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往与空间》到老年人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研究2010.1101•《交往与空间》一书出版于1971年,作者杨·盖尔(JanGehl)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家,多年来一直担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然后再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细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02全书共四章,首先分析户外活动的种类和需求动因,其次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剖析场地规划的原则,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场地设计的见解。1.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2.规划的先决条件3.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4.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031.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04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1.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上学、上班、购物、候车等行为)2.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晒太阳等行为)3.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05•不同程度的接触强度:高强度亲密的朋友朋友熟人偶然的接触低强度被动式接触(“视听”接触)06结论:1.户外活动主要是位于强度列表下面的低强度接触,也就是说很多接触都是浅层次的。2.低强度的接触是进一步发展其他交往形式的起点,这种发展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自然发生的,难以预测。3.关注这些低强度接触,是为了可以深化人们的交往方式,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有活力,是我们的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点。07左: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右:户外活动的数量与交往频率之间的关系•数据来自墨尔本街头生活研究08结论:1.三种类型的活动是一种“连锁式”的关系,这种连锁反应对于物质规划是很重要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可以通过改善户外空间的环境来促发更多的自发性行为的发生,从而为社会性活动的产生提供基础,使得城市更有活力。2.人们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越长,他们邂逅的频率就越高,交谈也越多。09关于城市生活与交通方面的关系,阿普勒雅得(Appleyard)和林特尔(Lintell)在1970-1971年间对旧金山市三条相邻街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环境质量恶化对普通住宅街区的影响。10上:少量交通的街道(2000辆/天)中:中量交通的街道(8000辆/天)下:大量交通的街道(16000辆/天)图摘自阿普勒雅得和林特尔著《城市街道的环境质量》111962年,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被辟为步行街,这在北欧地区还是新鲜事。当时许多批评家预言,这条街将会被遗弃,因为“城市生活并不是北欧的传统”。但恰恰是户外空间环境的改善,使得城市生活的数量和活动类型有了明显的增加。这证明了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12•步行街的诱人之处:有机会耳闻目睹众生相,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是市中心区和步行街上最吸引人的特点。上:斯特鲁根步行街吸引力研究13结论:1.调查表明,在银行、办公楼、展销厅以及点钞机、办公家具、陶瓷等一类乏味产品的橱窗前停留的人最少,而在报亭、摄影展览、电影院前的宣传栏、服装店、玩具店等与人及其周围环境直接有关的商店及展廊前则有大量的人驻足观赏。2.各种形式的人的活动应该是最重要的兴趣中心。活动是引人入胜的因素。3.而这些构成的户外空间生活则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因素。14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除了少数中世纪晚期的殖民城市外,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间形成的城市都没有被真正规划过的。它们是需要城市的地方开始发展,由市民自己直接建设而形成的。•虽然这些城市不是按规划建设的,但它们的发展却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这些中世纪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发性、自我调控能力和缓慢的有过渡性的发展。•城市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15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不同城市模式之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从艺术史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但实际上只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与户外活动这个论题有关。1.一种源于文艺复兴2.一种源于现代功能主义运动16文艺复兴——视觉形式方面•城市由自然发展转向有规划发展,一些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负责城建工作,并且形成了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建筑物之间、各功能之间的区域不再是兴趣的焦点,而空间效果和建筑本身受到更大的关注,并由艺术家们来决定它们的形式。所以在这一阶段,城市和建筑物的外观,也就是视觉方面的因素得到发展,并演绎成了评价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准则。•因此,在规划基本理论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强调城市和建筑物的视觉表现。17威尼斯以北的帕尔玛诺法——星形的文艺复兴式城镇•帕尔玛诺法(Palmanova)是一座星形的文艺复兴式城镇。1593年为史卡莫兹(Socamozzi)所建。•该城所有的街道,不管其使用目的和在规划中的位置如何,宽度都是14m。这些尺度主要不是由于使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形式上的考虑。•该城的大广场由于采用了几何构图,面积达30000m2,比锡那城中的坎波广场大了一倍以上。因此,它作为一个小镇的市政广场来说,是显得大而无当的。上:意大利帕尔玛诺法城18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规划理论第二个重要发展是受功能主义的影响在1930年左右形成的。在这一个阶段里,城市和建筑物的物质功能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规划要素和对美学的补充而受到重视。•功能主义的理论主要基于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医学知识。根据这些新的、广泛的医学知识,大约在1930年形成了一系列从健康和生理学角度来评价建筑的准则。19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比如住宅应有照明、空气、阳光和通风,居民应接近开阔的空间等。•规划要求建筑物向阳布置,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沿街布置,并将住宅区与工作区分开,以保证居民健康的生活条件和更合理地分配物质利益。