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总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土地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2.土地既是劳动的对象,又是生产资料,但并非所有的土地都可以作为生产资料。3.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4.土地资源评价就是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土地资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察,阐明土地资源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及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一个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并将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示在专题地图上。5.土地资源评价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及土地经济评价等;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综合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农业用地评价、林地用地评价、城镇对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等。6.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3.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点手段和内容;4.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7.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2.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特性;3.查清土地资源的权属和分布;4.查清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成因。8.土地调查与评价的主体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即调查评价者或执行者。土地资源是调查与评价的客体。但是客体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9.土地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子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纵向来划分,通常可分为以下基本类型:1.农田系统2.林地系统3.草地系统4.水域系统5.荒漠系统6.市地系统按土地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横向上来划分,可分为1.湿润赤道带土地系统;2.湿润热带土地系统;3.湿润南亚热带土地系统;4.湿润中亚热带土地系统;5.湿润北亚热带土地系统;6.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土地系统;7.湿润半湿润温带土地系统;8.湿润寒温带土地系统;9.黄土高原土地系统;10.半干旱温带草原土地系统;11干旱温带暖湿带荒漠土地系统;12.青藏高原土地系统10.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1993年发表的《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大纲》中的五个标准进行:1.生产性2.安全性3.保护性4.可行性5.接受性1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是:1.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2.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3.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12.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运行管理包括1.开展教育培训2.建立运行管理体系(这方面内容较多,可以参见书P16)第二章13.国外最早的土地资源评价是俄罗斯著名土壤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的。14.土地评价作为一个学科的的形成,在世界上有两个标志:a.美国在1940年后为了确定在什么地方、那些土地作为农业利用的潜力最高,那些可以开发,那些土地应作为农业所用需要保护等,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潜力评价。于1961年发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LCC),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土地评价工作系统。b.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全世界统一土地评价的方法,汇总了多国土地评价成果,于1976年正式出版了《土地评价纲要》,提出了一种各国通用的、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15.我国古代的土地资源评价著作有:《禹贡篇》按土色、质地和水分等将土地分为3等9级。《周礼》根据地形和土壤性质,将土地分为山地、川泽、丘陵、坟衍、原隰5类。《管子•地贡篇》根据地下水位、植被、土壤性质和生产力差异,将土地分为3等18类,每类又分为5种,共90篇。16.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一个五级分类系统,即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17.农业生态带(AEZ)方法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了获取农业发展规划所需的资料,进行世界别是非洲热带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的过程中创立的。它是土地评价中的一个里程碑,主要定量化方法被引进到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第三章1、土地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质量评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1)鉴别土地的质量,重要的是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的选取。(2)土地资源制图是把质量鉴定的结果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反应出不同等级土地资源的空间位置。(3)数量的量算是以土地资源图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各等、级土地资源的数量。2、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是路线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法3、土地资源评价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sishierarchyprocess简写为AHP)评价(详见P42-43)在土地评价和研究工作中它可以解决两类问题:在评价和规划过程中确定多目标的排序;在评价某一地块时可以将它的多用途优化为单一用途。AHP的基本步骤:建立问题的递阶层结构(AHP最重要一步);构造两两比较法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之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聚类分析评价法(详见P47——49)聚类分析评价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元统计分类法,它可避免传统分类法的主观性和任意性的缺点。但也应指出,当对土地诊断数据处理不当,一味追求方法的新颖时,有时的分类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聚类分析就是根据土地诊断指标(变量)的属性和特征的相似性或亲疏程度,用数学方法把它们逐步地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应土地质量各因素之间、因素与评价结果之间亲属关系的客观的分类系统。