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因世界经济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深受影响.同时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剧烈增长,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有社会、用人单位校方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从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SYB培训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这些原因出发。结合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分析,我将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教学结合,再统筹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总结了大学生应该多加强个人素质,提高个人能力,多参与就业活动,学校应该适当给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情况,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多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酒店行业;对策;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形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一个亿的就业机会,我国也不例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1年就日益突出。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持续存在。主要现状有:1.就业岗位供需明显不平衡毕业生规模增长超出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日趋明显需求是就业的前提,市场是就业的基础,当前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恰恰是供与需的矛盾,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曾经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看看2014吧,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酒店专业的角度分析,虽然3013年酒店行业被打压的不少,关门倒闭的很多,但酒店里人力资源的需求却不少,但进一步讲,它的人员缺口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从劳动力供求全局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自然很大,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2.地域差距明显近几年,我国的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高峰阶段。然而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就片面追求高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奔向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情有独钟,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就酒店行业分析,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择业,由于近两年经济变化,政府政策改革,酒店行业是高端的站住脚,低端的生存不下去,要说酒店有发展有前景,大家都奔大城市。由此造成众人同挤“独木桥”现象非常严重,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不屑一顾”。3.用人单位的盲目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就拿酒店企业为例,酒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抱着满怀希望,渴求运用到实践中,结果用人单位以经验不足要求一切从头学起,暂且不谈本科与专科的区别吧!很多此类专业的同学想想就觉得不值得,最后选择放弃了.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还设置身高、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呈现地域性差距;教育体制改革后一方面使用人单位消化不掉过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雇佣过表现较差的毕业生后,对大学毕业生采取宁缺毋滥的偏激做法;校方既不能提供给毕业生有效的就业指导,而且课程专业的设置也不尽合理,培养出名不副实的高材生;而作为处于就业竞争主体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素质不过硬,一方面对就业岗位提出过高的要求,等等1.社会原因1.1在中国现阶段主要是供过于求,导致就业竞争太过激烈。2014年高校毕业生近达700多万,在发生劳动力过剩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将使人力资源浪费和闲置,从而造成成群性待业。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很难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作出预测。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根据现有的培养能力决定人才供给结构和规模的问题,这导致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协调。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表现在毕业生和工作之间的不匹配;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的职业并非自己的专业。酒店是一个人员流动率极大地行业,对于人员需求量大,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却不是。应届毕业生刚出学校想在酒店企业找到一个期望的职业可以说是难度颇大。基层的岗位没人做,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却有很多工作没有大学生去做。1.2全国毕业的大学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我国经济市场的调控不和谐,虽然一些内陆地区及西部都有很对就业优惠政策,但是地区经济发展认识就业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到西部等艰苦的地区去工作。2.用人单位原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1997年后,国家对大学生的分配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国家统一分配逐步过渡到自谋职业。现在不得不承认,一些用人单位不那么欢迎大学生了。这里面有几种情况2.1随着就业人数的剧增,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要对蜂拥而至的大学生进行择优录取,所以对大学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挑选毕业生的学校来源,学习成绩,而且非常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性、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等。2.2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企业确实不再需要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要么需要有硕士甚至有博士学位的高技能人才用作技术开发人员;要么只要中专生、技校生用于一线操作工人。这样大学毕业生就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上。3.学校原因3.1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正在借鉴成功经验,努力弥补原有工作中的不足,但是不少高校还没有把教育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几乎很少对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致使这种对毕业生就业能够起到极大帮助指导作用的好举措流于形式。3.2高校为了保证生源,盲目开设了社会热门专业。一方面没有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配备相应的师资;一方面对于这些新专业,校方也未能把握好课程的实践环节。这样,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自然很难在现今的就业市场找到一席之地。如果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它本生的教学设施不相匹配试问教学质量怎么保证,文秘专业必须有成套的职业装,才有课程学习的氛围,酒店管理不一样如此,学习一种东西,表面的东西虽是形势但它能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心理,才能进一步深入体验感受。4.个人自身原因4.1就业能力不强,缺乏就业过程中必要的应对能力,自我感觉良好,眼高手低造就待业一族。据酒店人力资源部人员总结,现在很多应届大学生受不了酒店里辛苦,一味追求酒店管理层岗位,让他们不知作何解释。4.2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1)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人们普遍的就业心理。很多同学,想马上毕业就找到自己终身从事的理想工作,要求工资要高、工作要体面、上班不累等等,但这些要求集中到一个单位是非常难的,结果导致迟迟未能就业,缺乏灵活就业意识。(2)专业对口的观念。有些学生认为必须很多学生认为必须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结果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其实不少专业只要你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选择范围还是很大的。(3)待遇要好的观念,酒店专业的同学极力追求待遇的话往往是处于选择的状态,由于过分的强调待遇,可能会错过很多发展不错的就业机会,三、就业严峻的对策1.加强职业辅导,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工作的力度,尽快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课程,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将培训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之中,寻求企业合作,选择一些有兴趣的企业一起开展一些就业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就业。例如酒店行业,虽说就业不难,择业不管是对酒店还是毕业生都是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当然应该多跟酒店接触才能了解经营管理的模式。大专生的优势就是实践能力,这方面需加强,本科生理论多实践少,这是当前部分本科生的弱势。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由求职者转变为为职业提供者。首先,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作出调整,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开展一些SYB课程,使学生具备创业的知识、能力。加强创业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了解创业运转全过程,避免盲目创业。其次,政府和学校应联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扶持。最后,学校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害怕失败的思想,树立创新和创业精神。3.树立就业观念3.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规律先就业后择业首先,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必须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甘于在普通岗位上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成功不骄傲自满,遇挫不气馁。3.2确定正确的就业方向。大学生必须面对现实,根据实际状况转变观念,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而应看自己才能和智慧的发挥。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应该把是否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待遇不是静态,随着自己的发展会不断变化。改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或者非常规就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必须打破没有铁饭碗、死工资就不算真正的工作这种传统的过时观点,投身于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及其他弹性工作制中。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最后,借助各种手段,把握就业机会。毕业生要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地展示和推销自己。社会的舞台很大,同时也很精彩。4.用人单位可以适当调整用人的要求,给于新人一定的展现舞台,有机会,就会有竞争,有竞争机会就会促进个人工作发展,促进就业。参考文献:[1]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3.3[2]叶伯平.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3]林祖媛,李昭志.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用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4]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0万就业率惨淡不到35.6%[EB/OL].中国新闻网,2009.2[5]谢素芳.工作为什么这么难找?—从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经历看大学生就业对策[N].中国人大,2010.1[6]涂丽君.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