结论:按照这样的规划,新的住宅区就会产生全新的特点——联排式的公寓楼都要根据阳光的方向采用开放性行列式建筑布局。20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柯布西耶宣扬功能主义的草图清楚地反映了对于太阳、光线和开敞空间的偏爱以及城市空间的消亡。摘自《关于城市规划》21直到20-30年后,大型的功能主义多层住宅新城在50、60年代建设起来,与此同时,与功能主义的多层建筑群平行发展的是随着汽车普及而兴起的独户住宅区。伴随着这两种新形式的快速发展,我们才能够开始对这种片面追求物质功能的规划思想进行评价。22问题:1.功能主义者对公共空间本身不感兴趣,忽视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对游戏活动、交往类型及聚会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潜在的影响。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着眼于功利和物质的规划思想。2.街道和广场被认为是多余的,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行人道和无际的草地。3.住宅、公共建筑、工厂等不同的功能划分,或许减少了生理卫生方面的缺陷,但也减少了更加密切交往的潜在优势。4.人、活动、功能之间相距甚远是新城区的特征,以汽车为主的交通系统使户外活动更加减少。5.发展起来的独户住宅区的花园为私密性的户外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街道设计、汽车交通、特别是人和各种活动的分散,公共的户外活动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大众传播媒介和购物中心实际上成了与外界仅有的接触点。23街道消失?!生活从新城区消失?!24当代社会状态下的室外空间生活趋势:1.家庭模式改变——家庭的平均规模变小,在斯堪的纳维亚,每户降到了2.2户。家庭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儿童越来越少,老人不断增加是一种普遍现象。2.由于技术与效率的提高,人们的空闲时间增多。所以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同时衍生出新的街头生活模式。25问题:•汽车的出现,牺牲了户外活动空间的物质条件,人们却可以随心所欲地驾车出行,探望朋友或者旅行。•手机、mp3、PSP等娱乐工具出现,在公交车站或者公车上,看到的是“埋头苦干”的景象。•虚拟网络的盛行,交往方式也发生,“宅男宅女”的出现或通过各类的论坛聚到一起。积极参与或消极参与?262.规划的先决条件27社会关系与建筑布局社区活动的先决条件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关于这些条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居民之中是否在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互相的交往的基础。•空间形式对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否认物质环境以及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空间处理能够拓展或扼杀发展的机会。•用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可以丰富住宅群;通过安排穿过公共空间的住宅通路和合理的建筑布局等方式,可以引导居民形成某种活动模式;设计含有各种空间和设施的物质环境结构,可以吸引所有的居民或居民群体。但是,建筑师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住宅区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是有限度的。——玛丽路易丝比斯特鲁甫(MarieLouiseBistrup)等,197628社会结构1.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2.私密的程度3.领域、安全和从属感4.过渡区——和缓的过渡29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公共空间的分级划分反映了社会组群的分级划分:•家庭有起居室;•住宅围绕室外广场和室内的公共用房这两个公共空间来组织;•整个居住综合体围绕着一条公共的大街布局,那里设有大型的公共活动中心;30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住宅群再划分在新建的斯堪的纳维亚住宅区相当普遍。•15-30户的小型组团使用效果特别好,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网络。左:丹麦斯卡德住宅群,1985年建(建筑师:C.F.莫勒斯·特格雷斯图/C.F.MollersTegnestue)31私密的程度•“带有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和公共空间的分级化组织的住宅区。这种清楚的结构加强了自然的监视,有助于居民们了解谁“属于”这一区域,并有利于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一致决定。”——奥斯卡·纽曼(OscarNewman),《可防卫的空间》32领域、安全和从属感•清晰的社会结构的建立,如果每个人都把这种区域是为住宅和居住环境的组成部分,那么它就扩大了实际的住宅范围。•促进居民们形成社交网络,并且加强了对外人的警觉和对公共空间及其居民的集体责任感。公共空间成了住宅产权的一部分,就可能防止破坏和犯罪,使居民得到安全保护。33过渡区——和缓的过渡•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住宅组群之间的过渡是有益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过渡区域最好有确定的物质边界以及出入口和大门,使每一住宅组团都划分明确,但是分界线不能过于生硬。保持良好的视线、空间连续性,从而不影响居民与外界的接触,信息的传递。34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地处北京市西南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于1998年3月28日开工,2000年9月通过验收,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人居奖。•特色:架空休息平台——实行人车分流35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6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7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8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9知觉·交流·尺度•向前和水平的知觉器官人类的自然运动主要限于水平方向上的行走,速度大约为5km/h。当一个人向前看的时候,水平方向的视域可达到两侧的90。。向上和向下的视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行走的需要看清楚道路的原因,此时视轴线会向下偏移10。左右。(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座位的安排都与视角有密切关系)•距离型感受器官与直接型感受器官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最重要的知觉以及它们与人际交往和体验外部世界有关的功能。根据霍尔的研究,人类有两种知觉器官:1.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2.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肌肉40知觉·交流·尺度•嗅觉——嗅觉只能够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感知到不同的气味。≤1m,能闻到从别人头发、皮肤和衣服上散发出来的较弱的气味2m-3m,能够闻到香水或者别的较浓的气味。≥3m,只能够闻到很浓烈的气味。•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7m,能够进行交谈30m左右,仍然能够听清楚演讲,但已经不能进行实际的交谈。≥35m,听觉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