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方案汇报(四)第三轮方案布局都市区布局轴线分析主城区布局形态分析主城区布局结构分析主城区布局发展策略都市区总体布局再构思第一轮方案第二轮方案都市区发展轴线定位•历史轴—古蜀人从河谷走进平原之路、岷江流入长江之径、川西冲积平原之纹理、地势大观之走向。•发展轴—开阔之景、交通之便、龙泉之脉•历史轴—由成灌高速、成灌公路、蜀都大道、光华大道、成渝公路、成龙公路、成渝高速等组成,西部以郫筒、柳城为界,从绕城高速西侧适度向西分进;东部沿龙泉山向南北展开。•北翼发展轴—主要由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蜀龙大道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新都、青白江、金堂、广汉方向发展。•南翼发展轴—主要由成乐高速公路、川藏公路、成昆铁路、大件路、人民南延长线、成仁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和南部开阔低丘,向华阳、东升、新津、彭山方向推进。成都中心城中心城圆型均衡布局形态都市区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成德绵区域带状组团布局形态都市区布局形态分析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改变和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是解决城市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应该进行大手笔、带有一定“痛苦性”的结构调整,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切实树立近期城市向东和向南的大规模发展的思想,远期将城市同心圆结构向带型逐步演化,南北展开,分期进行。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发展策略:构建两轴、西控分进、南北展开、重心东移,中心疏散,轮齿发展,传承带动,形成非均衡齿轮用地布局形态。(五)第三轮方案主城区空间布局要点•追求都市区整体发展效益,各区县局部利益服从都市区发展整体利益。•以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物流主导方向、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特色职能发展要求修正与调整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确定各组团用地规模。•按各组团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开发模式、实施长期规划引导,采用非均衡建设管理手段,逐步形成高密度建设区、中低密度建设区、低密度建设的区分密度控制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成都都市区功能布局温江高新产业/居住/教育/旅游郫县居住/教育/高新产业/旅游新型工业/物流/居住双流公共服务/居住/高新产业华阳新型工业/公共服务/居住龙泉新型工业/物流/居住/旅游新都工业/居住清白江居住/公共服务/旅游/历史名城成都中心城规划2020年成都主城区建设用地汇总表序号名称规划控制建设用地(平方公里)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平方公里)指标差额(平方公里)1总建设用地741700.540.52外环路以内建设用地40040003外围6组团341300.540.5郫县47470新都—青白江90855龙泉驿60573华阳6241.520.5东升524012温江30300成都中心城1.外环路内功能布局城市中心扩展区大丰组团犀埔组团金太组团龙潭组团洪十组团南心组团黄田坝组团北郊风景区组团三圣乡花卉基地浣花溪风景区十陵风景区东郊生态开敞区清水河生态保护区太平寺空间开敞走廊上府河生态保护区组团与开敞空间紧密联系,穿插交错,通过相应的用地控制,防范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连片密集开发的产生。2.中心城更新规划概念•东郊工业改造搬迁后的功能调整。•最能代表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是轴线与水系,两者继承了成都传统风貌与传统文脉。•沿交叉轴线组织建设具有完整意义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城市新中心,建立新秩序,形成生长形态,构建一个未来有机、线性、壮观与深远意义的城市轴线。•布局节点——建立新都—青白江、温江、郫县、东升、华阳、龙泉6个边缘组团。3.外围边缘组团功能布局•外围6组团实施特殊化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建立常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强调与中心城功能的分质化,通过竞争,分解部分中心城功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新增功能,走特殊化发展道路。边缘组团能否建立并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要建立与现有中心城在层次、规模、服务对象等方面不同的公共需求设施。双流功能:城市重要功能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产业加工制造业、新增人口聚集地、文教基地。规划远期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进一步强化双流航空港建设及其对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创新与管理,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提高产业效益。华阳功能:城市主要功能区,重点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区域商务中心、小康居住、山水型休闲产业。规划远期用地规模62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战略: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通过轴向梯度推进的方式促进组团的完善形成。需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山水的关联,在华阳以南形成“城抱两江”城市新格局。龙泉驿功能:重点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大型装配制造产业、新增人口聚集地、山地型休闲旅游区、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远期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战略:近期重点建设区域,限制工业污染,防止低水平建设。新都—清白江功能:城市主要功能区,重点发展城市综合服务、现代制造业、区域大型物流中心、城市新增人口聚集地。规划远期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远期重点建设区域。以点促片,通过集中性的区域开发带动组团的带形连片发展,逐步形成独立于中心城外具备一定自我完善、拓展能力的新城区。严格控制与中心城相邻的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严格对待工业污染的排放和处理问题。郫县功能:城市重要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休闲旅游区、文教中心、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远期用地规模47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战略:以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和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的主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严格限制用地的盲目扩张,提升发展质量。温江功能:城市重要功能区,重点发展花园居住、花卉博览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休闲度假区、文教基地、生态保护示范区。规划远期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空间布局战略:以产业高级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防止和控制土地的无序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南郊山水休闲风光园:城市辅助功能区,主要发展旅游房地产、休闲娱乐。发展策略:东部丘陵区以低密度开发为主,结合环境,发展高级居住和休闲产业。汇报内容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三、城市性质与规模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六、重点问题讨论(一)工业布局问题•工业用地规模需求以成都计委提供的全市经济发展目标,GDP总量,2005年达到2181亿元,2010年达到3644亿元,2020年达到7924亿元,按都市区占全市2020年工业增加值的比例65%,通过换算工业总产值和确定单位产出率指标,初步预测都市区2020年工业用地需求规模150平方公里左右。•产业布局初步形成6大工业产业带(片)。龙泉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航空港工业走廊、海峡科技产业园、高新南区、高新西区、新(都)—青(白江)工业产业带。另规划金堂淮口工业区作为成都安排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选址备用地区。成都市综合交通的总体目标:以高效率的道路网为骨架,以铁路运输为龙头,以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为重要补充,以建设高水平的西南运输物流、交通枢纽为总目标,形成区域交通便捷、设施布局合理、交通技术先进、客流、物流快速便捷的、多种运输方式相匹配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二)综合交通问题构建铁路出海大通道,强化铁路在综合交通中的枢纽地位,落实成都在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的发展定位,把成都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在“环形+放射”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加快成温邛、成彭高速公路的建设,并与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及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络的有机结合,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成都与周边经济圈的融合。•将都市区内高速公路收费站外移,形成都市区内快速交通一体化。•规划期内创造条件搬迁主城区内凤凰山、太平寺、温江机场,搬迁后土地改作居住、公建和城市绿地。•在新都建设成都铁路新客站,将现南站改建为未来快速客运站,铁路货运站结合泰兴编组站建设。•在外环路东侧新建铁路交通走廊。在城市东侧规划铁路新客站和新货站,现铁路南站改建成为快速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