不怕油渍强……”学生情不自禁和我一起唱;“雪碧”、“绿箭”,学生脱口而出;争先恐后地用套用的方法进行编歌;分组创作、展示广告;这便是我上新课标、创新课时学生积极的响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生在平时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广,思维更活跃,如果老师一味按自己的思路走,其结果可能是思维被固定住。多和学生讨论、交流、无疑使学生认为老师更可亲,师生关系更融洽,老师的思路得到拓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快速增强。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用呢?2)尊重学生,用规范的音乐语言引导学生的认识。我曾上过一节新音乐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课《波尔卡》。在初听《雷鸣电闪波尔卡》前,我预留了几个问题,其中问题一是“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初听乐曲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一位女生说“我觉得有鼓、叉的声音”,我抓住学生思路说“在这儿这两样乐器叫定音鼓、钹,那你觉的它们属于哪类乐器”?学生思考了一下,紧接着回答“打击乐器”,我马上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打击乐器中定音鼓、钹的图象、音色。一位男生说“好象有小号的声音”,我同样问“小号属哪类乐器?”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我肯定他的回答“你说对了,是有小号的声音,”示意他坐下,然后提问“有谁知道?”有一个学生好象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鼓足勇气举起手说“铜管乐器”,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没进入我预想的目的,但学生没错,我顺势来提示“对,这位同学对乐器还是有所了解的,小号是属于铜管乐器,那铜管乐器中你还知道有哪些乐器?它们是如何演奏的?”学生的回答得到了肯定,马上很高兴地说“还有长号、大号,是用来吹的”。好,这下子我可以小结一下了“这类用来吹的乐器,我们总称为——”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异口同声的说出来了“吹奏乐器”。再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吹奏乐器中小号、长号的音色、图象。按照这样的思路,紧随着学生的思路又引出了“拉弦乐器”。在多媒体课件中归纳管弦乐队的编配,从而引出乐曲的表现形式是管弦乐队演奏。学生的兴趣在思考、回答、画面、音响中被提了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开放。有学生说“这些知识我好象都知道,在乐曲中我也能听出一些,但却从未进行总结、归类,这样一说我就更清楚了。”初中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平时有所了解的事物带着问题去听,使“听”更有目的性,增加了初听的效果。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得到尊重。传统教学中,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对”“错了”。但在这儿,我认为学生的回答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学生踊跃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用心的倾听,并有所感受。应该用音乐常识去引导,引导他们回到规范的音乐描述上。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新音乐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音乐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鼓励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溶入知识传授。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电视、广播、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中小学生每天从家庭或社会上有意无意中接受到很多的音乐知识,但这些有意无意中接受到的知识在学生的头中是呈片段的、零碎、不完整、不规范的。在音乐课中老师想办法经常性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用规范的音乐语言来引导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头脑中零碎、片段的知识在老师规范的音乐语言引导下和音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补充。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音乐知识必将不断扩充,音乐参与兴趣不断提升。(三)、运用多种手段,培养自信心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他才会积极表现,在课内外都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借助“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学生能自信独立的表演。在音乐课堂中,时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对某些学生的偏爱,并有较高期望,结果这些学生就常期盼上音乐课,课堂上情绪饱满、自信,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这种现象被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对一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或是认为自己声音不美,怕丢丑的孩子实施教育。首先,用真挚的爱,宽容的微笑,对待他们的不足,努力挖掘优点,鼓励多余批评,甚至于不批评,,在学生感到害羞或没有自信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勇于突破自己,想信自己能做的更好。其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难度,让这些学生在表现中得到信心。如在《难忘今宵》的演唱中,对于这些学生可降调演唱,在演唱成功是,给予积极的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学生有了初次成功的滋味,下一次再表现就简单了。2、借助小组合作表演,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比不同龄人的勾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防范。很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可在他的交往圈里确是大胆、自信的一员。利用这一点,我把教学模式设置小组合作模式。让大胆泼辣的学生与文静内向的学生组成一组,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个组合作进行创编,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棒,哪组最有创意,最后分别以汇报演出的形式表演,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的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合作精神,逐渐培养了学生对演唱、演奏、表演、对音乐课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生会形成习惯,变成乐于表演。在每学期期末考核中,我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事先说明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如唱歌、跳舞、口琴、其它器乐、音乐剧、小品等形式),而且可以几个同学组合表演,文艺委员排好节目单,在音乐会上按节目单的节目进行表演。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合作中放松地表演。在班级音乐会中学生的情绪高涨,有些学生在表演后觉得不满意,还强烈要求再表演一次。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激励,表现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表现的能力得到提高。四、结合课外音乐活动,创造表现机会音乐教育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外部音乐环境结合起来,让他们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表现的机会。如联合校团委、学生会举办全校性的文艺汇演、合唱比赛、歌手、乐手、舞蹈家评比等等形式,音乐老师帮助提高节目水平,俗话说“一可带三”,一个节目水平提高,便是一大片学生水平的提高,通过参与排练、表演,学生会变得更愿表现、更能表现。朱庙小学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