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心理咨询制度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定期对在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建立集体心理健康档案。3、及时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供学校相关决策、改革时参考。4、帮助学生解决发展特长、改善交往等现实指向问题。5、对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矫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个性。6、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学生,及时转介到高一级咨询、治疗机构去。二、心理咨询员工作职责1、学校心理咨询员应具备规定的资质,并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能。2、热爱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3、咨询人员应接受其专业范围内的个案,并在辅导时严守自己资格的限制。4、咨询人员在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全面收集有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5、咨询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经常接受上级咨询师的指导和咨询,不断提高自身的咨询水平,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6、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当事人许可,不泄露有关当事人秘密的信息。三、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1、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性原则是指心理咨询的目标不应只局限于消除来访学生的心理失调和障碍,更应为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服务,帮助其提高适应能力,建立起内外协调的良性发展机制。2、教育性原则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3、启发性原则咨询工作中必须充分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主动思考,促进自我成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24、整体性原则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把具体问题同整个心理活动整体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分析问题。5、协调性原则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心理指导矫正工作。6、巩固性原则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及时巩固咨询成效,避免出现反复。7、保密性原则要求咨询人员必须保守来访者的秘密,尊重来访者的合理要求。四、心理咨询保密制度1、心理咨询员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2、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纪录、测验资料、信件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作为档案,妥善保管。3、除了心理咨询员和档案管理员以外,学校任何其他人员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都无权查看心理档案室档案材料。4、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