(1)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聚类分析是根据变量的值予以分类,它涉及通过各种来源和手段所得到的有意义的土地资源数据。由于因素(或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和数量变化幅度的差异,可能突出某些量级大的变量对分类的作用,而压低甚至判处了某些量级很小的变量对分类的影响,为此,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1数据的对数变换2土地质量数据的标准化(2)聚类分析的统计量将土地评价工作由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类,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数量指标作为分类的一句。聚类分析的依据,就是将个地点要素间或特征值(变量)间的相似程度或相关程度作为分类统计量。常见分类统计量:相似系数:描述土地资源数据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指标距离系数:以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两个扬鞭、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似程度的统计量。4、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土地资源点此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和监察验收等四个阶段。(1)准备工作a组织准备b制定工作计划c资料准备d用品准备(2)外业调绘a路线调查b制定工作分类系统c室内预判d境界、土地权属界和地类调绘e补测f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a转绘b量算面积c编图与图面整饬d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5、土地资源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土地资源评价程序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室内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成果整理。(1)室内准备工作a商讨(评价的目的;评价地区的基本情况;确定对成果的要求)b资料收集c评价系统的准备(拟订系统;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d拟定工作方案e队伍组织f后勤保障准备(2)野外调查与制图a调查研究b制图(土地系列制图;遥感调绘制图)(3)成果的整理与提交a资料的分析处理(样品分析;资料整理)b评价系统的订正c图件整饬d面积量测e编写评价报告评价任务的来源、目的及意义;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描述,即提供区域概况信息;评价原则、土地质量评定指标和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各类土地特征描述、利用的适宜性以及既能获得较好的产出效益,又保持持续利用所需的经营管理技术;按照为每类土地预定的利用方式,对环境效益的预估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预测;土地环境退化所采取的措施;土地利用现状评述以及对其不合理利用所应采取的措施;各类资源的数量;区域土地合理利用结构的建议;f鉴定验收第四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1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和原则(1)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是土地用途,它强调土地利用分类依据不同地域单元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2)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1、土地利用方式多样性。不同的土地资源具有不同的生产利用方式和结构特征。2、地域性。各地土地资源在利用方面由于受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多层次系统性。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具有由大到小、有高级到低级的差异。分类要从大类分起,逐级细化;层次清楚,从属关系明确;同一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肯呢个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大类中。4、实用性。类型建明、标准易于判别、含义力求准确、命名尽可能与习惯称谓一致。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937年,金陵大学教授卜凯(Buck)编著的《中国之土地利用》是我国第一本涉及土地利用分类的著作;40年代初,老一辈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在组你尝试进行土地利用调查时,综合地将土地利用分为了5大类。第2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途径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一)面积量算(p64)(了解)1、面积量算原则(1)图幅为基本控制。是指一切量算工作最终都要吻合于图幅的理论面积,这样使得部分面积的可靠性最高。(2)分幅进行量算。面积量算工作一幅一幅进行,有利于分布在不同图幅的单位汇总出可靠的面积,也有利于同图幅内相邻单位量测面积的闭合工作。(3)按面积比例平差。除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外,其他同一级内各部分面积都应参加量算、平差。闭合差允许误差,重新量算;反之,平差。(4)自下而上逐级汇总。逐级将分布在相邻图幅上的同一单位的面积汇总成整体面积。2、量算方法(1)解析法。利用平面几何求积公式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2)图解法。量算分割成简单几何图形的图,运用标准量算工具,分别计算后汇总。要求对同一几何图形利用不同要素量算两次。(3)方格法。将方格膜片放在测算图形上,数出网格数,乘以平行线距离。每个图形应当蒙图和查算两次,蒙图时改变透明方格纸方向。(4)求积仪法。用手扶跟踪图形轮廓,自动读数。使用同样的求积仪必须对统一图形量算两次。(5)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即智能型图形数字化仪法,系统由硬件设备系统和软件系统。3、面积量算步骤(p66)(1)控制面积量算:查取图幅理论面积确定量算工具单位面积值确定控制区界限量算步骤计算与平差。(2)碎部面积量算:求积图斑划分求积图斑编号碎部图斑的量算第3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p74)概念: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的调查,以保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准确可靠的现势材料。核心任务:更新调查通过对实地发生了的变化加以调查、记载,在此基础上更新原有相关部分资料,从基层资料起并按汇总系统自下而上逐项更新有关资料,从而形成新的与实地变化状况相一致的资料。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技术特点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p74)两者区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更新调查是对已有土地资料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联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了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有现势性,更为全面、规范、实用。四、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三)文字报告分类: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报告,主要针对更新调查工作情况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阐述;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主要针对土地利用分类成果数据的变化、分布的准确性、合理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